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書局本《北齊書》??庇浹a正

2009-08-31 02:13:54
文教資料 2009年18期
關(guān)鍵詞:太尉都督大將軍

李 研

摘要:《北齊書》從唐代起就逐漸殘缺,至北宋初年時僅剩十七卷為李百藥原文,其馀皆為后人以《北史》及唐人史鈔中的相關(guān)紀(jì)傳補全。故給后世研究??贝藭咴斐闪溯^大困擾。其中難免或有所失。本文就現(xiàn)行《北齊書》中最好的版本,即中華書局于1972年出版的由唐長孺先生主持點棱的《北齊書》校點本??庇浿新┬V幨爬右孕8挠懻?。希望能對該書的進(jìn)一步完善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北齊書》校勘記補正

《北齊書》五十卷是唐代李百藥在其父李德林《齊書》基礎(chǔ)上參考王劭所纂《齊志》擴(kuò)充改寫而成的,主要記載了公元534年前后北魏分裂到公元577年北齊滅亡為止約33年的歷史。但由于該書在唐代中葉以后就逐漸殘缺,到了北宋初年僅剩十七卷為李百藥原文,其馀卷章皆為后人以《北史》及唐人史鈔中相關(guān)紀(jì)傳補全,使得其文獻(xiàn)價值有所降低。即便如此,《北齊書》作為我國一部重要的斷代史著作,仍然為后世研究與了解北齊王朝及東魏、北齊歷史提供了較為重要的依據(jù)。

在現(xiàn)行的《北齊書》主要版本中,以中華書局1972年出版的《北齊書》校點本為目前最好的本子。該書由唐長孺先生點校,陳仲安先生協(xié)助工作,并由王文錦先生參與編輯整理。在參校前人成果的基礎(chǔ)上,以三朝本、南本、殿本為互校的主要底本,擇善而從,并通校了《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北史》、《資治通鑒》、《通志》中的有關(guān)部分,對相關(guān)史實進(jìn)行了較為詳細(xì)的考校,并將??背晒浴靶?庇洝钡男问礁捷d于原文之后,對后人研究與利用本書都有較為重大的意義。但由于《北齊書》的散失較為嚴(yán)重,給文獻(xiàn)研究者的??惫ぷ鲙砹嗽S多復(fù)雜問題,使得中華書局本《北齊書》在校點上還存在一些缺失與訛誤之處,今人論著雖有涉及,但仍有未校之處。今不揣淺陋,以百衲本、殿本和毛氏汲古閣本為主要校本。參考后世研究成果及相關(guān)文獻(xiàn),試列舉中華書局點校本??庇浿新┬V幨爬右孕8?。筆者不敢自是,不當(dāng)之處,還望方家有以教之。鑒于該書殘缺情沉較為嚴(yán)重,凡涉及補缺自《北史》部分,必要情沉下會連同197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由陳仲安先生點校的《北史》校勘記一并加以說明,以求論述盡可能完備詳細(xì)。本文所舉《北齊書》原文各條均已注明頁碼行數(shù)以及所在卷數(shù),以便覆按。版本以中華書局1997年印本為準(zhǔn)。

1、初,魏真君中內(nèi)學(xué)者奏言上黨有天子氣,云在壺關(guān)大王山。(P6,右第6行,卷1)

按:“中內(nèi)學(xué)者”,百衲本、殿本及毛氏汲古閣本皆無“中”字?!侗笔贰肪?《高祖神武帝紀(jì)》標(biāo)點為:“初,魏真君中,內(nèi)學(xué)者奏言上黨有天子氣,云在壺關(guān)大王山?!贝颂帲爸小弊只蚍茄芪?,在此用一“中”字表后文所述之事為魏真君年間發(fā)生,若按中華書局本斷句,則易令人誤以為“中內(nèi)學(xué)者”乃是一詞,故此句當(dāng)從《北史》標(biāo)點于“魏真君中”處斷句為宜。

2、乾明元年庚辰,春正月癸丑朔,改元。己末,詔寬徭賦。癸亥,商陽王渥薨。是月,車駕自至?xí)x陽。二月己亥,以太傅常山王演為太師、錄尚書。以太尉、長廣王湛為大司馬、并省錄尚書事,以尚書左仆射、平秦王歸彥為司空,趙郡王毅為尚書左仆射。詔諸元良口配沒宮內(nèi)及賜人者。并放免。甲辰,帝幸芳林園,親錄囚徒,死罪以下降免各有差。(P75,右第1行,卷5)

