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軼雄
早期閱讀是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活動,目的是讓不會讀書的幼兒變成喜歡讀書的自主閱讀者。這一過程的實現(xiàn),一方面依靠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支架,支持、引導、促進幼兒閱讀;另一方面有賴于教師隨著幼兒年齡、能力的增長適時地撤掉支架,為幼兒提供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促進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更積極有效地掌握閱讀策略。這是幼兒學會自主閱讀的必由之路。
我們發(fā)現(xiàn),在幼兒園閱讀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引導示范,并能主動探索和運用一些教學策略,以改善師幼互動,增強教學效果。但比較而言,教師對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同伴合作學習關注不夠,缺乏組織幼兒開展同伴合作學習的經驗和策略,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教師在閱讀活動中忽視同伴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幼兒表達機會不均,學習任務與年齡特點不符。一方面,在大班額的集體閱讀活動中,由于面向全體幼兒的互動機會有限,幼兒又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很難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表達、表現(xiàn)的機會,閱讀活動成為少數(shù)幼兒表現(xiàn)的舞臺。另一方面,閱讀活動中學習任務的難度與幼兒年齡特點不符。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思維能力、合作意識進一步增強,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很少為幼兒提供同伴互動、自主閱讀的機會,這不利于幼兒盡早實現(xiàn)自主閱讀。
其次,閱讀活動中的同伴合作學習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合作,目的不清,效果不明。在閱讀教學中,同伴合作學習容易出現(xiàn)兩種傾向:一是形式化,為了合作而合作。只為變換一種活動形式,或讓幼兒由靜到動,并不考慮合作學習任務的適宜性和最終要達成的目標;二是無序化,有的同伴合作學習雖然目的清楚,但忽視步驟與細節(jié),組織松散,活動無序,目標不能達成。
基于以上問題,教師在閱讀活動中組織幼兒開展同伴合作學習時應該明確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幼兒期同伴合作學習的意義和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依賴、封閉、接受的學習方式,更強調學習狀態(tài)的積極主動、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和與人合作的態(tài)度及能力,這是教育觀念轉變的核心體現(xiàn)。中大班幼兒在心理上已經具備了開展合作學習的基礎,同時通過合作學習,幼兒的觀點采擇能力得到發(fā)展,交往技能明顯增強,這對他們的去自我中心、認知發(fā)展、社會適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合作學習應該作為中大班幼兒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但由于受年齡特點制約,幼兒的合作學習并非一定是程序嚴格、結果明確的。教師在組織同伴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由易到難。逐步培養(yǎng)幼兒同伴合作學習的意識,幫助他們掌握同伴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師還應明確在同伴合作學習中,合作過程比結果重要,合作意識比表現(xiàn)重要,合作方法比內容重要。
二、注重同伴合作學習形式的選擇
基于對同伴合作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教師應在幼兒閱讀的不同階段組織幼兒開展各種形式的同伴合作學習。同伴合作學習可以采用同位合作、小組合作兩種方式。
1同位合作
同位合作即坐在一起的幼兒兩兩結伴,通過表達、交流、分享、互動,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這是最方便開展的合作學習,是為幼兒創(chuàng)造公平表現(xiàn)機會的方式,也是幼兒體驗合作學習過程、感受與同伴交流樂趣的開始。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習內容設置感受交流、對話模仿、問題討論、朗讀互評等各種任務,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嘗試在教師評價的引導下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如學會彼此尊重、輪流表達、認真傾聽、目光注視、及時回饋等。
2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即幼兒根據需要結成小組,全體組員積極互動、充分合作,共同達成一個學習目標。幼兒合作學習小組的形成有教師分組和自愿組合兩種方式。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合作學習目的和任務,采用不同的分組方式。對于目的明確的合作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按異質同構的原則分組。組織幼兒在與異質同伴相互影響下合作完成任務。在這樣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在小組人員的選擇與控制、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步驟與注意事項、成果匯報與小組評價等方面進行明確的設計與引導。如,組織幼兒進行小組自制圖書活動時,在分組上要考慮到強弱搭配,明確各小組成員的任務和具體步驟,先交流再制作,然后收集整理,最后匯報分享。對于傾向于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更充分自由地進行表達、表現(xiàn)的活動,教師則可讓幼兒自愿組合,自主選擇活動任務。讓幼兒和最熟悉的同伴一起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不規(guī)定嚴格的步驟與特定的結果,重點是讓幼兒在積極參與的表達表現(xiàn)中充分體會同伴交往的樂趣。
