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 舒
很多人批評英國人民族性冷淡,我倒是喜歡這種“冷淡”,他們真正可以做到各人自掃門前雪——與自己沒有關(guān)系的事,不表示好奇。
香港的女人太聯(lián)群結(jié)黨,太太小姐們何嘗不是好的時候兩肋插刀,不好的時候你死我活,三四十歲中年婦女,尚有“我唔受你玩”這一套。
鬼妹不是這樣,我與她們同學4年,發(fā)覺她們真正灑脫,談得攏,便多談幾句;談不攏便點點頭,沒有“面左左”這種行為。她們心智成熟得早,因此行為舉止都叫人看得順眼。等鬼妹變了鬼婆之后,上了50歲,沒事可干、無聊得要命的時候,她們才會嘰嘰喳喳開始東家長西家短。
外國女人最佳氣質(zhì),便在這種含蓄而近乎冷淡的表現(xiàn)。
我記得同學琳達那年才19歲,生父去世,她趕回家奔喪,兩星期后又回來上學,面不改容。我實在忍不住,問琳達:“你不傷心?”
她笑笑:“我只是不露出來?!贝鸬煤?!
露出來有什么用?為什么要呼天搶地博取旁人同情?旁人再同情她,死人豈能復生?洋人不做無謂的事,做人是自己做,并不是做給社會看。
至于各位同班同學,也并沒有安慰她,我問他們:“琳達父親去世,你們?yōu)楹沃蛔植惶???/p>
他們答:“如果沒有實際表現(xiàn),切忌瞎表示同情?!?/p>
答得更好!偉大的空言有什么用?說時容易做時難,空口說白話,諸多意見,到頭來又不打算動一只手指頭,有什么用?
中國人喜歡“意思意思”,喪禮一定要哭。喜宴一定要到會。對父母必須孝順,兄弟非得互愛不可。友情不可缺乏——真多繁瑣。一樣做不到就是怪誕、不近人情,冷酷無情,所謂5000年的文化!
做洋人還真是暢快舒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