按:“癸亥”當(dāng)為“二月戊子”之誤。據(jù)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載《高浞墓志》云:“(王)以乾明元年二月癸未朔六日戊子薨于鄴都之第,春秋二十叉三”,則知高浞薨于乾明二年戊子,此年二月癸未朔,六日為戊子,所載無誤,且時序與下文“己亥”相合,故此處疑為“癸亥高陽王浞薨”句與“是月車駕自至?xí)x陽”二句誤倒,今從《高浞墓志》作“戊子”。且下文“二月己亥”句據(jù)唐長孺《??庇洝吩疲骸爸T本無‘二月二字,‘己亥作‘癸亥?!侗笔贰芬膊患o(jì)月,但作‘己亥。《通鑒》卷168作‘二月已亥。按上文已稱‘是月,車駕自至?xí)x陽,正月事已完。下文紀(jì)日有‘甲辰、‘戊申,本年正月無此日。二月癸未朔,己亥是十七日。甲辰二十二日,戊申二十六日,順序正合。今據(jù)《通鑒》補改?!比舭辞拔乃觯又?dāng)年二月無癸亥,故知“二月”句諸本所載或無脫“二月”二字也,僅將“己亥”誤作為“癸亥”是也。因高陽王當(dāng)薨于干明元年二月戊子,戊子為六日,在己亥十七日前,故知“二月”當(dāng)脫于“戊子”處,而非??庇浰茢嘀耙押ァ碧?,蓋因校者未注意前文高陽王薨年之訛誤,故誤也。

3、母名輕霄,本穆子倫婢也,轉(zhuǎn)入侍中宋欽道家,奸私而生后,莫知氏族,或云后即欽道女子也。(P128,右第1行,卷9)

按:“或云后即欽道女子也”句,《北史》??庇浽疲骸啊锻ㄖ尽窡o‘子字,此衍文。”“女子”一詞,多用來作性別之分而無女兒之意。照文中所敘之意,當(dāng)言穆后疑為欽道與輕霄所生之女,故《北史》??庇洆?jù)《通志》所載認(rèn)為此“子”字為衍文。然“女子子”一詞亦有女兒之意。顧炎武《日知錄》卷6“女子子”一條即載:“‘女子子,謂己所生之子,若兄弟之子;言女子者,別于男子也。古人謂其女亦日子,《詩》日‘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論語》日‘以其子妻之是也。此章言男女之別,故加‘女子于‘子之上以明之?!庇纱丝梢姡湃苏劶芭畠褐畷r有言“子”,也有言“女”,后為區(qū)別于男子,特加“女子”于“子”之上以作性別之分,獨不見言“女子”者。此處穆后疑為宋欽道之女,故此句言“或云后即欽道女也”或“或云后即欽道女子子也”皆可說通,而不應(yīng)言“或云后即欽道女子也”,至于此處究竟為脫一“子”字還是衍一“子”字,尚難僅據(jù)此作結(jié)。但考同卷所載他人之傳在言及某人乃某人之女時皆言“女”而不言“女子子”。如:“神武明皇后婁氏,諱昭君,贈司徒內(nèi)千之女也”,又如:“孝昭皇后元氏,開府元蠻女也”,故應(yīng)從《北史》??庇浰?,此“子”字為衍文。

4、欽道伏誅,黃花因此入官,有幸于后主,官內(nèi)稱為舍利太監(jiān)。(P128,右第3行,卷9)

