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蘇蘇州府懸橋巷的一個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葉圣陶三歲時就開始識字、練字,到六歲那年,已識字三千左右,字也寫得相當漂亮。父親葉仁伯勉勵兒子熟讀圣賢書,但由于家境貧寒,他不主張像富貴人家那樣把子弟關(guān)在書房里“一心只讀圣賢書”,而認為帶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會和認識社會上的種種人和事是務(wù)實的?!安蛔R字好過,不識人難過”葉仁伯抱著這種傳統(tǒng)觀念,讓兒子跟著他出門到親戚家拜年、賀壽、吃喜酒,清明節(jié)到鄉(xiāng)下上祖墳,秋天到鄉(xiāng)下看收租子。這一切大大地開闊了葉圣陶的眼界,使他無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童年時代,葉圣陶就領(lǐng)略了蘇州民風(fēng)民情的淳樸,也孕育了關(guān)心民間疾苦的縷縷情思。葉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圍很濃的吳地,遠山近水、亭臺樓閣、齋堂殿館、廟院庵祠,甚至連城里的路名,都有來歷;哪怕是一塊匾額、一座牌樓、一座橋梁,都有傳說。父親總要帶他去看或說給他聽,而且回家后還要求他回憶參觀時的先后順序,做類似日記的記錄,作為“開筆”之前的寫作訓(xùn)練。這些都為他以后的寫作之路奠定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