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諸多事物,一旦到了文人筆下,或者說成了文人寄托情感、理想的對象,那么,它們便蘊涵了人的情愫,即成為文學(xué)的特定意象?!八北臼亲匀唤缋渑粎R時一種普遍的自然現(xiàn)象,但在文人筆下,卻寄托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人的情感,象征人的理想和品格志趣,成為文學(xué)作品中一個典型的意象,讓讀者品味其深刻的哲理意趣,從而享受到無限美的熏陶。
“霜者,陰精,冬令也。四時代謝,以霜收殺。霜之為言,亡也,物以終也?!盵1]根據(jù)我國古代以陰陽解釋自然變化的理論學(xué)說,霜是陰氣積聚,水氣凝結(jié)的自然現(xiàn)象,深秋時節(jié),霜的降臨,表明冬令時節(jié)即將到來。在我國北方,霜作為極冬的使者,霜花降臨,萬物蕭條,百草枯零,天氣也日漸寒冷?!豆沤褡ⅰ分性?“鷓鴣常向日而飛,畏霜露?!倍段褰?jīng)鉤沉》曰:“天霜樹落葉,而鴻雁南飛?!边@種普遍的自然特征,在詩人眼里,因寒氣侵心,與人的命運相聯(lián),便生發(fā)出萬種悲情。
霜白引人傷悲。人類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語言,讓他們在自如交流思想情感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許多的困擾和不安。古人因“霜”與“傷”近音而睹物生情,霜的自然顏色特征也引人悲情滿懷。因霜而物以終,暗合了人類的命運,一方面引人悲嘆生命的短暫,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渴望之情,一方面因理想不能實現(xiàn)或臨近終老一事無成,而憂心忡忡。
《詩經(jīng)·小雅·正月》有言:“正月繁霜,我心憂傷?!?/p>
屈原《遠(yuǎn)游》:“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零。”
霜給人帶來的是濃重的悲愁氣氛,那么表現(xiàn)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情緒時,便顯得更為深摯真切、動人哀感。
“柳隨霜白,月逐墳圓?!盵2]霜花隨附在柳樹上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凄清的月亮有意追逐荒墳圓了又圓,霜白柳白,月圓墳圓,造成的凄寒孤寂中,流溢出的是無言的哀怨與悲愁?!对娊?jīng)·蒹葭》開始便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布置了一個迷惘而廣闊的自然凄清之景,點染了秋容的寥落寂寞凄清。初秋的蘆葦蒼郁茂盛,晶瑩的露水凝成了雪白的霜花,詩人久久凝視著河的對岸,期盼著他所思念的“伊人”就在那里,然而終是可望而不可及,一種惆悵彷徨的悲情漲滿了空空的心頭。
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3]意蘊更為豐富:居住茅店中的旅人聽到雞鳴的聲音便匆忙起身上路,而在清淡月色映襯下鋪滿白霜的板橋上,早已留下行人清晰可辯的足跡,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币灿腥私庾髟娭兄魅斯粝铝饲逦赊q的足跡,更顯主人公之辛苦。這兩句詩由三組純名詞組成,而“月”、“霜”構(gòu)成了朦朧青白色的冷色調(diào),整個畫面充滿凄清寒意,傳達出“早行人”的孤寂與悲愴。歐陽修說:“余嘗愛唐詩人云:‘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則天寒歲暮,風(fēng)凄木落,羈旅之怨,如身履之?!庇纱艘饩?引發(fā)了宋人楊萬里的“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备鼮榫唧w的詩情畫意。
明代章美中有:“思婦樓頭月,征夫馬上霜?!盵6]月色霜色相輝相映,映出了一個寒涼世界。“征夫思婦”本是中國古典詩詞中一個重大的主題,詩中共同的情感是“相思之苦”。而此詩中“樓頭月”,寫思婦難眠而獨立樓頭望月懷遠(yuǎn);而“馬上霜”則喻征夫直面風(fēng)霜,奔波不止,備嘗艱難,寫出強烈的反戰(zhàn)情緒。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霜潔白、清寒,寄寓著另一種韻致,常常被人用來比喻品質(zhì)的特立高潔:
孔融稱贊處世彌衡“忠果正直,志懷霜雪”。[7]霜雪成了正值、孤高的象征。
陸機說:“心懔懔以懷霜,志渺渺而臨云?!盵8]想到寒霜就心意肅然,對著云霞更見志趣高遠(yuǎn)。
人們還以“霜操”比喻高潔的操守:“玉質(zhì)逾潔,霜操日嚴(yán)?!盵1]孟郊也說:“松柏有霜操,風(fēng)泉無俗聲?!盵2]
霜常常給人一種清寒高潔的美,霜給人帶來的不只是凄冷孤寂,更給人以精神上的純凈和曠爽。作為自然中的一物,霜的清寒曠爽之美也常被詩人吟誦不絕:杜甫的《寄韓諫議》盛贊“青楓葉赤天雨霜?!盵3]陸游于《重陽》中由衷贊嘆“照江丹葉一林霜”出神入化的景致。
楓葉只有經(jīng)過寒霜的砥礪,才會成為晚秋中最明麗動人的景致。元人許有壬也有詩云:“清霜醉楓葉,清月隱蘆花?!盵4]唐詩人劉禹錫贊:“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看高樓青入骨,豈如春色囑人狂。[5]而李商隱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盵6]從清霜明月交輝的秋夜里發(fā)掘出自然美,可謂別具眼光。司霜之女神青女與月中嫦娥不懼寒冷,在月中霜里爭相展示著自己美妙的姿態(tài),使人想見她們不同凡塵的玉骨冰肌,仙姿綽約。
陸游詠“似與幽人為醉地,清笳聲里一天霜?!盵7]在清越的笳聲四處響起,漫天霜花臨降之時,正是幽居之人開懷暢飲的極好時刻。
霜的自然特征,都可被詩人發(fā)掘出深刻的寓意,且入詩里為意象,給人留下深刻而綿長的韻味。
注釋:
[1]選自《春秋考異郵》,《太平御覽·天部》引。
[2]選自北朝庾信《侯莫陳道生墓志銘》。
[3]出自《商山早行》。
[4]出自《歐陽文公全集》卷一百三十《溫庭筠嚴(yán)維詩》。
[5]《庾子正月五日曉過大皋渡》。
[6]出自《初秋感懷》。
[7]出自《薦彌衡表》。
[8]出自《文賦》。懔懔:畏懼的樣子。
王文云,河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宣鋼分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