按:“舍利太監(jiān)”,百衲本、殿本與毛氏汲古閣本皆作“舍利大監(jiān)”。據(jù)《魏書》卷13《皇后列傳》載:“高祖改定內(nèi)官,左右昭儀視位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后置女職,以典內(nèi)事。內(nèi)司視尚書令、仆。作司、大監(jiān)、女侍中三官,視二品”可知“大監(jiān)”為魏時女官職,且在此職官之前又冠以職責(zé),此多見于北魏墓志,如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載《孟元華墓志》即稱其“逕歷五帝,后蒙除細(xì)謁大監(jiān)”,又《張安姬墓志》亦載其“后除文繡大監(jiān)”,此處“細(xì)謁”、“文繡”皆為其任大監(jiān)這一職官時所司之職責(zé)。而后齊(即“北齊”)多延用后魏制,時穆氏因“欽道伏誅”沒入掖庭。為斛律后從婢,蓋典內(nèi)職為“大監(jiān)”,宮中人因其有寵于后主加之無固定職責(zé)故依其名稱之為“舍利大監(jiān)”,以別于一般女官職位之稱屬以示其寵。沉“太監(jiān)”一官始置于唐。益知此“太監(jiān)”必為“大監(jiān)”之誤。

5、(任城王湝)天統(tǒng)三年,拜太保、并州刺史。別封正

平郡公。(P137,右第9行,卷10)

按:“天統(tǒng)三年”當(dāng)作“天統(tǒng)二年”。據(jù)《北齊書》卷8《后主紀(jì)》載:“(天統(tǒng)二年)冬十月乙卯,以太保侯莫陳相為太傅,大司馬、任城王諧為太保,太尉婁毅為大司馬。”而同卷下文又載:“(天統(tǒng)三年)秋八月辛未,太上皇帝詔以太保、任城王湝為太師,太尉、馮翊王潤為大司馬,太宰段韶為左丞相,太師賀拔仁為右丞相,太傅侯莫陳相為太宰,大司馬婁教為太傅,大將軍斛律光為太保?!庇纱丝芍纬峭醺邷湣鞍萏!碑?dāng)為天統(tǒng)二年事,至于天統(tǒng)三年則是由太保遷為太師,而此時的太保則由大將軍斛律光擔(dān)任。然因高湝“拜并州刺史,別封正平郡公”時間未明。僅從此句尚難判斷是年誤,還是職官升遷記載有誤。但聯(lián)系下文所載:“(湝)武平初,遷太師、司州牧,出為冀州刺史”一事即可推知:若此處為職官升遷記載之誤則下文必不會重言“遷太師”一事,故上文所載應(yīng)是年誤,“天統(tǒng)三年”當(dāng)作“天統(tǒng)二年”。且下文一“遷”字清楚表明上下文所授職官應(yīng)有等級差別,益知此為年誤。而百衲本、殿本、汲古閣本皆作“天統(tǒng)三年”,并誤。

6、漢陽敬懷王洽,字敬延,神武第十五子也。天保元年封。五年,薨,年十三。干明元年,贈太保、司空。無子,以任城王第二子建德為后。(P140,右第4行,卷10)

按:“五年”當(dāng)為“七年”之誤也。《北齊書》卷4《文宣本紀(jì)》載:“(天保七年)五月丙申,漢陽王洽薨?!币驖h陽王高洽薨時年十三,故知其若薨于天保五年(公元554年),則當(dāng)生于東魏興和四年(公元542年);若其薨于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則則其當(dāng)生于東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而據(jù)《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載《高潤墓志》云:“(潤)以武平六年八月六日遘疾,廿二日薨于州館”及《高潤墓志》拓本所載“王薨時年卅三”,可推知神武十四子高潤當(dāng)生于東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因高潤為神武第十四子。年齡必稍長于神武第十五子高洽,若按高洽薨于天保五年,則高潤反小其一崴,于常理難通,故此處高洽薨年當(dāng)從《文宣本紀(jì)》所載“天保七年”為妥。此處《北史》卷51《高洽傳》亦作“五年”,并誤。

7、廣平公盛,神武從叔祖也。(P181,右第1行,卷14)

按:“從叔祖”當(dāng)作“從叔”。據(jù)《魏書》卷32《高湖傳》載:“(湖)第三子謐,字安平,有文武才度?!L子樹生,……長子即齊獻(xiàn)武王也。……謐長兄真,有志行?!娴芨鲹堋V昌鎮(zhèn)將?!靼紊僮邮?,天平中,侍中、太尉公、廣平郡開國公”,由此可推知高盛乃神武祖父高謐弟高各拔少子,按輩分當(dāng)與神武父高樹生同輩,而非與其祖父高謐同輩。而《北史》卷51《??庇洝穭t云:“按《魏書》卷32《高湖傳》,盛父各拔與高歡祖謐為兄弟,則盛乃歡從叔。高歡世系可疑,《魏書》、《北齊書》之不同?;蚣词烦季幵焓z所致?!贝颂帯案邭g世系可疑”旬恐無據(jù)也。據(jù)《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影印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圖版309《高建墓志》云:“(建)曾祖湖……皇上之高祖也?!姘?,廣昌鎮(zhèn)將、燕州刺史”,當(dāng)知拔確為神武高祖湖之子,其祖父謐之兄弟,與《魏書》所載相合,故世系并無可疑之處。今從《魏書》所載,“從叔祖”當(dāng)作“從叔”。

