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樂 姜立嘉
摘要:研究認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科技幫助人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彰顯了自己作為主體的地位,但由于人們越來越依賴于科技,使得科技與人共同承擔了運動過程與結果,造成運動員的主體地位的缺失。
關鍵詞:體育社會學;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運動員主體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5-0011-03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bout the missing of athletes main body status in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ZHAO Chong-le,JIANG Li-ji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l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ir stud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roc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lp human beings show their status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Olympic movement, however, since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relying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beings jointly undertake the movements processes and results, which results in the missing of athletes main body status.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modern Olympic movement;athlete main body status
在奧林匹克運動興起之初,就奠定了人的主體地位。希臘人創(chuàng)造了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古代奧運會,強調展現人類的健與美?,F代奧林匹克運動是在恢復古代奧運會人文精神,并在歐洲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下創(chuàng)立的?!秺W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主義的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fā)展服務。”[1]然而,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過程中,運動員追求冠軍、金錢、名譽,使主體異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奧林匹克背離了靈肉一致、身心兩健的宗旨,把運動員看作被認識的客體,而忽視了主體的地位,進而使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背離“以人為本”的精神。
1科技和現代奧林匹克的契合與彰顯人的主體地位
在現代奧運會最初的幾屆中,無論是從運動會的體育場、設備等來看,還是從參賽運動員的技術水平、運動裝備等來說,都很不規(guī)范。運動設施和比賽方法的不規(guī)范,一方面嚴重地影響了比賽的順利進行,使得運動員取得比賽成績的偶然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比賽判罰失準。這些都對運動員的主體地位造成一定的影響。
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在運動場中安裝了電子計時和終點攝像裝置,使得成績的計算精確到了0.1 s,這標志著科技真正進入了現代奧運會。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第一次成功地通過電視轉播了奧運會的比賽,這不僅在世界范圍內極大地擴大了奧運會的影響,從而為奧運會的全球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F代奧林匹克運動開始借助于技術支持的巨大作用,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地傳播開來。在1976年的第20屆奧運會上,采用了光電測距儀和精度可達0.001 s的電子計時裝置,高速攝影攝像設備、激光裝置、計算機等逐步代替了人的眼和手,成為裁判員們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本屆奧運會也被人們稱為“Hi-tech Olympics”[2]。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網絡技術日益成熟,新材料技術日新月異,現代技術已經成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必不可少的依賴性力量??萍家呀洕B透到包括場地、組織管理、運動器材、科學化訓練、比賽監(jiān)控等各個方面。
