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春
2008年全國高考涉及物理的試卷中,考查動量和能量的試題共計12道。這12道題與過去的高考試題有明顯的相近之處。本文逐一對它們進行簡要分析,希望能給正在進行高三復習的老師和同學們一點啟示。
例1 [新題](2008年全國?域)如圖1,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靜止在桌面邊緣,桌面離水平地面的高度為h。一質(zhì)量為m的子彈以水平速度v0射入物塊后,以水平速度v0/2射出。重力加速度為g。求:
(1)此過程中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
(2)此后物塊落地點離桌面邊緣的水平距離。
解:(1)設子彈穿過物塊后物塊的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得
mv0=m+MV ①
解得V=v ②
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為
ΔE=mv20-m2+MV③
由②③式得ΔE=3-mv20④
(2)設物塊下落到地面所需時間為t,落地點距桌面邊緣的水平距離為s,有:
h=gt2 ⑤
s=Vt⑥
由②⑤⑥式得
s=⑦
此題主要考查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和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運用,它與如下試題很相近。
[舊題](2005年全國?域)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A靜止在離地面高h的水平桌面的邊緣,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B沿桌面向A運動并以速度v0與之發(fā)生正碰(碰撞時間極短)。碰后A離開桌面,其落地點離出發(fā)點的水平距離為L。碰后B反向運動,求B后退的距離。已知B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
點評 由此可以看出,兩題的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基本相同,都涉及動量守恒及平拋運動規(guī)律。但略有不同,一是碰撞模型不同,二是設問方式不同。但可以看出,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礎上改編加工而成。
例2 [新題](2008年天津)光滑水平面上放著質(zhì)量m=1 kg的物塊A與質(zhì)量m=2 kg的物塊B,A與B均可視為質(zhì)點,A靠在豎直墻壁上,A、B間夾一個被壓縮的輕彈簧(彈簧與A、B均不拴接),用手擋住B不動,此時彈簧彈性勢能EP=49 J。在A、B間系一輕質(zhì)細繩,細繩長度大于彈簧的自然長度,如圖2所示。放手后B向右運動,繩在短暫時間內(nèi)被拉斷,之后B沖上與水平面相切的豎直半圓光滑軌道,其半徑R=0.5 m, B恰能到達最高點C。取g=10 m/s2,求:
(1)繩拉斷后瞬間B的速度vB的大??;
(2)繩拉斷過程繩對B的沖量I的大??;
(3)繩拉斷過程繩對A所做的功W。
解:(1)設B在繩被拉斷后瞬間的速度為vB,到達C點時的速度為vC,有
mBg=mB①
mBv2B=mBv2C+2 mBgR ②
代入數(shù)據(jù)得vB=5 m/s ③
(2)設彈簧恢復到自然長度時B的速度為v1,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有
E=mBv21④
I=mB vB-mB v1⑤
代入數(shù)據(jù)得I=-4 N?s,其大小為4 N?s ⑥
(3)設繩斷后A的速度為vA,取水平向右為正方向,有
mB v1=mB vB+mAvA ⑦
W=mAv2A⑧
代入數(shù)據(jù)得W=8 J ⑨
此題主要考查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圓周運動規(guī)律的運用,它與如下試題很相近。
[舊題](2004年全國)如圖3所示,abc是光滑的軌道,其中ab是水平的,bc為與ab相切的位于豎直平面內(nèi)的半圓,半徑R=0.30 m質(zhì)量m=0.20 kg的小球A靜止在軌道上,另一質(zhì)量M=0.60 kg、速度v0=5.5 m/s的小球B與小球A正碰。已知相碰后小球A經(jīng)過半圓的最高點C落到軌道上距b點為l=4R處,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碰撞結(jié)束時,小球A和B的速度的大??;
(2)試論證小球B是否能沿著半圓軌道到達c點。
點評 不難看出,兩題的情景示意圖幾乎相同,所考查的知識點同為: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豎直平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但新題在舊題的基礎上適當創(chuàng)新,增加了物理過程和隱含條件,思考難度稍大一些。
