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福林
話說康熙末年,皇上的龍體大不如前,眼花了,耳背了,精氣神也不濟(jì)了。可有一件事他不敢怠慢,就是年三十的頭一天到太廟祭祖。這一天又是大祭的日子,眼看祭祖的規(guī)矩一項一項地過去,只聽典禮官一聲高喊:“禮畢,皇上起駕回宮?!贝藭r,燎爐飄起了綿白色的輕煙,如同云靄一般。老佛爺沒有動身,而是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這飄逝的輕煙,心中想起先皇,回想自己勤勉辛勞的一生,如今也快要和先皇一樣,化作太廟里的一塊木頭牌位接受子孫的祭拜,心中亦喜亦憂。喜的是自己讓大清江山穩(wěn)固,面對先祖問心無愧;憂的是人生苦短,不禁落下淚來??滴跽獜鸟R蹄袖中掏出手帕擦淚,突然他愣住了,只見前門外西南方向天空中升起一股濃濃的黑煙,一下就吞沒了燎爐焚燒祝版和玉帛的白煙??滴醮篌@,此乃不祥之兆,這還了得!
此時大臣和太監(jiān)也發(fā)現(xiàn)了黑煙和皇上的不悅,沒等康熙問話,早有太監(jiān)慌亂地大喊:“是城外走水(避諱語,指失火)了,離大內(nèi)遠(yuǎn)著呢,皇上不必?fù)?dān)憂?!本砰T提督上前稟報:“已派御林軍查訪,著令與民撲救?!?/p>
典禮官再次喊道:“禮成,皇上回宮!”
此時,康熙的精氣神真是支撐不了了,早就該回宮歇息了??梢姷竭@沖天的黑煙,康熙怎能放心得下?京城之內(nèi),竟然有如此黑煙襲擾太廟祭祖,一定要弄個明白。于是,他一擺手,下令說:“鑾駕出城,朕要親自查訪?!?/p>
皇帝的馬車響著鑾鈴,御林軍開道,大臣前呼后擁,僅一刻多鐘,便來到了起煙之處。只見順天府尹奏到:“并無民居商鋪走水,是海王郵琉璃廠燒琉璃瓦冒的黑煙,驚了圣駕,罪該萬死?!?/p>
康熙臉色一沉,問道:“為何今日有黑煙,往年年底并無黑煙?工部何在?”
工部尚書顫顫巍巍地上前稟報:“回皇上,御琉璃并非工部管轄,為養(yǎng)心殿造辦處主管?!?/p>
造辦處的大太監(jiān)在后面躲了半天沒敢露面。得,這回讓人家推出來了,只好跪在地上向皇上請罪稟報:“回皇上,往日到了這個日子口,臘月二十三就封爐,窯工就放假回家過年去了。今年圓明園和避暑山莊擴(kuò)建大修,琉璃瓦供不上,只好讓窯工趕工。正趕上引火用的木柴缺貨,剛從門頭溝山里拉來的木柴太濕,所以冒起黑煙,驚了圣駕,奴才罪該萬死!”
康熙一聽,是啊,圓明園和避暑山莊是自己下令修建的離宮,工程浩大,需要的琉璃瓦太多了,總是在皇城跟前燒窯確實不妥,于是問道:“這琉璃廠的煙火已經(jīng)燒了多少年了?”
造辦處大太監(jiān)回皇上道:“元朝的時候,海王邨在南城郊外。元朝興建大都,在京西門頭溝三家店附近設(shè)琉璃局,征山西潞安‘琉璃趙遷過來燒造皇家琉璃。明朝永樂遷都北京后,將元大都北城墻南移5里,南城墻南推2里。嘉靖年間再建外城,海王邨這才圈在城里了?!?/p>
這話繞脖子繞得康熙直著急,老佛爺耐著性子說:“你快說這冒煙的琉璃廠!”
這大太監(jiān)逮著了顯擺學(xué)問的機會,忙不迭地接著說:“明朝永樂初年,營建北京城,建皇宮要使的琉璃瓦那可多了去了。京西琉璃局的琉璃瓦供不上,特別是一些急用的琉璃瓦,打門頭溝往這兒送有時趕不上趟兒。于是就在前門和宣武門之間建了新的琉璃廠,這才保證了皇城琉璃瓦的供應(yīng)。因此就有了‘外廠和‘內(nèi)廠區(qū)別。京西門頭溝琉璃局叫‘外廠,這海王邨的琉璃廠叫‘內(nèi)廠。明朝末年的吳梅村寫過一首詩,流傳到這會兒,我給您念念:‘琉璃舊廠虎坊西,月斧修成玉色泥。遍插御花安鳳吻,絳繩扶上廣寒梯。說的就是這件事了。”
“大膽!你夸贊前朝,莫非要貶低本朝?我看你脖子上的腦袋該挪挪窩了。”這大太監(jiān)正白話得興高采烈,沒想到康熙卻勃然大怒。
大太監(jiān)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搗蒜一樣地磕頭,他這才是拍馬屁拍到馬蹄上了。您想啊,清朝白撿了明朝的江山,也白撿了明朝的紫禁城,本來就不硬氣。您這緊著說永樂皇帝修建北京城,康熙臉上掛不住,能不發(fā)怒嗎?做了這么大的太監(jiān),也是大內(nèi)的油子了,今天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
康熙爺是誰呀!外揮千軍萬馬,內(nèi)斷國家大事。今天的經(jīng)歷,一般人看來是小事一樁,可皇上卻把它看成了至關(guān)重要的大事。因為,這黑煙裹亂的不是別的,而是祭祀祖宗這般要事。于是,康熙當(dāng)即頒布了一道圣旨:“京城琉璃內(nèi)廠,密邇宮闕,煙燧彌漫,殊違體制。著令琉璃廠燒作停產(chǎn)善后,限十日內(nèi)遷往京西琉璃局。琉璃局官員勤勉管事,工匠加緊作業(yè),務(wù)保皇命工程。欽此。”
康熙爺一道圣旨下,隨行的官員和太監(jiān)連聲喊“喳”。緊接著,周圍響起一片喊聲,山呼萬歲,老百姓得知康熙皇上來了,將這里圍得水泄不通。琉璃廠的煙火早就熏得他們受不了了,一聽皇上的圣旨,老百姓都高興壞了,能不喊萬歲嗎!
只聽典禮官又一聲高喊:“皇上起駕回宮!”康熙爺了了心事,這才坐上龍車隨著鹵簿儀仗浩浩蕩蕩地回了紫禁城。
打這兒開始,琉璃廠搬到了京西門頭溝的琉璃渠,合并到原來的外廠,海王邨這塊兒再也不會煙熏火燎啦!琉璃窯的空場也慢慢地荒廢了。由于地處在城內(nèi),四周居民眾多,老百姓自發(fā)地在這里舉辦了上元節(jié)的燈市,成了一個民間文化的熱鬧地兒。到了乾隆年間,這里慢慢地從有日期的集市演變成了一條固定的買賣街。后來,京城和進(jìn)京趕考的文人經(jīng)常到這里變賣書籍文具,市場越來越紅火。各種古玩字畫、南紙毛筆琳瑯滿目,發(fā)展成了京城著名的文人云集、以書會友的文化街。廠甸廟會也隨之興旺了,成了老北京的一道風(fēng)景。
您瞧,當(dāng)年康熙皇帝一個“環(huán)境保護(hù)”的圣旨,造就了一條京城文脈,綿延數(shù)百年,至今還是北京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和旅游的重要景觀呢!
編輯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