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季民
十多年前,在北京的舊貨市場上見到過清末的“京師電話號簿”,殘本幾頁要價三百元,當時舍不得掏錢,現(xiàn)在后悔不迭,落下了一樁憾事。今年初媒體熱評“昆明公開領(lǐng)導干部的電話號碼”,讓筆者又翻讀起這些另類的圖書,不由為之胡謅爛詩一首:“名人故居紙上留,公私合營大躍進。公社進入北京城,‘文革遺痕堪欣賞。改革號簿變黃頁,許多電話成隱私。”
名人故居紙上留
去年,有游客到北京來尋找胡適故居,苦嘆無路可循!其實翻開一本《民國二十五年北平電話號簿》,一下子就可以找到“胡適之、米糧庫4號、東2511”。如今好奇,一一搜索:還有“傅作義、小醬房胡同19號、西564,秦德純(按:北平市長)、府右街甲23號、西2085,梅蘭芳、棲鳳樓14號、東1447,馬連良、翟家口豆腐巷7號、分1466,蔣夢麟、西四前毛家灣5號、西1819,梁思成、北總布胡同3號、東1202”……全市一萬二千多號公私電話,除極少數(shù)軍界的外,黨政軍教大小名流,幾乎統(tǒng)統(tǒng)在簿,無有遺漏。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也講過當年宮里的“號簿”:“電話安上了……電話局送來了一個電話本……翻著電話本,想利用電話玩一玩?!鄙倌晏熳樱^一次打電話找著了名演員楊小樓,學著京韻道白跟人開玩笑,不等對方回話便故意掛斷了;還惡作劇冒充某豪宅向東興樓飯莊訂了一桌上等酒席,最后“想聽聽當年‘匹克尼克來江邊詩句的作者”,打通了胡適家的電話,還真把胡博士叫到宮中,舉行了留名中國近代史的“遜皇帝與洋博士的歷史性會見”。
舊時有銀飯碗之稱的郵政電信業(yè),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須承擔保密義務(wù),不受外界的干涉,制作號簿登錄電話號碼,用戶不得拒絕。另外,有電話的主兒也多半是有錢有勢之人,電話號簿是隨電話享受的免費服務(wù),既要“全”又要“準”,查不到號碼發(fā)起脾氣來也不得了。于是乎,電話號簿幾乎成了大人物的戶口本,若不登錄在冊,或許還覺得丟了面子———當然也因為那時根本沒有個人隱私的概念。
不過,也有令我們難以理解之處:時值七七事變?nèi)毡景l(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前夕,這本電話號簿竟會赫然列出:平津衛(wèi)戍司令部、“軍政部部長行轅、中海居仁堂、部長辦公室、部長寢室、機要秘書室、參謀室……特務(wù)團、中南海大禮堂,特務(wù)團第一營營部、中海福華門,特務(wù)連、中海西八所……”,還有佟麟閣的“陸軍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參謀長室、特務(wù)團第一營、軍長室……軍部手槍隊”,甚至趙登禹的一三二師糧秣處———北平城里內(nèi)外機關(guān)、軍警部門、營房住地,等等,地址門牌俱全,幾乎沒有查不到的。
公私合營大躍進
新中國成立,北平又成了北京,電話號簿也承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53年北京市電話號簿》,還可以看到許多私營工商業(yè)老字號,成就了最后的輝煌。私人電話也有老用戶,黃鼎臣20168、寶禪寺街甲18號,梅蘭芳23068、(無地址),馬連良21005、報子街乙7號,荀慧生35205、山西街7號,袁世海33556、西草廠24號,郝壽臣70066、奮章大院20號……雖然新增了許多個人電話,但是都不登錄號簿了。