正是由于科技的幫助,運動員在“更高、更快、更強”的激勵下,不斷地打破著象征著人體運動極限的記錄,不斷地在與其他運動員的競爭中獲得勝利,從而完成對自身的超越過程。當運動員為自身勝利而歡呼的時候,人作為主體強烈的感覺就會噴涌而出,從而獲得最真實的主體體驗??梢哉f,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運動員的主體地位得以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中一步步地確立并彰顯,最終達到空前的高度。
2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中科技異化對運動員主體地位的削弱
人類獲得了對自然的生存自主權,是由于掌握了強大的科技,從而使主體得到了進一步解放,最終從自然界的附庸成為自然的主人。然而,當人類獲得主體地位后,卻不知不覺地開始沉迷于對技術的膜拜,從而又導致了人的主體性的缺失。馬爾庫塞[3]認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技術規(guī)則已經成為一種權威性的東西,它規(guī)范著人們日?;顒拥姆绞?,深刻地影響著人類自我發(fā)展的意識。這樣,人類世界逐漸地轉變成為一個單向度的世界,作為客體性的異己力量的技術逐漸地吞沒了人的主體性,使人的行為失去了主動性、目的性和自由,人轉變成為單向度的人。”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中也不例外。奧運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空前繁榮得益于科技的支持,運動員運動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紀錄的不斷刷新,也是將科學技術引入訓練和比賽中的結果。但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一旦超限就會對人的主體地位造成傷害。顯而易見的例子是興奮劑的出現:在第17屆奧運會自行車比賽中一名服用了興奮劑的丹麥選手,馬克詹森在比賽進行過程摔下自行車,不久就猝死在比賽現場。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的震驚。“查出來的是興奮劑,查不出來的是高科技”[4],隨著奧運會的不斷舉行,興奮劑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科技含量更高,更隱蔽。
在運動技術日趨完善的情況下,人們越來越把提高成績的希望,寄托在科學技術對運動器材和服裝的改進上,甚至在醫(yī)學領域尋求興奮劑的幫助。如果人們不使用興奮劑,而一直使用傳統(tǒng)的運動器材、服裝進行比賽,其成績一定不會發(fā)展到今天這樣嘆為觀止的地步;如果成績歸屬于技術,那么技術顯然具有了主體的屬性和地位。無論我們怎樣歸屬,技術在運動成績提高的客觀過程中,必然有其合理的角色和地位。所以,運動成績提高的歸屬者不能是唯一的,也就是說運動結果的承載者不是唯一的人,應該客觀地考慮技術的承載身份,這樣人與技術就一同成為運動結果的共同的承載者,二者從而構成了復合的主體?!凹夹g借助于這樣的一個形式,隱藏了其自身的存在,從而使人們感覺不到它存在著”[5]。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的現象:從本質上來說,一方面技術的存在使運動員的成績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技術存在感的消隱又使得人們忽視了技術對人的主體的侵占。
3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中運動員主體地位缺失的根本原因
當人類追求勝負的欲望超越了人類對自己所從事運動的精神體驗和價值體現宗旨,并且科技成為比賽勝負的決定因素之后,技術權威就開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全面樹立起來,技術化過程同時也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全面完成,運動員的主體地位被削弱。在奧林匹克領域,一是運動員對超越人體運動能力極限的熱衷追求,而導致人類尋求工具幫助。20世紀80年代初,生物力學研究者提出了借助冰刀提高速滑成績的構想,1985年在荷蘭格瑞特教授的帶領下,科學家們制造了第一雙帶鉸鏈的冰刀模型──克萊普(klap)冰刀。長野冬奧會上克萊普冰刀的廣泛使用,使速度滑冰冬奧會紀錄都被打破,而這種對記錄的突破并不是對人類自身極限的超越,而是運動器材技術的飛躍??茖W技術人員后來又對克萊普冰刀進行改進,發(fā)明了半自動克萊普冰刀(即指冰刀在幾次蹬冰后可打開),這種冰刀的出現使得科技成為決定比賽成績的更重要因素,因此,2003年國際滑聯第1241號文件規(guī)定,在國際大賽中禁止使用半自動克萊普冰刀[6];二是人們對于勝利、名利的渴望似乎正在成為人類運動的唯一目的。為了冠軍,運動員、教練員不惜動用包括興奮劑在內的任何技術手段挖掘人體潛能,而與此同時人類完全放棄了對運動的感覺體驗,代之以技術理性的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為了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奧運會興奮劑檢查,于1967年成立了醫(yī)學委員會,多年來國際奧委會一直旗幟鮮明地反對興奮劑。雖然奧委會為奧運會制定了極其嚴格的興奮劑檢測措施,但興奮劑技術不斷更新,甚至出現了基因興奮劑,可以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然而,欲利用科技滿足超越人體極限和追求勝利的要求,就必須使科技的效益最大化,而科技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就是科技的無干擾性,這就必然要求不僅在科技系統(tǒng)中盡可能地排除人的因素,而且人類必須適應科技系統(tǒng)內在邏輯的基本要求。所以,人的主體地位缺失的責任并不在科技自身,而是在我們人類自己。歸根到底,奧林匹克運動中運動員的主體地位的缺失,實質上就是在奧林匹克運動領域人對自我發(fā)展認識的缺失。
4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中運動員主體地位的回歸
4.1加強體育審美教育,促進競技運動價值合理回歸
