魯 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國北方大陸業(yè)已解放。位于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間渤海海峽的長山列島,是出入渤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也是拱衛(wèi)京津的門戶,這時候仍被國民黨在我國長江以北的一股殘余部隊所盤踞。他們依仗海洋天險、海防要沖,在島上構筑嚴密的防御體系,封鎖我海上運輸線,同時,對從港澳經海上來北平參加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民主人士造成巨大威脅。
因此,毛澤東和中央軍委下令我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zhàn),解放長山列島。這次渡海作戰(zhàn)比后來廣為人知的海南和金門渡海作戰(zhàn)都要早,真正是人民解放軍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渡海作戰(zhàn),擔任這次作戰(zhàn)總指揮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時任山東軍區(qū)副司令員的許世友,并創(chuàng)造了陸軍打海軍,木船打軍艦的經典成功戰(zhàn)例。
虎將“掛帥”
1947年10月,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已攻占蓬萊的李彌第八軍分兵一部,占領了長山列島,隨后移交海軍防守。駐在島上的兵力有國民黨海軍巡防處、陸戰(zhàn)第二團、警衛(wèi)第六營各一部,以及地主還鄉(xiāng)團武裝等共計1500余人,并配屬有“美宏”、“中權”、“太照”、“太和”4艘軍艦和10多艘炮艇。國民黨守軍以長山為主陣地,其他小島為衛(wèi)星陣地;以主力艦艇集中于列島中央海面機動作戰(zhàn),妄圖憑借海水天塹長期據守,作為其在北方海上的反攻基地,用以封鎖渤海灣,切斷我山東和華北、東北的海上聯系,并不時派遣武裝特務騷擾沿海港口。他們狂妄叫囂:“南有臺灣,北有長山,國軍防御,固若金湯”,妄圖伺機對我解放區(qū)反攻,以光復大陸。
1949年7月,為解放山東全境,拔掉這顆位于海上交通要道的毒牙,并為我軍日后渡海作戰(zhàn)積累經驗,根據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示,我第三野戰(zhàn)軍抽調山東軍區(qū)及膠東軍區(qū)的部分軍政干部組建“解放長山島前方指揮部”并任命山東軍區(qū)副司令員、著名的虎將許世友任總指揮。我華野二十四軍七十二師在完成渡江戰(zhàn)役之后,奉調北上,接受山東軍區(qū)指揮。同時調配特種兵縱隊炮兵第十三團、膠東警備第四、五旅各一部以及北海分區(qū)的地方武裝組成攻島部隊,發(fā)起長山島戰(zhàn)役。
對首次渡海作戰(zhàn),許世友慎之又慎,經過周密的計劃和已經掌握的潮汐規(guī)律,將我軍渡海攻島的時間定在7月31日。7月20日下午,許世友命令進行一次強大的試炮射擊。沿岸所有的大炮一齊怒吼,鋼雹鐵雨般的彈群,傾瀉在敵軍占踞的島嶼上,打得守敵和敵軍艦亂作一團。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7月26日,就在總攻的前夕,一場在膠東半島罕見的12級大風刮來,直至28日,天空風雨雷電交加,我軍準備參戰(zhàn)的幾百只木帆船幾乎全被巨浪拋上了海灘。風暴后的海岸線上,到處都是破損不堪的漁船。這場風暴有弊也有利,它給我軍攻島作戰(zhàn)增大了難度,但是也讓島上國民黨守軍產生了僥幸心理,造成了守備上的思想麻痹和松懈。
許世友在認真聽取了沿海災情的匯報后,他鐵拳一揮:“我們要堅決地打!船壞了算什么,可以再修,我們決心不變,時機成熟了就要馬上發(fā)起攻擊!”統(tǒng)帥的鋼鐵決心,給各級指揮員吃了一顆定心丸。于是,一個新的作戰(zhàn)補救計劃在各級迅速展開。各參戰(zhàn)部隊和民工根據上級指揮部的時限要求,一場爭分奪秒的搶修船只戰(zhàn)斗打響了。經過我參戰(zhàn)軍民五晝夜的連續(xù)奮戰(zhàn),被損壞的船只全部修好。同時,上級又從煙臺、龍口一帶調來補充船只2C0余艘。至8月9日,我被風暴破壞了的海上輸送能力得以恢復,攻島作戰(zhàn)準備工作一切就緒,我軍,營攻的時機已經成熟。
海上揚威
8月11日傍晚,西南風勁吹,非常適合我軍順風揚帆渡海,許世友果斷下達了渡海攻島作戰(zhàn)命令。他在蓬萊閣上的前沿指揮所里,通過報話機指揮登陸部隊作戰(zhàn)。當晚7時30分,我軍渡海攻擊船隊分別從劉家旺、解宋營和欒家口等港揚帆出海。三路勁旅,乘風順流,劍鋒直指敵軍踞守的島嶼,我上千名支前船工和向導積極配合戰(zhàn)役行動。這時,正幸災樂禍的國民黨長山守敵做夢也想不到我軍會如此閃電般的恢復了渡海作戰(zhàn)能力,他們還自以為是地認為先前的臺風是上天保佑,天不滅蔣呢!
