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杰 許靜瑤
[中圖分類號]G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5-0173-01
電視新聞是以無線電波傳送視頻和音頻信息的形象新聞,作為新聞媒介,它以真實性和時效性為主要特征。其中,真實性作為電視新聞的生命。就電視節(jié)目來說,無論是新聞片、記錄片還是藝術片都是如此。然而,電視新聞的真實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的真實性在于客觀記錄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傳播直接存在于現實世界中的事件。
電視新聞作為信息資源的一種,正日益成為當今這個越來越信息化了的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信息,電視新聞之所以追求信息來源和傳遞的真實,其根源在于信宿的需要,這個信宿,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大眾。新聞不能脫離受眾而獨立存在,即不能脫離受眾對現實進行真實了解的實際要求而存在。由于人在現實性上是社會關系、社會實踐的產物。所以,人本身需要真實地了解他所賴以生存其間的現實,認識它、評價它,一方面滿足它更好地成為社會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使他的個體運動有個真實的社會參照。
人對社會生活,不但需要真實的參照,更需要真實廣泛深入地參與和投入。尤其對現代人而言,滿足這種參與和投人的需求,是不可缺少的。電視新聞可以幫助人們通過攝像機來檢驗這個世界,參與和推動現實。所以,電視新聞忠實地傳達生活,不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現實可能的。
作為一種綜合、系統、形象化的傳媒,電視在真實地記錄和傳遞新近發(fā)生的事實方面,具有其它傳媒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這種最具直觀性和形象性,最具現場感和真實感的媒介,做到了現實生活的視聽綜合再現、時空動感再現,分解組合的靈活再現。從電視新聞的真實感方面看,它能做到影像和實象的同一,具有內在的真實性。這里的被攝物是被發(fā)現的,而不是構想出來的,影像也只是物質現象的復原,跟我們現實的周圍世界有一種顯而易見的近親性。從電視的時空變化的靈活性和特寫的能力看,這又是真實程度的加深。比如,攝像的推拉跟搖等手法。同受眾的接受心愿有著明顯的親近,它可以做到我們想看到的真實,從宏觀到微觀,從運動到靜止,從各種角度到各個側面,彌補靜觀狀態(tài)下的真實性的遺漏和不足。而特寫,更是擴大和加深了我們對生活的觀察,沒有特寫,我們就不能用肉眼或是日常生活里看到這個“微相學”世界。總之,攝錄角度的多樣性,攝錄速度的多樣性以及移動攝像和抓拍等方法,使電視這個“自,由的目光”比人的眼睛更為完善,再加上聲音的再現和解說、字幕等手段,使電視提供了一個一應俱全的外部世界。在傳播的真實性方面,電視無疑具有最大限度的可能性。
電視新聞的真實性當然首先要反對人物形象上的以假充真,現場環(huán)境上的偷梁換柱,事件情節(jié)上的人工導演,畫面音響上的張冠李戴,避免報道上的弄虛作假或客觀上的失實失真。但是,這僅僅是做到了真實性上的從實際出發(fā),還沒有做到實事求是。電視新聞的真實應當追求本質真實,做到態(tài)度客觀、立場公正、觀點鮮明、方法實際。
態(tài)度客觀就是報道事實不能從主觀需要出發(fā),但這不等于說新聞真實可以脫離主觀需要,問題在于滿足什么需要是公正的。正如馬克思所言:對于一塊礦石,商人看到了它的開發(fā)價值,礦物學家看到了它的物質構成,藝術家看到了它的美的特征。新聞工作者不是科學家,它不是也不應該通過再現事實的一切方面來表明自己報道的真實可靠性,記者報道的事實不可能是自然事實,而是處在與記錄具有某種關系的某個方面的事實,是內含著記者的立場、角度和眼光的事實,抹殺這些是不真實的。所以,新聞要客觀真實,就不能從主觀需要出發(fā);同樣,新聞要做到客觀真實,又不能離開社會實踐需要,這里的問題在不在于是否出于需要,而在于出于什么需要,在報道哪些事實和事實的哪些方面問題上,要真實的報道就不能站在個人的立場,從個人需要出發(fā),而是站在人民大眾的立場上,從人民大眾的共同利益出發(fā)去反映記錄事實。這個記錄中的真實,不但是客觀的,而且是公正的,因而不是抽象的自然:的真實,而是現實的真實。
客觀公正的報道離不開鮮明的觀點。所以,記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十分必要的。記者不應該僅僅把自己當成傳遞信息的“郵差”,因為任何主體看到的事實都是由感官信息和觀念信息構成的,記者不但在傳達信息,也在表達觀念。一個有經驗的記者為了表明自己的客觀公正。常常要努力在他報道的內容中傾注自己的觀點。而在形式上隱蔽自己的觀點。
那么,記者的思想觀念是怎樣表現的呢?是通過報道的形式和方法,這些報道的形式詞匯作為無聲的語言來盡意地表達記者的觀點。就電視新聞而言,主要是通過電視的假定性來達意的。所謂電視的假定性,也就是它的超現實性,它展現在受眾面前的只是人和景物的影像,而不是人和景物本身,而這種影像又由于攝錄的不同角度、景別、運動以及光影色彩的處理,有著不同的視覺效果。同樣,它的聲音的錄制轉播,它的不同鏡頭經過分解組合的蒙太奇手段,構成了它的特有時空、節(jié)奏和含義。而一個客觀公正、鮮明的電視新聞,是離不開這些假定性的藝術手法的。
新聞雖然不是再現現實的審美化,但卻可以是再現方式的審美化,因為它不能離開受眾而獨立存在。一方面,通過電視的真實性,記者用攝像機把受眾“帶”到天南地北的事件現場,投入這個世界;另一方面,它又通過電視的假定性,把自然狀態(tài)的現象按照易為人所了解和樂于了解的形式去進行美的再現,使客觀實際成為一種供精神去領會的現實意義顯現。因此,好的真的新聞是有客觀意味、有現實意義的新聞,是美的新聞。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只有美的,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