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玲
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
課始,教師出示小紅寫的一則數(shù)學日記:
今天下午放學后,我到文具店買了一個長24分米,寬8厘米,高2毫米的文具盒。背著5千克重的書包,騎著自行車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回到家,我騎車一共行了3米的路程,真是累死我了。
讀完這則“數(shù)學日記”,孩子們都笑了。
師:你們?yōu)槭裁葱?
生:哪有24分米長的文具盒,3米路程還騎自行車嗎?小紅把長度單位用錯了。
師:同學們很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過去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生: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師: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有多長,我們一起來比畫一下好嗎?
(學生用肢體分別比畫其長度。)
師:現(xiàn)在,請你們當小老師幫小紅修改一下這則數(shù)學日記,好嗎?
生1:小紅說她買的文具盒有24分米長,也就是有2米多長,太離譜了!文具盒高2毫米,也就是說只有2枚硬幣這么厚,也不可能。我認為文具盒的長應該是24厘米,高2厘米。(學生邊說邊比畫。)
生2:文具盒的長還可以改為2分米4厘米。
生3:騎自行車一共才行了3米的路程,不可能,一輛自行車都有1米多長。應該把3米改成3000米。
生4:我認為小紅騎車行的路程應該是3千米。如果用3000米表示,數(shù)太大了,容易寫錯,用“千米”作單位比較合適。(掌聲響起,老師和同學們都向這位同學投來贊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修改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米”長的長度單位——千米。當我們要計量比較長的距離時,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反思:《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的本質。出于上述目標,我以一名學生寫的“數(shù)學日記”導入新課。學生通過辨別、修改,既復習了學過的長度單位,又很自然地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知識引導出“千米”這一長度單位。教學中,通過比畫1米、1分米、1厘米與1毫米所表示的大約長度。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肢體也可用來丈量物體的長度。在使用長度單位時,我們先用手勢比一比,可以獲得直觀形象的感受,提高計量的正確率。修改數(shù)學日記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性和學好數(shù)學知識的重要性。特別是學生把一共行的路程“3米”改為“3000米”,“3000米”用“3千米”表示的獨到講解,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放飛學生思維,激勵個性表現(xiàn),在這里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也使同學們真切地感悟到要計量兩地(較遠的)距離時。應當用“千米”作單位,讓新知的教學植根于學生學習的需要之中,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融入新知的學習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李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