三、注重合作學習任務的設計與材料運用
幼兒的合作學習不僅是單純的討論,更多的是共同制作、合作表演等需要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更依賴具體的任務與操作材料。所以,活動的任務設計和材料運用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能否順利有效地展開。教師在設計任務、運用材料時要注意兩點。
1任務、材料的互賴性
在同伴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之間任務相同,不利于發(fā)揮每個成員的自主性,合作的意義也不大。教師應該巧妙設計任務與材料,讓不同組員占有不同的材料,承擔不同的子任務,每個成員的材料處理完后合起來才算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如在“超市”拓展活動中,教師提供了超市關鍵地點和各物品區(qū)的卡片,請幼兒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超市購物流程圖。每個小組成員都只是占有部分材料,如果要制作完整的流程圖,必須經過逐一表達、相互識別、共同排序、制作完成、匯報分享的完整過程。任務和材料的互賴性,可以有效調動全組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強化合作的過程和同伴間的有效互動。
2任務、材料的異步性
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不同水平的幼兒在小組活動中可以互補與相互促進,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基于教師對幼兒的了解,并為其提供相應的不同難度的活動任務與材料。任務與材料的異步性體現(xiàn)在一次活動中教師設計幾種不同形式與難度的任務供幼兒自由選擇;也體現(xiàn)在一次活動中教師設計一種任務,但提供有難度區(qū)分的材料,對應不同水平的幼兒。這些不同難度的任務與材料,并不影響幼兒與同伴合作及完成任務。如,在進行“你最喜歡什么顏色”拓展活動時,教師提供了難度不同、形式不同的幾個小組活動:涂臉譜、配色游戲、自制圖書、服飾表演。請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并力所能及的活動,與同伴配合共同完成。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供不同難度的任務又保證了不同水平
的幼兒都能體會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又如,在上面“超市”拓展活動的例子中,教師提供的超市關鍵地點和各物品區(qū)的卡片是用漢字、圖畫、照片等不同方式體現(xiàn)的,這種對材料差異的控制,目的是對應不同水平的幼兒,使其在操作中能基于自身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四、注重合作學習的過程引導與適宜評價
幼兒階段同伴合作學習的重心應放在合作意識的形成、合作學習方法的感知和積累上。為了達成有序有效的同伴合作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在同伴合作學習的步驟、分工、過程控制、引導評價等方面對幼兒進行明確的指導并讓他們反復練習。同伴合作學習的基本步驟有布置任務、分組、完成任務、記錄結論、全班交流、教師總結,教師可以根據任務的難度、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適當簡化這些步驟。在組織同伴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要明確各步驟,讓幼兒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同時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方法與規(guī)則方面的指導,即每一步應該怎么做,注意什么。教師可以設計圖表,用記錄的方式幫助幼兒明確步驟,梳理合作學習成果,同時為后續(xù)的表達、交流提供支架。
幼兒同伴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還有賴于教師及時適宜的評價與引導。一方面,教師的評價應圍繞幼兒階段合作學習的目的,著眼于幼兒對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習慣、規(guī)則方法的獲得,而不僅僅是任務完成的正確性、合作學習的結果;另一方面,合作學習的評價應避免評價某個幼兒。而應以小組為單位,關注每個小組成員作用的發(fā)揮、小組整體的行為表現(xiàn)與相互配合程度。教師還可以設計評價表,引導幼兒共同評價各組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以及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運用圖表方式為幼兒提供評價依據,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自我評價意識,增強幼兒在活動中的自律意識,促使幼兒按步驟有規(guī)則地進行合作學習。
在閱讀活動中組織幼兒進行同伴合作學習,是加速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發(fā)展的有效方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與閱讀水平,設計相應的同伴合作學習活動:形式上從同位合作過渡到小組合作,內容上從簡單交流分享過渡到深度合作互動,目標上從合作意識與態(tài)度激發(fā)過渡到合作方法與能力積累,循序漸進地把幼兒引到正確的合作學習方法上來,促使他們盡快成為能夠自主閱讀的小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