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影響】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二戰(zhàn)中遺留下來的一本個人日記,它真實地敘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兩個猶太家庭為逃避納粹迫害,躲在密室里度過的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安妮從13歲生日(1942年6月12日)寫起,一直寫到1944年8月4日他們的隱居地被德國黨衛(wèi)軍查抄前不久。這個不到16歲在納粹集中營中被傷寒奪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記在戰(zhàn)后成為人們對那場人類夢魘進行深刻反思的珍貴教材。當時距德軍投降僅一個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親將女兒遺留的日記交給出版社出版。這本日記被轉(zhuǎn)譯成54種文字,共印刷3000萬冊。她避難的
房子已被辟為“安妮故居博物館”,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緬懷那不堪回首的人類悲劇。
【故事簡介】
在《安妮日記》里生活的人,他們沒有自由,生命隨時都會因為一次偶然的暴露而喪生;他們沒有起碼的生活保障,連溫飽都成為奢求……
一個不到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fā)動的那場邪惡的戰(zhàn)爭,于花季之齡死于納粹集中營。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自己與母親不斷發(fā)生沖突的困惑。在種族歧視和戰(zhàn)爭迫害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樸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lǐng)地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精彩片段】
1940年5月以后,好日子很少,而且相隔很久……我們的自由被一連串的反猶太命令嚴格限制:命令猶太人身上要佩一顆黃星;……猶太人禁止搭電車;……猶太人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才能買東西;……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可是日子還是過下來了。賈桂琳常常對我說:“我現(xiàn)在什么事都不敢做,怕做到不準做的事情。”
你一定想聽聽我對躲起來過日子的想法。這個嘛,我只能說我還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這幢房子里永遠不會覺得賓至如歸,不過這并不表示我討厭它。我們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
我不要像大多數(shù)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jié)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帶給所有的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xù)活著!所以,我非常感謝上帝給了我這個天賦,我利用這天賦長進,并且表達我內(nèi)心的一切。
在當前這樣的時代,的確很難:理想、夢想和寶貴的希望也在我們心中浮現(xiàn),但只有被殘酷的現(xiàn)實壓碎。我沒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拋棄,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來那么荒謬,那么不切實際??墒俏胰匀痪o抱著它們,因為世界雖然這樣,我還是相信人在內(nèi)心里其實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