8、(婁敬)為神武帳內(nèi)都督,封掖縣子,累遷光州刺史,在任貪縱,深為文襄所責(zé)。(P197,右第3行,卷15)

按:“掖”當(dāng)作“挺”,形之誤。據(jù)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載《齊故假黃鉞右丞相東安婁王墓志之銘》(下文簡稱《婁極墓志》)云:“(椒)中興初,以軍功除安東將軍、挺縣開國子,遷使持節(jié)、光州刺史”,可知婁毅于中興初“遷光州刺史”前所封爵為“挺縣開國子”,而非“掖縣子”。故“掖”當(dāng)作“挺”,形之誤也。又據(jù)高敏先生《魏晉南北朝史發(fā)微》一書載《西魏、北周與東魏、北齊的封爵制》一文考證認(rèn)為:東魏及北齊的封爵制繼承于北魏后期的實封與虛封并存的封爵制度,將爵分“開國五等”和“散五等”兩種類型,以舊爵名號前是否冠以“開國”二字以示區(qū)別。由于《北史》作者并沒有注意后魏、北齊這種特殊的封爵制,往往將《北齊書》原文中表實封的“開國”二字省去,使得后人以《北史》補《北齊書》之缺時亦錯錄為溲有“開國”字樣的虛封,此《婁數(shù)墓志》即可為證也。但因此卷《北齊書》據(jù)《北史》補,故從《北史》無“開國”之封而作“挺縣子”。此處《北史》卷54亦作“掖縣子”,并誤。

9、(婁觳)尋為太尉,以軍功進(jìn)大司馬。(P197,右第6行,卷15)

按:“大司馬”當(dāng)作“大將軍”。據(jù)此傳前后文所載:“(毅)河清三年,濫殺人,為尚書左丞相宋仲羨彈奏,經(jīng)赦乃免。尋為太尉,以軍功進(jìn)大司馬。武成至河陽,仍遣總偏師赴懸瓠。毅在豫境留停百馀日,專行非法,詔免官,以王還第”,當(dāng)知婁毅此次進(jìn)位應(yīng)為河清三年除太尉以后及“詔免官,以王還第”以前事。又據(jù)同書卷7《武成帝紀(jì)》載:“(河清三年五月壬午)以前司徒婁椒為太尉……(冬十月)甲辰。太尉婁毅大破周軍于軹關(guān)”,則知婁教此次升遷所謂“以軍功”當(dāng)指其于河清三年冬十月“大破周軍”,但檢此卷并未提及進(jìn)婁毅為大司馬一事,反而于下文載:“夏四月戊午,大將軍、東安王彀坐事免”,雖與《婁數(shù)傳》所載“詔免官”事相合,但所任職官乃為“大將軍”而非“大司馬”。因大將軍之職本低于大司馬,故彀固不可能于河清三年冬十月甲辰至河清四年夏四月間,先進(jìn)位為大司馬,而后又降任大將軍,或疑《武成帝紀(jì)》此處所載“大將軍”為“大司馬”之誤。但據(jù)該卷所載:“(河清)四年春正月癸卯,以大將軍、任城王諧為大司馬”,則知婁睿免官之時,時任大司馬者乃任城王高諧,故此說不成立,疑《婁椒傳》所載“以軍功遷大司徒”之“大司徒”當(dāng)為“大將軍”之誤。再考《婁毅墓志》中所載其厲官情況:“(數(shù))換太尉公,除豫州道大行臺尚書令。遷大將軍。封始平縣開國公。復(fù)除太尉公,判領(lǐng)軍大將軍府事”,亦未言齪進(jìn)“大司馬“一事,反而說其于“換太尉公”之后至”復(fù)除太尉”之前有“遷大將軍”之事,與《武成帝紀(jì)》所載相合,便知此處“大司馬”當(dāng)為“大將軍”之誤。

