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智濤
“貼燒餅”是學生常做的一種游戲?;咀龇ň褪亲寣W生均勻站成一個圓圈,出來兩名同學(一個追,一個跑),逃跑的同學可根據(jù)規(guī)則要求,貼到圈上任何一個學生前面,完成逃跑者的轉(zhuǎn)換,被貼到的同學則變成逃跑者,迅速啟動逃避追捕者的追捕,新一輪的追和跑開始。但是單一的玩法在當今的教學中已經(jīng)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和學生們一起對“貼燒餅”進行了拓展和開發(fā),使游戲更加地豐富和貼切,大大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和健身性,增添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以下是我對游戲方法的一些改進。
一、不同組織方式的玩法
第一種:單圈單人前(后、左、右)貼(圖1)
游戲方法:學生圍成一圈,間隔2m左右,一個追捕者、一個逃跑者,圍繞圓圈進行一跑一追,逃跑的同學要想停下來休息,就必須要在被捕前貼在圈上任何一個學生的正前(后、左、右)面才能安全停下來,完成逃跑任務的轉(zhuǎn)移,被貼學生變成逃跑者。
第二種:雙圈單人前(后)貼(圖2)
游戲方法:與第一種游戲方式相比,人數(shù)增加一倍,學生圍成兩圈,其他方面類似于第一種,只是在游戲中對學生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反應的要求有所提高,逃跑者貼在雙圈人的前面,后面的人則自然變成逃跑者。
第三種:雙圈雙人前(后)貼(圖3)
游戲方法:與第二種游戲方式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一個逃跑者和追捕者,變成了兩個人逃兩個人追。這種方法相對第二種而言既提高了練習密度又提高了對注意力和即時反應能力的要求,還相對節(jié)省活動空間。
第四種:單圈雙人左、右側貼(圖4)
這是一種變異的方法,完全打破常規(guī)思維的做法,在游戲中跑者可隨意貼在圈上同學左右的任何一側,從而給追捕的同學帶來了考驗,要能機智的抓到跑動的學生不僅需要跑動迅速,還需要智慧和戰(zhàn)術。
以上只是以圓形為例,在實際進行組織過程中也可以選用其他圖形的方式來進行游戲,如四邊形、三角形等,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游戲的難度和學生的參與興趣。
二、不同規(guī)則要求的玩法
第一種:反追捕法(圖5)
游戲方法:在逃跑者貼到圈上任何一個學生發(fā)生角色轉(zhuǎn)換時,被貼到的學生變成追捕者,原來的追捕者則迅速變成相應的逃跑者。這樣既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樂趣。
第二種:“模仿秀”
游戲方法:在不同組織方式的追逃過程中,逃跑者可以做任何動作,追捕者必須模仿逃跑者的動作,如在不模仿的情況下抓住逃跑者則不算抓住。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行思維,使緊張的游戲增加了濃厚的趣味性,常常會讓圈上觀看的學生捧腹大笑。
第三種:“斗轉(zhuǎn)星移”
游戲方法:在雙圈基本玩法的基礎上,要求逃跑者在與圈上學生“貼”的時候,手可以指向左邊、右邊、后邊的任何一個同學,被指到的學生則變?yōu)樾碌奶优苷撸械奶优苷邉t填補到新逃跑者的位置上。這樣的玩法使游戲的難度相應增大了,同時也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
第四種:自由變換名稱法
游戲方法:在任何一種方法的基礎上,要求逃跑的學生在與圈上任何一位學生進行角色互換時,口中所喊的“貼”字變成與其意識相近的口令,如“移花接木”、“奧特曼變身”、“移魂大法”、“乾坤大挪移”等等,讓學生充分運用生活中的形象來發(fā)揮想象力,這樣既從實際出發(fā)又達到了激發(fā)學生活動興趣的目的。
注意事項:
1)選擇好場地。游戲一定要在平坦的場地進行,最好能在草坪上進行,盡量避免在凹凸不平的場地上進行,以免扭傷腳踝,更不要在有障礙物的場地上進行。
2)明確游戲規(guī)則。游戲前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游戲規(guī)則,消除不安全因素,如規(guī)定追逐的范圍不可過大,“抓捕”過程中不要互相推打,只能用手進行身體接觸而不能用腳等。
3)教師要適時指導和監(jiān)督。如身體素質(zhì)較差的學生在追逐身體素質(zhì)較好的同學時,或在追逐者許久沒有抓到逃跑者時教師可以用口令“換”來使逃跑者和追捕者進行角色互換,也可以在追捕過程中加入時間限制,讓學生以數(shù)數(shù)或記圈的形式來進行活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運動強度。又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