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晶
1.熟悉教材
當你著手準備選用某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你必須要對這篇課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讀”。一讀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過文章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在讀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么,還要明白他是怎樣寫的及他為什么要這樣寫。不僅要讀懂字面上的東西,更要想辦法讀出文字背后的內容,這就需要反復閱讀,逐字逐句地讀,邊讀邊問。
二讀編寫者。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拼音、識字、查字典、寫話等語文知識、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現(xiàn)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選文之中。因此編輯在挑選文章、在給文章編排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用意。在熟悉教材的時候,不能只盯著一篇課文,孤立地來看它,要把它融入到整冊教材中去,最起碼是一個單元中去考慮,想想編者為什么把此文編到這一單元?它與前后文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區(qū)別?
三讀學習者。學生是實施教學的對象,作為決策者的教師,必須了解你的學生,要知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有什么困難,他們已有哪些知識儲備等。
2.確定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明白要教什么。小學語文知識千頭萬緒,從教材呈現(xiàn)的方式來看是螺旋遞進的,又是交叉進行的。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記住前人說過的話:文章無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F(xiàn)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這個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學任務。
3.選用方法
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盡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實現(xiàn)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方法,即使同一個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有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如果你有很多方法,那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么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為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于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來有學生匯報,匯報的內容也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么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太高。
再有,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他有節(jié)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余韻。
收稿日期:2009-03-17
作者地址:安徽省定遠縣實驗小學2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