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引用王國維的那句“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xué)……”,殊不知他這樣說意在引出元曲,說它“能道人情,狀物態(tài),詞采俊拔,而出乎自然?!备胶屯鯂S的文人士子不在少數(shù),戲的精妙與幽深從他們的筆下流淌出來,叫人聲還未至,心向往之。
戲能道人情,這一點張愛玲最有體會。在她的眼中,京戲里的世界不代表任何一朝一代,“它的美,它的狹小整潔的道德系統(tǒng),都離現(xiàn)實很遠(yuǎn),然而它絕不是羅曼蒂克的逃避?!睆垚哿釓呐缘难酃獬霭l(fā),對傳統(tǒng)京戲做了劃分:《得意緣》、《龍鳳呈祥》、《四郎探母》講的是丈人嫌貧愛富,子弟不上進(jìn),家族之愛與性愛的沖突;《紅鬃烈馬》無微不至地描寫了男性的自私;《玉堂春》代表了中國流行著的無數(shù)的關(guān)于有德行的妓女的故事……“每一出都供給我們一個沒有時間性質(zhì)的,標(biāo)準(zhǔn)的形勢?!边@形勢,就是所謂的人情。
戲能狀物態(tài)?!拔母铩鼻埃虾蚯鷮W(xué)校校長俞振飛邀請園林大師陳從周為昆曲班的學(xué)生講課。隔行如隔山,兩人湊做一對,讓許多人笑話了一陣。不過俞校長此舉用心良苦。我們知道中國園林有高低起伏,有顯有隱,入游其間如入畫境,要的是那一種閑情逸致,而非來去匆匆,走馬觀花。昆曲呢?亦正如此,一唱三嘆,曲終而味未盡,它不是“嘣嚓嚓”的急躁情緒。要唱好《游園》、《驚夢》,怎能不了解這園中的意境,這夢中的想象?演員在舞臺上唱出的除了表情、心聲,還有場景、環(huán)境,攏共一統(tǒng),端出的才是一出“戲”。
六月伏案,烈日當(dāng)空,神志昏沉,忽聞遠(yuǎn)處傳來一句:粉墻花影自重重,簾卷殘荷水殿風(fēng)(出自昆曲《玉簪記·琴挑》)。這樣好的詞,這樣妙的境,頓叫人為之一振。中國戲曲沿襲唐宋金遼文學(xué),辭藻動人。當(dāng)年任顯群含冤入獄,獄中憂心夫人、京劇名伶顧正秋的安危,深恐有人居心不良,乘人之危,信中屢屢告誡顧正秋若遭逢此境“務(wù)采審頭之勢”(取自折子戲《審頭剌湯》)。這是夫妻二人的暗喻,沒看過“一捧雪”的獄卒看著這6個字,想必也是一頭霧水。戲曲語言未必高僻深奧,但早已碧落黃泉,無所不在,否則任顯群的千言萬語如何化成6個字的深意呢?
李澤厚在《美的歷程》里說漢代文藝反映了事功、行動,魏晉風(fēng)度、北朝雕塑表現(xiàn)了精神、思辨,唐宋詩詞、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懷、意緒,那么以小說戲曲為代表的明清文藝所描繪的卻是世俗人情。從這個意義上說,戲的好處似乎比王國維對戲曲本體的討論更勝一籌,這里不再是蠻荒力量的凱旋,卻是一種腳踏實地,對市井文化的關(guān)注,對個體人性的探究。所謂紅了戲曲,綠了文化,中國市民社會的萌芽在這里悄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