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敏 鄒 旻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文豪巨匠層出不窮,詞人騷客星光燦爛。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漢末的“建安七子”,從“唐宋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及“唐宋派”,蘇軾無疑是最為耀眼的文人之一。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lǐng)袖,多才多藝,詩、詞、文、書、畫都堪稱一代大師,著述十分豐富。有《 東坡文集》、 東坡東府》等。
作為一名政治家,他愛國愛民、勤于政務(wù)、忠于職守、為民請命,為后人永遠銘記;作為一位文學(xué)大師,他是中國超一流大文豪中最富有傳統(tǒng)思想底蘊和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富有人情化的感情基礎(chǔ),他的文學(xué)造詣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深刻性、思想性,一直深深地澤被后世,成為我們民族不朽發(fā)展動力的寶貴源泉。
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曾這樣評價蘇軾:“東坡之詞曠”。林語堂先生把蘇軾當(dāng)作自己心靈的老師, 說他是人間獨一無二的人物。葉嘉瑩先生以“超曠”二字來評價他。著名文化學(xué)者余秋雨也稱自己最喜歡的文人是蘇東坡。千百年來, 人們對蘇軾始終有一種特別的喜愛, 蘇軾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xué)造詣?wù)鞣艘淮忠淮髞砣恕!耙嘀松袆e,但恐歲月去飄忽”完美地闡釋了他詞文的搖曳之美;“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完美地闡釋了他詞文的達觀之美;“白頭蕭散滿霜風(fēng),小閣藤椅寄倦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闡釋了他的灑脫之美?!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氛故玖怂暮婪?,《水調(diào)歌頭》展示了他的浪漫之美。蘇軾把他的曠達、他的豪放、他的不拘一格,文字的方式做了最好的詮釋。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這樣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蘇軾出生寒門,22歲雖中進士第一名,但由于政見不容于人,在黨爭大起大落的北宋,一生三次被貶;加上與其感情甚篤的妻子王弗及愛子早逝。這些痛苦襲來,均非常人所能忍受。家庭的悲歡離合和仕途的跌宕起伏,沒有讓蘇軾退縮與膽怯,而是學(xué)會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在春風(fēng)得意的順境中,他享受功名事業(yè)、江山風(fēng)月、天倫之樂;在風(fēng)雨交加的逆境里,他品位孤獨凄涼、宦海浮沉、人生無常。難能可貴的是,蘇軾能夠把苦難和悲傷咀嚼成苦澀之美,超凡脫俗、爽朗豁達使得他的作品愈加充滿藝術(shù)的魅力、哲理的深度和人生的感悟。他自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對任何事情、任何人、任何遭遇都充滿愛心。
蘇軾是超脫的,是豪邁的,是豁達的,更是智慧的。蘇軾論記,不同與一般泛泛之論。史論中有思辯之美,政論中有思辯之美,游記中有思辯之美。 他的思辯不帶有純學(xué)術(shù)性或純說教性的強辯和詭辯,而是以文學(xué)家的素養(yǎng)與天分去思考,因而呈現(xiàn)給讀者娓娓道來的思辯之美,給人以啟發(fā),引起共鳴。
他不但能從正統(tǒng)思想做一般性的推論推證,而且能汲取各種思想從更深廣的方面立論?!读艉钫摗氛搹埩贾猿晒Γ靡嬗谝粋€“忍”;《放鶴亭記》中,借云龍山人放鶴引申發(fā)揮,認為放鶴和飲酒這兩種嗜好,可以致禍也可以為樂,關(guān)鍵在誰行之;《石鐘山記》重新發(fā)掘到石鐘山命名的原因,更重在批評“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的主觀作風(fēng)。
他敢于在前人未道處出新意,或索性推倒前人,大作翻案文章,觀點振聾發(fā)聵、新穎獨特、引人深思。在《賈誼論》中,他一反常人認為賈誼不得志是因為漢文帝不能用人的成論,認為賈誼是“志大而量小”,不能“自用其才”、“不善處窮”,而是希冀一次謀劃即獲重用。通過論證告誡有志之士應(yīng)開闊胸懷,善于等待時機。
對哲學(xué)問題作深刻的闡述,也是蘇文的一大特色,幾乎貫穿他文章的大部。這些闡釋,是對“禪”的認同,也是對“道”的頓悟;是對自我的回憶,也是對人生的思考。在《寶繪堂記》里,他提出“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在《超然臺記》中,首先不是寫臺之修建與勝景,而是“先發(fā)超然之意,然后入事”?!叭酥麩o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限。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體現(xiàn)了他對人生哲學(xué)的理性認識。
此外,豪放、智慧的蘇軾身上偶爾也靈動地閃爍著幽默和詼諧。
他的一些雜文、題跋中常常流露出詼諧風(fēng)趣之美,《劉伯倫非達》一文里,對“劉伯倫常以鍤自隨,曰‘死便埋我”進行挖苦,指出若真是達者,“死則已矣,何必更埋”?!妒珂局恕防锩菜仆嫘Φ脑捳Z,對貪得無厭的王敦進行嘲諷。他的很多雜文、散文還體現(xiàn)了他質(zhì)樸的民本思想之美,如《記先夫人不殘鳥雀》寓含了對“苛政猛于虎”的嘆息;《喜雨亭記》抒發(fā)了“無雨不能樂此亭,是亭以雨故方成”的愛民如子的清官形象。以蘇軾之才,發(fā)蘇子之思,成蘇文之美,總結(jié)和發(fā)揚了傳統(tǒng),宣示和開創(chuàng)了未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連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都深感“瞠然不能及”,類若“流連光景之辭”,筆者“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蘇軾是一位將現(xiàn)實性和超越性融為一體的智者,他的人生智慧來自于對中國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理想與實踐。儒家思想構(gòu)成了蘇軾的人格精神主流,讓他在懷有建功立業(yè)、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的同時,擁有強烈的責(zé)任感和使命感。道佛思想則構(gòu)成了蘇軾的人生哲學(xué),他的頑強、樂觀、超然、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離不開此。
顛沛一生的蘇軾雖然仕途偃蹇,命運多舛,長期外放,流落他鄉(xiāng)。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追求,失去對生活的火熱情感,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豪放曠達?!翱v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蘇軾,他以自己的豪放、智慧和不羈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
參考文獻:
[1]蘇軾文集[M] .北京:中華書局 ,1986.
[2]蘇軾詩集[M] .北京:中華書局 ,1982.
[3]東坡志林[M] .學(xué)津討原本.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xué)文新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