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喜:接近成本價投資門檻降低;憂:超過17%的交易成本有些高。
中國直到清朝都是“銀本位”國家,白銀就像現(xiàn)在的人民幣,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你買米買面得花銀子,買宅子置地更得用銀子。因此,大家對白銀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盡管白銀已經(jīng)不再作為流通貨幣了,但是很多人依然熱愛它。
國內(nèi)首款儲蓄投資型銀條一寶泉銀條7月22日正式亮相,給了不少人一個驚喜:銀條終于可以像投資型金條一樣買賣了。與投資型金條最大的不同是,投資型銀條基價低、門檻低、風險低。投資型黃金一般每克210多元,而投資型白銀只要每克3元多。它只是在銀價的基礎上每克加收0.5元的手續(xù)費,銷售商還負責回購,贖回時在銀價的基礎上每克減0.15元。
記者8月19日從北京菜百商場看到,投資型銀條從500克、1000克、2000克到5000克共有4個規(guī)格,全部由99.9%的純銀鑄造,由國有長城金銀精煉廠鑄造。當天上午銀價為3.23元,加收每克0.5元的手續(xù)費后才3.73元,最大規(guī)格的5000克投資銀條,僅銷售18650元。
不到2萬元就能買10斤白銀,過一把古代富人的癮。要知道,古代的一般家庭,年收入也就幾兩白銀。因此,投資型銀條一出來,馬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媒體報道說,8月7日下午,青島一位姓鄭的女士一次性就花28萬余元搬走了150斤銀條。
經(jīng)銷商寶泉錢幣投資有限公司介紹說,投資型銀條自從推出之后,近一個月來已經(jīng)銷售十幾噸,北京地區(qū)僅菜百商場單店就已銷售超過5噸。
售價接近原料價,還能回購,這是寶泉銀條的最大亮點。以往說到“炒銀”,其實多是機構在做,與普通人關系不大,因為市場上實物銀的產(chǎn)品少,且回購渠道非常少。另外,白銀飾品以及白銀衍生紀念品,如銀手鐲、銀幣等附加手續(xù)費一般為每克10元,用于收藏的衍生紀念品銀條銀幣,附加手續(xù)費用一般也在50%甚至雙倍以上。兩相對比,投資型銀條附加費要低得多。投資型銀條的推出,填補了市場空白。
不過,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對首款投資型銀條過高的手續(xù)費提出了質(zhì)疑,認為手續(xù)費阻礙了投資者賺錢。
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yè)內(nèi)人士接受采訪時指出,盡管銀條的手續(xù)費看似很低,一買一賣每克只有0.65元,不過白銀,本來價格就不高,因此交易成本還是有些高。他指出,以8月19日每克3 23元的銀價為例,投資者買進銀條時每克3.73元,賣出時只能得到3.08元,交易成本占到了總投資的17.4%。他還指出,盡管黃金每克手續(xù)費買賣高達12元,不過以8月19日的金價每克206元計算,占總成本不到6%。也就是說,金價只要上漲6%,購買金條的人就可以賺錢,購買寶泉銀條則需要銀價上漲17%以上才能賺錢。
他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7月初受美元回調(diào)影響,貴金屬整體高位下滑,白銀最低觸及12 45美元,盎司,之后出現(xiàn)強勁反彈,8月11日最高上探14.5美元,盎司,目前維持在14美元/盎司之上。這已經(jīng)是銀價波動比較大的一個階段了。記者算了一筆賬,投資者即使在最低位買入,在最高位賣出,依然沒有盈利,還虧損1%。
寶泉錢幣投資有限公司解釋說,同樣金額的白銀和黃金,白銀的量是黃金的50倍,它的加工運輸費用相對高,決定了它的交易費用比黃金高,但這并不會影響它的投資價值。2003年到2007年,黃金價格從350美元/盎司漲至835美元/盎司,漲幅接近138%,同期白銀價格從4.5美元/盎司漲至15.8美元/盎司,漲幅高達251%,白銀甚至比黃金更具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