誰也不會想到,當夜里22時左右我軍船隊航渡至一半路程時,風驟然停了,船速大減,船隊擱置在20公里寬的海峽中間左右漂浮,攻擊登陸部隊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這時候,如果被島上敵人發(fā)現或是登陸時間延續(xù)到翌日天亮,我軍渡海部隊都將付出巨大代價。
面對困境險情,許世友果斷地命令部隊:“搖椎劃槳,用鐵鍬劃,用手劃,全力劃進……”于是,我航渡船隊在人力的劃動下,緩慢地向既定目標前進。堅持到了半夜,海面上的西南風又起,我軍的船速大為加快。到凌晨2點左右,我先頭部隊搶灘登陸,一串紅色的信號彈騰空而起,給期待登陸成功的人們帶來了勝利的喜訊?!叭稄椗诮o我開火!”隨著許司令的命令下達,我軍各炮群齊聲怒吼,一串串炮彈劃破長空,掠過海峽,準確地擊中島上各個軍事目標。在我暴風驟雨般的炮火打擊下,敵人苦心經營了近兩年的“海上壁壘”被摧毀了,為我登陸攻擊部隊掃清了進攻障礙。
12日凌晨,我左翼部隊乘船渡到大黑山島附近時,停泊在南長山島左側的3艘敵艦聽到動靜,隨即向我軍撲來。十一團二營五連連長王永舟面對敵艦沉著應戰(zhàn),果斷地率領全連5只木帆船利用夜暗迅速向敵“美宏”號艦艇駛去,在200米的距離上,輕重武器一起開火,只打的敵艦甲板上人仰馬翻,慌忙調頭鼠竄。1時30分,左翼部隊在大黑山島成功登陸,戰(zhàn)斗進展順利,2時20分又登陸小黑山島并控制了制高點。
12日凌晨3時30分左右,主攻部隊在我軍強大炮火的支援下,相繼成功登陸南長山島。搶占灘頭之后,立即兵分三路向島內縱深發(fā)展。左路掃清寺后、劉家村的敵人,緊接向鵲嘴村的敵人進攻。右路直向孫家利逼近,迫使2C0多敵人投降。中路消滅了葉家灘、山前謝家守敵后,直捅峰山,敵人一個營部率一個連下山逃跑,被消滅于狄溝村,緊接著又向駐連城利的敵團部發(fā)起攻擊。敵團長急將警衛(wèi)第六營調來拼死頑抗。戰(zhàn)至上午9時,左右兩路已將南長山島南部之敵肅清,與中路在南城東山會師。七十二師前指的顏伏副師長立即組織部隊集中兵力,連續(xù)發(fā)起3次猛烈攻擊,將敵警衛(wèi)營擊潰,直搗連城村。10時摧毀敵團部。南長山島守敵除百余人逃往“北五島”外,其余全部被殲。主攻部隊乘勝進軍,于14時占領北長山島。在我主攻部隊登陸南長山島的同時,右翼部隊警五旅攻占了大、小竹山島。23時,左翼部隊警四旅又占領廟島,“南七島”也全部解放。至此,長山列島已經全部回到人民的手中。
此戰(zhàn),我軍共斃敵2C0余人,俘敵1305人,繳獲大小艦艇10艘,火炮15門,各類槍支1200余支和大批彈藥物資,以較小的代價換來長山列島的勝利解放,并為我軍今后進行渡海作戰(zhàn)積累了寶貴經驗。
有勇有謀
許世友是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將。他在指揮解放長山島的戰(zhàn)役中,沉著冷靜,長于謀劃,用兵如神。在戰(zhàn)前準備階段,他親臨前沿察看地形,了解敵情。他拔到當地漁民和支前民工,詳細詢問潮汐、海流和氣象,兢連船工掌舵、搖櫓、撥纜、掌帆等技術,他都要研究明白。他經常和指戰(zhàn)員們一起擺沙盤,設敵陣,研究如何泅渡、搶灘登陸炸敵艦、搶救落水人員等細節(jié),甚至對敵占島嶼沿岸的礁石、港灣等,都做到了如指掌。他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制定出“隱蔽接敵,強攻登陸,逐島攻擊、穩(wěn)步推進”的作戰(zhàn)方案,受到軍委的肯定。
