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云 賈媛媛
南黃海濕地的形成
公元1128年,黃河開始奪淮河水道人海。在此后的700多年中,黃河與長江聯(lián)手,將大量泥沙攜入南黃海。受海嘯與洪水東西頂托,泥沙慢慢在淺海沉積,逐漸形成了一望無垠的沼澤和沙灘——南黃海濕地。
南黃海濕地位于太平洋西海岸、長江三角洲北緣,堪稱一塊神奇的寶地。它和青藏高原濕地、東北三江平原濕地、鄱陽湖濕地并列為中國四大濕地。水下有一塊被稱為“東沙”的新生陸地正在大海的懷抱里哨然生長,這個正在崛起的沙脊島嶼,至少有8萬公頃。
鹽城沿海的灘涂,這塊經(jīng)長江、黃河里的泥沙成年累月沖積而成的“金色息壤”,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土地。約50~60年前,這里還是一汪無邊無際的海洋。為杜絕海水泛濫威脅當?shù)匕傩盏纳a(chǎn)生活,人們在落潮時便悄悄地筑起了一道防水隔離帶,當?shù)匕傩辗Q之為“老海堤”。最近15年,隨著麋鹿種群的逐年擴增,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批準,一道“新海堤”又幸運地降生了。從此,黃海又向東邊推進了10公里,濕地的胸膛也因此而更加廣闊。
鬼斧神工的濕地經(jīng)過時間的精雕細琢,如今已換上了一副更加秀美的容顏。走進這片粗獷雄渾的自然風景才知道鹽城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東方有著中國暖溫帶自然生態(tài)最完美、面積最遼闊的灘涂濕地——南黃海濕地。
走進這片廣袤的濕地,聆聽著悠悠的天籟之音,心中便會驀然升騰起蕩氣回腸的愜意之感:天如此高遠,地如此寬廣。丹桂飄香的涼爽秋日,濕地上一望無垠的斑斕色塊,炫目耀眼,世界能擁有的顏色,都包容在這里。放眼看去,南黃海濕地如同一幅巨大的油畫,慷慨而毫不掩飾地展向遠方的天際。
濕地,因繁華而美麗
南黃海濕地是生物的天堂。這里花紅草綠、鶯歌燕舞、白鷺翩躚。終年沉寂的草灘,無垠而又蠻荒的原始生態(tài),使數(shù)百種野生動植物能夠安居。
這片濕地經(jīng)降水淋鹽洗堿,鹽分逐步下降后,漸漸形成鹽生植被和濕生植被,從灘涂濕地原生裸地逐漸向覆蓋植物群落的潮上帶過渡。據(jù)統(tǒng)計,這里生長著499種植物,而被記錄到的野生植物就達327種,其中麋鹿可食的達223種,喜食的達198種。在已被記錄麋鹿可食和喜食的野生植物中,草本植物占被記錄植物總數(shù)的94%。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來長期的自然選擇和優(yōu)勝劣汰,濕地上一些生命力旺盛的植物草種扎根鹽堿度頗高的灘涂,爭得了陽光和養(yǎng)分,形成絕對的優(yōu)勢種。其中植被覆蓋面最廣的要數(shù)狼尾草、白茅和互花米草了。同屬禾本科的植物,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是優(yōu)美的邊界屏障,在微風吹拂下,柔美的花絮隨風起伏,不僅具有靜態(tài)之柔,更具有動態(tài)之美。狼尾草的葉片色彩四季迥異,春季淡綠,夏季深綠,秋季則為金黃色,是南黃海濕地具有鮮明特色的景觀。白茅的地下根莖發(fā)達,在土壤深處縱橫亂竄,難以根除。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來形容它再確切不過的了?;セ撞莸墓枢l(xiāng)在遙遠的英國南海岸,外形頗像產(chǎn)大米的水稻,葉背面有鹽腺。它扎根灘涂,是促淤造陸、消浪抗蝕的“大功臣”。
置身在這廣袤而唯美的畫卷中,鹽堿地上的先鋒植物——鹽蒿,外觀形若珊瑚、色若翡翠,秋分來臨,便構(gòu)成了南黃海濕地著名的生態(tài)景觀——“紅地毯”。這種灘涂濕地上的特有物種,因常年浸泡于海水,鹽堿度很高,因天氣變涼而漸漸成為紅色,那厚重的色彩,絕對勝過嬌艷的“二月花”。
來到一片密密匝匝的蘆蕩前,白茫茫的蘆花在秋風中搖曳,西斜的夕陽將它的柔美之光灑在蘆穗上,瞬刻間旋轉(zhuǎn)出潔白的光影。一陣微風掠過,“雪花”御風而行,漫天飛舞。“品格清于竹”的蘆荻,英姿勃發(fā)地托舉起翠綠的枝葉,飄揚著柔柔發(fā)絲,隨著風的節(jié)奏進退起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既是植物的世界,亦是動物的天堂。南黃海濕地有獸類12種,兩棲爬行動物27種,魚類156種,水中浮游動物98種。在河畔的淺灘上,常見一群群的白鷺神閑氣定地啄食著水中的貝類、小魚等軟體動物,心安理得地接受著大自然饋贈于它們的禮物。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這里有丹頂鶴、白天鵝、東方白鸛、白尾海雕、黑嘴鷗、震旦鴉雀等鳥類350多種,受國家一級保護的達30多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xié)定》的就有93種。不經(jīng)意間,倏然一聲轟響,天空頓時黯然失色,約有數(shù)萬只灰椋鳥一下子從白茅草地里騰空而起,遮蓋住太陽照耀著的濕地上的半邊天空。它們像一片烏云,在朗朗晴空中翻滾了幾下,便又嘰嘰喳喳地落人那茂密的森林和搖曳的蘆葦蕩里。
從白浪滔滔的水澤之國,到不毛之地的光裸泥灘,再到生物多樣性的綠色原野,南黃海濕地演繹著它和它懷抱里的物種更迭的足跡。
麋鹿最重要的棲息地
麋鹿是濕地大型哺乳動物之一,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其種群在中國歷經(jīng)了繁榮、衰落、滅絕到回歸和恢復野生種群的傳奇經(jīng)歷,自實施“重引進”項目后,最終落腳在中國南黃海濕地的江蘇省大豐境內(nèi)。
這片遼闊的太平洋西岸是一塊如花似錦的灘涂濕地,充滿了迷幻而神奇的色彩,現(xiàn)已為聞名遐邇的“中國麋鹿之鄉(xiāng)”。無論在遠古麋鹿家族遭受厄難的時代,還是近代野生麋鹿種群瀕臨滅絕的時期,都是亞洲東方這片斑斕的濕地滋養(yǎng)了它們。同時,它們在這片原始古樸的濕地上已成為大自然生物鏈中的重要角色。
麋鹿這個物種僥幸繞過了即將滅絕的險境。江蘇大豐糜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通過23年的有效保護和發(fā)展,使它的生命釋放出灼熱的光芒。目前全世界3900多頭麋鹿均是當年英國烏邦寺莊園中僅存的那群18頭麋鹿的后代。當麋鹿命運面臨大轉(zhuǎn)折的時刻,是中國南黃海濕地接納和哺育了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并使它們的子孫后代繁衍生息、血脈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