例3 [新題](2008年山東)一個物體靜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外面扣一質(zhì)量為M的盒子,如圖4所示。現(xiàn)給盒子一初速度v0,此后,盒子運動的v-t圖象呈周期性變化,如圖5所示。請據(jù)此求盒內(nèi)物體的質(zhì)量。
解:設物體的質(zhì)量為m,t0時刻受盒子碰撞獲得速度v,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
Mv=mv ①
3t0時刻物體與盒子右壁碰撞使盒子速度又變?yōu)関0,說明碰撞是彈性碰撞
Mv20=mv2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
m=M ③
此題主要考查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運用,它與如下試題很相近。
[舊題](1998年全國)一段凹槽A倒扣在水平長木板C上,槽內(nèi)有一小物塊B,它到槽內(nèi)兩側(cè)的距離均為,如圖6所示。木板位于光滑水平的桌面上,槽與木板間的摩擦不計,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A、B、C三者質(zhì)量相等,原來都靜止。現(xiàn)使槽A以大小為v0的初速度向右運動,已知v0=。當A和B發(fā)生碰撞時,兩者的速度互換。求:
(1)從A、B發(fā)生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的時間內(nèi),木板C運動的路程;
(2)在A、B剛要發(fā)生第四次碰撞時,A、B、C三者速度的大小。
點評 明顯,新題由舊題改編而成,物理情景幾乎相同,但舊題的物理過程更為復雜,是一道難度較大的壓軸題。新題結(jié)合圖象考查,更為直觀簡便。
例4 [新題](2008年重慶)圖7中有一個豎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氣圓筒,筒中有一勁度為k的輕彈簧,其下端固定,上端連接一質(zhì)量為m的薄滑塊,圓筒內(nèi)壁涂有一層新型智能材料——ER流體,它對滑塊的阻力可調(diào)。起初,滑塊靜止,ER流體對其阻力為0,彈簧的長度為L,現(xiàn)有一質(zhì)量也為m的物體從距地面2L處自由落下,與滑塊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運動。為保證滑塊做勻減速運動,且下移距離為時速度減為0,ER流體對滑塊的阻力須隨滑塊下移而變。試求(忽略空氣阻力):
(1)下落物體與滑塊碰撞過程中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
(2)滑塊向下運動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滑塊下移距離d時ER流體對滑塊阻力的大小。
解:(1)設物體下落末速度為v0,由機械能守恒定律
mgL=mv20①
得v=
設碰后共同速度為v1,由動量守恒定律
2mv1=mv0②
得v=
碰撞過程中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力為:
ΔE=mv20-2mv21=mgL③
(2)設加速度大小為a,有
2as=v21④
得a=
(3)設彈簧彈力為FN,ER流體對滑塊的阻力為FER,受力分析如圖8所示
FN+FER-2mg=2ma⑤
FN=kx⑥
x=d+mg/k⑦
得FER=mg+-kd
此題主要考查動量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動能定理和胡克定律的運用,它與如下試題相近。
[舊題](1997年全國)質(zhì)量為m的鋼板與直立輕彈簧的上端連接,彈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0,如圖9所示。一物塊從鋼板正上方距離為x0的A處自由落下,打在鋼板上并立刻與鋼板一起向下運動,但不黏連,它們到達最低點后又向上運動。已知物塊質(zhì)量也為m時,它們恰能回到O點。若物塊質(zhì)量為2m,仍從A處自由落下,則物塊與鋼板回到O點時,還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塊向上運動到達的最高點與O點的距離。
點評 分析比較可以看出,新題由舊題變化而來,新題在舊題的基礎上,增添了物理條件(阻力),從而改變了物理情景。新題重在知識的廣度,同時考查了動量與能量、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規(guī)律及胡克定律;而舊題重在深度,單純考查動量與能量的綜合,思考難度與新題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