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萍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
創(chuàng)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7(A)—0047—01
一、 數學實踐活動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欲望的途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永遠勝過責任感?!迸d趣是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學生一旦產生了
興趣,就會對所學知識積極思考,深入探索,甚至打破陳規(guī),產生創(chuàng)新欲望。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喜歡刨根問底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而好奇心又是創(chuàng)新的潛在動力。數學實踐活動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發(fā)和利用數學課中的實踐活動內容,合理引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例如,教學“100以內的數”時,我結合教材題目“數豆子”,準備了各種各樣的豆子,然后讓學生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個。有的學生說是20個,有的學生說是100個,甚至有學生說是1000個……學生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他們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沒有概念。于是,我讓學生親自實踐——數一數自己手中的豆子到底有多少個。通過實踐,學生對數的大小有了具體的認識,同時,也意識到豆子的大小不同,抓的豆子的數目不同;手的大小不同,抓的豆子的數目也不同。
二、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外力
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學習小組可以讓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合作學習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和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這樣,優(yōu)等生可以得到發(fā)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群體之間的互補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如,在教學“七巧板”時,我先讓學生了解了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圖形游戲,同時它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接著,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剪、拼、擺,認識了組成七巧板的三種圖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最后,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用七巧板拼各種圖案,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全班交流時發(fā)現,一個學生只能拼1~2個圖案,一個小組則能拼4~5個圖案,而全班學生卻能拼60~70個圖案。拼出的圖案,不僅有漂亮的金魚、美麗的大公雞,而且還能拼出“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生動活潑的成語故事。這樣教學,學生不僅獲取了知識,還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新穎的拼圖方法。
三、數學實踐活動是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首先,數學實踐活動與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分不開的。學生具有強烈接觸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與需要,這種本能與需要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動力。實踐證明,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數學實踐活動與學生的動手操作是緊密結合起來的。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才能讓學生的想法得到實現。最后,數學實踐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常常遇到學生因受定勢思維的影響,不能靈活地進行知識遷移的情形。這時,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參加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到學習內容并不深奧,就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還要根據題目有多種解法的情況,啟發(fā)學生仔細、反復思考,適時地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樣就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催化劑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整合前要對實踐活動中所運用的相關數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去應用。教師要對知識進行由淺入深、分層次安排,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知識依靠點、新知識生長點、創(chuàng)新立足點,從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教學“認識一位小數”時,第一步讓學生認識零點幾的小數;第二步讓學生認識幾點幾的小數;第三步讓學生學習一位小數的讀、寫。其次在整理歸納、交流匯報和指導評價中要承認差異,鼓勵求異。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在評價過程中,要分層次進行評價,激勵每個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創(chuàng)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失敗時,不責怪學生,要用信任的眼光和口氣鼓勵他們再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