10、(劉貴)興和元年十一月卒。贈冀定并殷瀛五州軍事、太保、太尉公、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日忠武。(P250,右第14行,卷19)

按:“冀定并殷瀛五州軍事”前當(dāng)脫“都督“二字?!岸级街T州軍事”,李林甫《唐六典》卷30載:“魏皇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后兩晉及北魏北齊各朝皆有沿用,以加強國家對地方的控制和軍事防衛(wèi),為地方重要行政制度之一,且多以州刺史兼任本州都督,職權(quán)重者亦可兼督他州,如本書卷17《斛律金傳》即載:“(斛律金)河清三年轉(zhuǎn)使持節(jié)、都督幽、安、平、南、北營、東燕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據(jù)《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影印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圖版294《劉懿墓-志》(即“劉貴墓志”)載:“(貴)薨于鄴都,追贈使持節(jié)侍中太保、太尉公、錄尚書事、都督冀定并殷瀛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馀官如故”,其中“都督冀定并殷瀛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正與前文所述加督方式相合,且所載內(nèi)容同于本傳,由是可知此處當(dāng)于“冀定并殷瀛五州軍事”前脫“都督”二字,故應(yīng)從墓志所云作“都督冀定并殷瀛五州軍事”。

11、(庫狄迥洛)轉(zhuǎn)太子太師,遇疾卒。贈使持節(jié)、都督定瀛恒朔云州軍事、大將軍、太尉公,定州刺史,贈物一千段。(P255,右第4行,卷19)

按:“都督定瀛恒朔云五州軍事”,諸本皆作此。而《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載《庫狄洛墓志》(即“庫狄迥洛墓志”)則云:“(庫狄迥洛)春秋五十有七,以大寧二年三月薨……詔贈使持節(jié)、都督定瀛濟(jì)恒朔云六州諸軍事”。據(jù)今人施和金所著《北齊地理志》卷3:“濟(jì)州,治碥微城。后魏置濟(jì)州,北齊因之”知北齊有置濟(jì)州,此處當(dāng)于“恒”字前脫一“濟(jì)”字,故應(yīng)從墓志所云作“都督瀛濟(jì)恒朔云六州軍事”。

注釋:

①下文凡所涉及《北史》之引文及??庇浗砸源税姹?。

②《北齊書》卷九載:“后主皇后穆氏,名邪利”,“邪利”即“舍利”也,此可參見丁福?!斗饘W(xué)大辭典》中[隨舍利]一條,上海書店,1991,12,第1版:2694

③見《河北磁縣北齊高潤墓》一文,載《考古》,1979,(3):242

④參見高敏,魏哥南北朝史發(fā)微,中華書局,2005,1,第1版:220-227

⑤參見嚴(yán)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魏哥南北朝行政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第1版:505—529

猜你喜歡
太尉都督大將軍
《都督夫人禮佛圖》
絲綢之路(2024年4期)2024-01-01 00:00:00
威風(fēng)凜凜的“大將軍”
大將軍搬磚
《重慶鎮(zhèn)總兵加贈都督同知任勇烈公傳》寫作背景及其價值考論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50
高俅,一腳絕活踢出個太尉
元豐五年宋朝進(jìn)筑橫山雜考——兼論《種太尉傳》中的一些問題
西夏學(xué)(2017年2期)2017-10-24 05:34:18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大將軍”也寫詩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0
The Origin of the Jian Family Clan of the Uygur in Hinterland
建國以來關(guān)于秦漢三公制度的研究綜述
黑龍江史志(2014年9期)2014-11-25 22:11:42
英超| 明水县| 高密市| 库尔勒市| 玉门市| 大渡口区| 湘乡市| 开原市| 申扎县| 云龙县| 宁波市| 马边| 南京市| 紫金县| 科尔| 迁西县| 贡山| 娄烦县| 哈尔滨市| 仙游县| 五河县| 巍山| 荥经县| 洞口县| 靖安县| 丽水市| 龙海市| 万荣县| 神木县| 东山县| 临夏县| 当涂县| 习水县| 富裕县| 开平市| 威宁| 武宁县| 治县。| 龙游县| 安丘市|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