新中國首都北京城,開始推廣“城市傳呼公用電話”:“這種電話不僅可以外叫還可以把沒裝電話的人找來回叫電話,打通一次四百元(編按:舊幣,下同),傳呼一次二百元;傳呼公用電話兼辦代傳電話業(yè)務(wù)……代傳費每次三百元?!薄肮秒娫挕奔由先藗兊摹翱诳谙鄠鳌保_始成為后來幾十年的城市大眾通訊工具。還新興過一陣子“無人管理公用電話”:“……公園、文化宮、各電影院、各大劇場皆已裝設(shè)此項公用電話,打完電話自動付費,服務(wù)人民便利群眾,每次收費四百元。”———不過,這種靠人自覺自動地付費的電話,注定只能時麾一時,就是半個世紀后今天街頭的公用電話,不先付費也是打不通的。
到了《1958年北京市電話號簿》,許多工商戶都改頭換面,戴上了“公私合營”的帽子,雖然單列“住宅用戶欄”(即私人電話),但只有老用戶四頁約四百二十四戶,還是梅蘭芳23068、護國寺街甲1號,齊宅23355、跨車胡同15號(齊白石),梁漱溟65558、新街口小銅井1號,葉淺予41997、大佛寺西大街49號,戴愛蓮57102、北池子9號等等老面孔……號碼雖然增加到了五位數(shù),但是登錄的私人電話不增反少,原因之一自然是許多新增用戶不登錄號簿,主要考慮保密,也因為一般居民沒有電話,需要使用號簿的太少。
公社進入北京城
1958年的號簿,來不及登載人民公社,到《1962年北京市電話號簿》郊縣出現(xiàn)了人民公社,北京號碼上升到六位,(還保留原五位),但是“住宅”(私人電話)還是四頁碼,幾乎沒有增加。公用電話漲了一點價:“每打通一次請付話費五分,傳呼、傳話每次收費三分,夜間傳呼、傳話每次收費五分?!?/p>
到了《1965年北京市電話號簿》,裝幀設(shè)計都透露出越來越近的“文革”氣息,公社進了北京城,光是城里就成立了幾十個“城市人民公社”:東城區(qū)有東四人民公社、景山人民公社等十個,西城區(qū)有西長安街人民公社、展覽路人民公社等八個,宣武區(qū)有大柵欄人民公社、天橋人民公社等八個,崇文區(qū)有天壇人民公社等七個,朝陽區(qū)有中德友好人民公社、中阿友好人民公社等二十個,海淀區(qū)有四季青中保友好人民公社、玉淵潭人民公社等十三個,豐臺區(qū)有石景山中蘇人民友好人民公社、盧溝橋人民公社等十個。
還有東直門人民公社醫(yī)院、新街口人民公社電機修理廠,等等,許多街道小單位變成了城市人民公社的企業(yè);而“住宅”私人電話,則進一步減少到只有三頁碼,而且不列用戶地址,并從此取消了這項實用功能。
“文革”遺痕堪欣賞
1966年開始“文化大革命”,中國亂了起來,不能正常出版的《1967年北京市部分電話號簿》只有小人書大小,“編印說明”寫著:“在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電話用戶變動較大,各單位的改革工作尚未結(jié)束,許多戶名、地名等尚未落實,因此不能出版正式的電話號簿……為了廣大革命群眾查號的需要,暫先編印部分電話號碼……未確定的新名列在后面括號內(nèi)……一九六七年六月。”雖然只是臨時性的,但也正是“文革”進行時,少不了大紅封面和開頭四頁毛主席和林彪語錄。
那時最風光的電話,有“首都大專院校紅衛(wèi)兵代表大會”283253、首都中等學校紅衛(wèi)兵代表大會335795,還有北京語言學院(世界革命大學)890871、天橋劇場(紅衛(wèi)兵劇場)330513、頤和園(人民公園)281936等,服務(wù)行業(yè)如東四清真飯館(紅衛(wèi)食堂)442865、山海泉合作飯館(滅資飯館)442118、白塔寺理發(fā)館(八一八理發(fā)館)621052等,天義客店改為“興無旅店”,大方家胡同食堂改為“東方紅小吃店”,美白首都聯(lián)合理發(fā)館改為“前進理發(fā)館”,王府百貨商店改為“向陽百貨商店”,盛錫福帽店改為“紅旗帽店”……幾乎一夜改名,當然少不了奪權(quán)的“北京市革命委員會”551836……這時就完全不登錄“住宅”私人電話了。
