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聲濤 楊極思
托克遜地處吐魯番盆地西南邊緣,東臨鄯善,南通巴音郭楞,西接烏魯木齊,北連吐魯番,被夾在南北天山的崇山峻嶺之間。連接烏魯木齊的天然通道——后溝,通向南疆的唯一通道——甘溝都位于托克遜境內。托克遜縣域海拔零米,為全國唯一海拔“零點城”。
托克遜歷史悠久,古代先民的各種歷史遺跡遍布山川、戈壁??藸枆A的巖畫上,有仰天長嘯的孤狼,有警覺張望的山羊,形形色色的山羊和狼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里一幅描述水系的石刻為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更展示了托克遜曾經水豐草茂的景象,展現(xiàn)出數(shù)千年前先人們對盆地水資源的關注。阿拉溝有上萬平方米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是用當?shù)睾拥览锎蟠笮⌒∈^堆砌而成,散落的各種陶器碎片上的精美圖案,留給人們無數(shù)追古懷思的遐想。
托克遜自古就是一個軍事要塞。阿拉溝的北坡有一個制高點,站在高處向南眺望,山腳下那寬廣的灘頭和峽谷盡收眼底。坡上聳立著一座唐朝修建的阿拉溝烽火臺,是唐王朝在西域的一個重要軍事設施,監(jiān)視著南北疆的軍事行動。當發(fā)現(xiàn)狼煙四起、戰(zhàn)馬嘶鳴、旌旗揮舞時,傳遞三百里加急的信使們便騎上戰(zhàn)馬,奔向駐軍通報軍情。今天,這些用柳條和沙石修建的建筑,歷盡千年的風吹雨打,依然保存完好,是新疆乃至全國保留最好的古代軍事建筑。阿拉溝是一片隱蔽的綠洲,終年雪水潺潺,綠樹成蔭,是新疆干旱土地上的奇跡。
新中國建國初期,許多軍工廠建在阿拉溝兩岸,隆隆的機器聲和嘹亮的軍號聲回蕩在寧靜的峽谷,使這個沉寂的溝谷變成一個近代史上新疆國防工程的重要基地。隨著國防戰(zhàn)略的調整,工廠遷走后。這里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但歷史的痕跡依然保留。
托克遜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絲綢之路的“天山道”“銀山道”在這里貫通,唐玄奘西行取經就途經于“銀山道”即今天的甘溝。甘溝上百公里蜿蜒曲折的土路已被高速公路所替代,曾經在路上設置的各種驛站,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蕩然無存,但置身其中,仍然可以想到古代交通的艱難。
托克遜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濃郁的農耕文化和典型的游牧文化交融于此??h城的西南面是茫茫的草原和白雪皚皚的南天山,每年春秋兩季,牧民們趕著羊群遷徙于他們祖先走了幾千年的古道,成群的牛羊徜徉在雪山綠草之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h城東北面是綠洲和戈壁,數(shù)十條坎兒井穿行于盆地西南部的地下,孕育著這方土地上春天的樹綠花香和秋天瓜果的甘甜。
托克遜具有豐富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在縣城通往克爾堿的路上,被肆虐的風沙沖刷的雅丹地貌形態(tài)各異,鬼斧神工,有些甚至比倫敦蠟像館的蠟像更形象,有的比超現(xiàn)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的作品更抽象。這里復雜的地形地貌,獨特的水倒流現(xiàn)象等,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路邊的一座水庫,盛夏季節(jié),涼風習習,碧波蕩漾,魚躍其間,成群的野鴨嬉戲水中,是納涼和垂釣的絕佳之地。從克爾堿鎮(zhèn)向黑山方向進發(fā),途經一座由火山巖噴發(fā)形成的盤吉爾怪石林。這里怪石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兇猛的野獸,有的似西行取經的唐僧師徒,有的如寧靜沉思的少女,有的同艱難跋涉的駱駝相似,有“中國江南水鄉(xiāng)的樓閣”,也有“西方哥特式的教堂”……沿著牧民遷徙的道路,向海拔更高的地方行走,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戈壁忽然消失,變成了一片綠洲。眼前綠茵的小草漫山遍野,點綴其間的各色野花顏色嬌艷。成群的牛羊在悠閑地覓食。巍然挺拔的雪山,像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面對炎熱的氣候,依然保持著它潔白的身軀。
托克遜的居民由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等多民族組成,各種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交融。近年來,托克遜舉全縣之力,打造了“白楊河景觀帶”。每到夜晚,河畔休閑漫步的人們,沐著晚風,浴著燈光,其間所綻露著的嫻靜、優(yōu)雅、舒適,使游客們仿佛置身于塞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