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中,運動員越來越多地尋求技術幫助的主要原因是對競技運動價值認識的偏離[7]?!皡⑴c比取勝更重要”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顧拜旦對這句話做出了精辟的解釋: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斗,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更落落大方。
而這種奧林匹克的真正價值正在被政治目的、經濟利益和職業(yè)活動所蒙蔽。奧運會日益成為某些人獲得金錢的有效途徑、表達政治立場的代言人、取得地位和聲望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通過體育審美教育,使運動員和觀眾了解并體驗到競技體育中的美,有效地促進奧林匹克運動尊重生命、增進健康、擴大參與、公平競爭的價值理念的回歸。這樣可以使參與者和觀賞者明確地認識到普遍存在的理論上和現實上的問題,使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價值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奧林匹克運動不應追求功利的“錦標主義”,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對無功利的體育之美的追求。
4.2以人為本,促使技術角色合理回歸
解決技術僭越帶來的運動員的主體地位的缺失就必須促使技術角色合理回歸。如果技術使人成為自身的歷史演進過程,便會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那就是技術的存在與發(fā)展總是以人的存在和發(fā)展為前提和基礎的。也就是說,人們必須設定技術應用的限度、原則,使技術回歸為一種不引人注目的、以人為前提和基礎的中介手段。所以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合理的技術角色必須在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基礎上構建起來。在這種模式下,技術運用的首要條件就是競技和運動員價值的充分體現。技術的角色是以在奧林匹克運動中體現人的本質力量為目的。
4.3以北京奧運會為契機,促進體育人文精神的合理回歸
羅格主席在上任伊始,就明確提出新的奧運口號“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這體現出一種更加符合實際、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人文色彩的思維模式,這種堅持體現以主體的人為對象的特性,顯現人的本質,堅持個性化、自由化精神,體現個人的感覺、情緒和文化的價值判斷的人文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靈魂和核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了“人文奧運”的思想。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通過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闡釋了奧林匹克運動“團結、友誼和公平競賽”的人文精神,并形成了公平競爭的人性競技、道德競技,在競賽中寧失獎牌,不失國格的“道德競技”觀。這種競技觀就是要在人文的社會中建立“人物并重,更重人”的育人奪標的體育人文精神,其實質就是在競技中,既要重視體能訓練,又要注重人格的培養(yǎng),促進人、競技、社會三者和諧發(fā)展。2008年北京所提倡的“人文奧運”必將利于克服技術異化帶來的主體迷失,對消解奧林匹克運動中運動員主體地位缺失的現象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考查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過程,我們會發(fā)現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從興起之日至今,一直與現代科技保持著極其密切的關系。但是科技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過度應用使運動員異化為“技術人”,從而導致了人和技術共同承擔了運動過程和結果,最終造成了奧林匹克運動中運動員主體地位的缺失,其根本原因是在競技運動領域人對自我發(fā)展認識的缺失。因此,我們應該以北京奧運會為契機,通過體育審美教育,促進競技運動價值理念的合理回歸,促使技術角色的合理回歸,促進體育人文精神的合理回歸從而達到消解現代競技運動中運動員主體地位缺失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丁玉蘭,古柏. 全面認識和理解奧林匹克運動——解讀《奧林匹克憲章》[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1(5):33-35.
[2] 陳志良,明德. 攀越巔峰——高科技與體育[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34-43.
[3] 馬爾庫塞. 單向度的人[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48.
[4] 徐勤兒,高晶. 論競技體育的游戲本原回歸——由禁用興奮劑引發(fā)的思考[J]. 體育學刊,2007,14(3):25-28.
[5] 陳凡. 技術圖景中人的主體性的獲得、缺失與重構[J]. 哲學研究,2007(6):93-98.
[6] 陳冰釋. 國際滑聯對速度滑冰冰刀的相關規(guī)定[J].冰雪運動,2003,25(4):12.
[7] 宋繼新,貢娟. 論科學與人文融合的體育活動[J].體育學刊,2004,10(1):7-10.
[編輯:李壽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