《1973年北京市部分電話號簿》,大小原由都與“1967年版”一樣,可能因為1971年林彪叛逃,故此沒有了大紅封面,改成了淡墨綠色,還取消了開頭幾頁領(lǐng)袖語錄??墒恰案锩瘑T會”不但不能取消,還有六十九個街道革命委員會取代了全市的人民公社……
1976年下半年打倒了“四人幫”,“文革”結(jié)束的《1976年北京市電話號簿》恢復至“文革”前大小,首頁只刊出了毛主席的“人民郵電”題詞,大紅封面是紀念打倒“四人幫”,喜慶的紅色與“文革”的紅色自有不同,這時革命委員會還一息尚存。
改革號簿變黃頁
進入市場經(jīng)濟時代,電話號簿最大的變化是恢復了幾十年久違的商業(yè)廣告?!?980年北京市電話號簿》的大量彩色廣告,充滿了擺脫計劃經(jīng)濟的早期色彩,雖然還有郊區(qū)人民公社,但是告別了“革命委員會”和城市人民公社?!熬幱≌f明”特別聲明具有版權(quán):“……本號簿版權(quán)歸我局所有,不準翻印?!?/p>
《1985年北京市電話號簿》比1980年厚了一倍,除了大量彩頁廣告,可喜地又登錄了“住宅”私人電話,如張豐胄、勁松803樓783110,范曾、團結(jié)湖北里599389,雖然少得只有約二百三十戶,但總算恢復了老號簿的全部功能。
1987年,北京電話號簿分成了《1987年北京市電話號簿———機關(guān)事業(yè)》和《1987年北京市工商電話號簿》兩大本,號碼開始增到七位,但是“住宅”電話雖然增多,卻再次拋棄了地址功能。
1999年10月,久違了的“購物”長龍又排在了北京街頭,原來是在領(lǐng)取免費發(fā)放的百萬電信黃頁———“黃頁”,是國際上對于“商業(yè)電話號簿”的習慣稱謂,據(jù)說是上海1987年率先在國內(nèi)出版了“黃頁”,北京“黃頁”也早在1997年已經(jīng)推出,只是沒有黃色包裝。那回免費大奉送,把“黃頁”一下子普及到了千家萬戶———企業(yè)化的號簿公司把電話號碼搞成了商業(yè)資源,老號簿變成了新“黃頁”,“電話號簿”從此變成了賺錢工具。
許多電話成隱私
進入21世紀數(shù)字電子時代,信息就是資源就是金錢,“電信黃頁”被定義為:以電話號碼資源與行業(yè)分類廣告為基礎(chǔ)的分類電話號簿;于是“黃頁”被壟斷起來,養(yǎng)活了一門產(chǎn)業(yè)。如今的北京“電信黃頁”,美輪美奐厚度超過老號簿幾大本,號數(shù)多得嚇人,廣告比號碼更耀眼,只要想得到的服務(wù),看上去無不應(yīng)有盡有,似乎應(yīng)該很完善很滿意了。
可是無需太多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如今“黃頁”雖好,卻遠不及幾十年前的老號簿,號碼不是不存在,就是已經(jīng)銷號或者錯誤,甚至打“114”都查不到;號碼雖然夠多,但還是不“全”;白紙黑字登錄在案,但還是不“準”。如今“黃頁”走到這步,重要原因就是電話號碼幾個小小的數(shù)字,變成了許多企事業(yè)的秘密和個人的隱私,更不要說地址門牌了。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終于有了隱私保護,卻不料人們普及了電話,號碼卻成了隱私?!疤柌尽毕胍鼫剩S多號碼卻不能登錄;查號碼時想又全又準,登號碼時誰也不愿意———人類社會觀念的變化,常常會演變出違反初衷的悖論?!半娦劈S頁”雖好,卻一半成了廢紙。如今論說號簿,真不知是進了一步,還是退了兩步?
(選自《溫故(十三)》/劉瑞琳 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