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亮
我一向以為,廬山的美不在景點,而在途中。無論你走在錦繡谷的石“棧道”上,看峰巒拖青橫黛、煙云萬狀,還是從如琴湖大壩下到黃龍?zhí)叮蓮絻蛇?,看古樹錯列,參天蔽日,炎天暑月,也凜凜如秋。
但又常常聽到“廬山之美在山南”的說法。我曾數(shù)次到過山南秀峰等地,總覺得還不如山北。有一次游三疊泉,依據(jù)我的“美在途中”的理念,突然萌生一個念頭,不折返舊路,而是隨泉下山,直探山南。果真沿途溪流淙淙,好鳥關關,竹木幽茂,大石奇詭,一切都那么瀟灑可意。我好似行走在山陰道上,又認定這才是桃花源的真址!
下得山來,搭了一部便車,再回到山上。有此一行,方悟得“廬山之美在山南”之言不虛。
《百花洲》當年舉辦“廬山筆會”,我便與詩人陳政(時在廬山管理局,現(xiàn)為江西美術出版社社長)商議,何不在固定的“三疊泉”節(jié)目中,添此一筆。他欣然同意。
于是在又一輪筆會上,讓租來的客車在山下一個叫做海會的小鎮(zhèn)等候。我與《百花洲》同仁,偕作家們下至三疊泉后,不走回頭路,徑直下山。沒有人不如癡如醉。對于久困紅塵的現(xiàn)代人而言,這種體驗,真是太難得了。
陳政與他的妻子周蔚霞,大概因為山居的緣故,都有一種脫俗之氣。回想與他們在“月照松林”踞石談心,恍如昨日。
現(xiàn)任主編姚雪雪,生長在廬山腳下的潯陽古城,云霧所蘊,歷史所育,希望她也能另辟蹊徑,將雜志帶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現(xiàn)代“山陰道上”。
三十年風雪染白雙鬢,三十年風波改變不了舊日的情懷。借此機會,向關心我的作者、讀者道一句:洪亮無恙!
洪亮,原名洪宜賓,1945年生于四川宜賓,祖籍安徽六安。1968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1979年參與《百花洲》雜志編輯工作,2000年離開《百花洲》雜志,2005年退休。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責任編輯 許 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