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竹青
新學期開始,四年級二班換了新班主任。新來的班主任和班里的同學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可是汪波有點悶悶不樂。怎么回事呢?原來,在沒有換班主任以前,汪波是班里的組織委員,很受原來班主任的器重。而新班主任來了以后,并沒有對他另眼相待,也沒有委任他任何職務(wù)。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汪波顯得心事重重。
新來的班主任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決定找汪波談一談。
一天,班主任把汪波叫到了操場的一堆石子前,他撿起一粒石子,又把它扔到了石子堆中間,然后對汪波說:“你能幫我把剛才的石子撿回來嗎?”
“那么多一樣的石子,我怎么知道哪一粒是您剛才扔的石子呢?”
班主任聽了,點了點頭,認真地說:“如果我剛才扔的是金子而不是石子,你能從那堆石子里把它認出來嗎?”
“當然!”
“為什么呢?”班主任接著問。
“因為金子能發(fā)光啊,它和石子是不一樣的。”汪波回答道。
班主任微笑著看著汪波,什么話也沒有說。
汪波看著班主任,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選自《思維航標》)
博士丁對你說:
新來的班主任是一位多么有心的老師啊,他利用石子讓汪波明白了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要做的只是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等待機遇。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情況,是不是知道應(yīng)該如何去做了呢?
【朱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