在這次渡海作戰(zhàn)中,許世友明白對我軍威脅最大的是國民黨的軍艦。在我軍合成演練的時間里,他幾乎每天都要到海邊勘察敵情,權衡敵我態(tài)勢,聽取基層指揮員的意見,反復斟酌殲敵作戰(zhàn)方案。他認為,要取得渡海作戰(zhàn)的勝利,首先要戰(zhàn)勝敵艦。為分散敵艦的注意力,他安排部隊施放炸藥包制造聲響、打信號彈假進攻,并以頻繁不斷的冷炮和試射對敵射擊;還用馬拉著樹頭,沿公路來回奔跑,造成我軍調動的假象,意在迷惑和調動敵艦,“調動”敵艦在海上東來西去,顧了這頭顧不上那頭,在疲于奔命中,一點點麻痹起來。到了臨戰(zhàn)階段,許世友又采取聲東擊西,以詐取勝的計謀。在我主力部隊出發(fā)攻打長島之前,我左翼部隊警備四旅,首先奉命佯攻大、小黑山島,以誘敵艦增援。當敵艦發(fā)現中計后,我主攻部隊已在南長山島打響了,當敵艦準備增援時,又被我警四旅的炮火攔截在珍珠門水道以外,他們只好無奈的在主戰(zhàn)場的圈外打轉轉。在我軍的海戰(zhàn)史上,許世友成功創(chuàng)造了首次陸軍打海軍,木船打軍艦的經典戰(zhàn)例。
許世友還十分清楚,渡海作戰(zhàn)不同于陸戰(zhàn)的是,如果沒有足夠的渡海運輸工具、技術嫵熟的船工和熟悉海島地形的向導,陸戰(zhàn)部隊再強大也完不成任務。長山島戰(zhàn)役的準備工作一開始,許世友就結合地方力量組建了“解放長山島支前委員會和支前指揮部”,在煙臺、蓬萊等沿海地區(qū)共籌集征用汽船53只、木帆船600余只,船工2500余名,還選配了近百名熟悉地形、島情和富有經驗的黨員、干部、民兵為參戰(zhàn)部隊當向導。在支前隊伍中,有大量共產黨員和群眾積極分子。他們思想覺悟高,都是上生土長的當地人。尤其對島情、敵情和地形、灘涂、口岸等了如指掌,并有長年駕舟駛船、懂風識流的闖海經驗。所以,這些船工在我渡海作戰(zhàn)時,能直接形成戰(zhàn)斗力。
同以前的支前任務不同的是,這些支前船工并非是單純地運送糧草和物資,也不是專職抬擔架救傷員,許世友根據戰(zhàn)斗的需要,直接把船工全部編到我登陸作戰(zhàn)部隊,成為各戰(zhàn)斗建制班、排的一員。他們要與部隊一起練兵,把駕船使舵的本領傳授給戰(zhàn)士們。在渡海訓練中,船工們手把手地教戰(zhàn)士使船的技術要領,給戰(zhàn)士做搖櫓、掌篷、操舵、拔纜的示范動作。有的老漁民還被我指揮員請去當參謀,根據島中的地形,把山高水深、明礁暗礁、潮汐潮流、村莊道路、灣灘口岸等,都在沙盤上標示得一清二楚。沙盤不僅供首長指揮參考使用,還放到各個連隊,讓各級指戰(zhàn)員都能對作戰(zhàn)區(qū)域的地形特點了如指掌。因此,許世友后來曾感慨地說:“長山島戰(zhàn)役的勝利,首功應該是山東沿海的支前船工!”
許世友在這次作戰(zhàn)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1955年陸??杖妳f同解放一江山島的戰(zhàn)斗和1974年對越(西貢)西沙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兩次海戰(zhàn)中,中央軍委都將指揮棒交給了許世友,許世友不負眾望,再次揚威大海,為我國海軍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