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光
摘要:結合遼寧省朝陽市黃河路大橋在低溫條件下對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溫度裂縫的有效控制,介紹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溫度裂縫控制的相關經驗。
關鍵詞:低溫 大體積混凝土 溫度裂縫控制
1 工程概況
遼寧省朝陽市黃河路大橋全長508.32米,主橋為三跨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自錨式懸索橋,主跨為180米,邊跨為73米,全長326米。主橋索塔基礎墩(4#、5#墩)承臺結構尺寸為11×11×4米的立方體結構,每個承臺設計C30混凝土484方,整個承臺混凝土采取一次澆注;同時根據工期要求,承臺混凝土需要在3月上旬進行澆注,由于地處東北地區(qū),3月平均氣溫在-8℃左右,因此該承臺混凝土屬低溫條件下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2 混凝土溫度裂縫的理論分析
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溫度應力及溫度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這主要是由于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現(xiàn)溫度裂縫,影響到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其次,在運轉過程中,溫度變化對結構的應力狀態(tài)具有顯著的不容忽視的影響。
2.1 裂縫的原因 混凝土中產生裂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堿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后期在降溫過程中,由于受到基礎或老混凝上的約束,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xiàn)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當這些拉應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時,即會出現(xiàn)裂縫。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濕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fā)生劇烈變化。如養(yǎng)護不周、時干時濕,表面干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炷潦且环N脆性材料,抗拉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時的極限拉伸變形只有(0.6~1.0)×104,長期加荷時的極限位伸變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wěn)定,及運輸和澆筑過程中的離析現(xiàn)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現(xiàn)裂縫的薄弱部位。在鋼筋混凝土中,拉應力主要是由鋼筋承擔,混凝土只是承受壓應力。在素混凝土內或鋼筋混凝上的邊緣部位如果結構內出現(xiàn)了拉應力,則須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擔。一般設計中均要求不出現(xiàn)拉應力或者只出現(xiàn)很小的拉應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溫度冷卻到運轉時期的穩(wěn)定溫度,往往在混凝土內部引起相當大的拉應力。有時溫度應力可超過其它外荷載所引起的應力,因此掌握溫度應力的變化規(guī)律對于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施工極為重要。
2.2 溫度應力的分析
2.2.1 根據溫度應力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①早期:自澆筑混凝土開始至水泥放熱基本結束,一般約30天。這個階段的兩個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熱,二是混凝上彈性模量的急劇變化。由于彈性模量的變化,這一時期在混凝土內形成殘余應力。②中期:自水泥放熱作用基本結束時起至混凝土冷卻到穩(wěn)定溫度時止,這個時期中,溫度應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卻及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早期形成的殘余應力相疊加,在此期間混凝上的彈性模量變化不大。③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卻以后的運轉時期。溫度應力主要是外界氣溫變化所引起,這些應力與前兩種的殘余應力相迭加。
2.2.2 根據溫度應力引起的原因可分為兩類:①自生應力:邊界上沒有任何約束或完全靜止的結構,如果內部溫度是非線性分布的,由于結構本身互相約束而出現(xiàn)的溫度應力。例如,橋梁墩身,結構尺寸相對較大,混凝土冷卻時表面溫度低,內部溫度高,在表面出現(xiàn)拉應力,在中間出現(xiàn)壓應力。②約束應力:結構的全部或部分邊界受到外界的約束,不能自由變形而引起的應力。如箱梁頂板混凝土和護欄混凝土。這兩種溫度應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縮所引起的應力共同作用。
3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措施
通過對產生溫度裂縫的機理分析,針對承臺混凝土體積較大,并在低溫下施工的特點,我單位對溫度裂縫的控制尤其重視,主要采取“降低水化熱、內排外保、加強養(yǎng)護”的方法來防止溫度裂縫的產生。
3.1 降低水化熱
主要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完成:①在保證混凝土要求的前提下,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取代水泥,減小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②摻加一定量的高效緩凝減水劑,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同時推遲混凝土溫度高峰值的出現(xiàn)時間,相應提高同齡期混凝土的容許拉應力。
3.2 合理布置散熱系統(tǒng)實現(xiàn)內排
3.2.1 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計算TMAX=T0=(+ωθ0)/(cρ)*ζ
式中:T0=: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混凝土澆注時實際測量數(shù)據;W:每方混凝土水泥用量;θ0=:水泥28天水化熱;c:混凝土比熱ρ:混凝土密度‘ζ:混凝土散熱系數(shù)。當混凝土入模溫度為9℃時,計算混凝土中心最高理論溫度為65.8℃。
3.2.2 溫度控制標準 混凝土的內表溫度差≤25℃;拆模時內外溫差≤25℃;最大降溫速率≤2℃/天。
3.2.3 冷卻管及測溫孔布置 在承臺頂部安裝水泵,與基坑聚集地下水相連,待承臺混凝土澆筑完畢,即通入循環(huán)冷水,根據混凝土不同時期、不同位置的不同溫度情況,進行通水散熱,保證溫度梯度差小于25℃,實現(xiàn)內排。為提供可靠的溫度數(shù)據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采取擴散狀布設不同溫度的測溫孔,對混凝土的澆注過程中、混凝土澆注完成后的不同齡期溫度進行數(shù)據采集,同時在模板外側保溫層內側進行溫度數(shù)據采集。
3.3 混凝土的保溫與養(yǎng)護
3.3.1 混凝土的保溫 由于外界氣溫較低,為保證混凝土澆注質量及減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在混凝土澆注前便開始采取在承臺周圍模板外側基坑內布置蒸氣孔道排放蒸氣,并在表面利用塑料布及毛氈覆蓋,同時利用排氣量來調整模板外部溫度。
3.3.2 混凝土的養(yǎng)護 在低溫條件下養(yǎng)護主要是保證混凝土的濕度和減小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降低表面的溫度梯度,防止產生表面裂縫。在混凝土澆注完成后,最后一層混凝土終凝前即用毛氈覆蓋,內部通入蒸氣進行養(yǎng)護。
3.4 嚴格控制拆模時間 根據測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來決定拆模時間,直至外部溫度與混凝土內部溫差小于25℃時才進行模板的拆除。
4 溫度變化結果分析
根據溫度數(shù)據對混凝土總體溫度變化過程分析:混凝土入模12小時內升溫迅速,升溫近25℃,3天后溫度達到峰值62℃,隨后開始下降,下降梯度為2℃/天;11天后溫度梯度趨于平緩。溫度沿高度方向,在承臺中心偏下位置溫度最高,并延此點向上下逐漸降低,在距離頂面1米內梯度最大。
5 結束語
朝陽市黃河路大橋主塔墩承臺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未發(fā)現(xiàn)溫度裂縫,由此證明所采取的溫度裂縫控制措施是有效的,總結施工過程,得出以下結論:①冬期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首先從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開始控制;②合理的設置降溫系統(tǒng)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成功的關鍵;③在低溫條件下,混凝土外部升溫、保溫猶為重要。為確保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在冬期施工的質量與進度,首先樹立以預防為主的觀點,建立以數(shù)據為依據的觀點。同時應根據冬期施工的具體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和計算,提出預見性的技術依據。按照技術依據制定相應的,冬季施工質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