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楠
兩岸的上市格局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曾經,在「從政策層面來看,臺資企業(yè)在大陸A股上市已經沒有障礙」的感召下,眾多臺商群情激昂的擠進「過會」(通過證監(jiān)會審查)隊伍,熱望著早日成為大陸股市中「臺商板塊」的一員。
然而,當金融海嘯與大陸股市自身的缺欠產生共振,劇烈的跌宕起伏,終于促使監(jiān)管當局拔出「停止新股發(fā)行」的利劍,也斬斷了臺商掙脫融資枷鎖的渴望。盡管如今閘門再次開啟,但望不到頭的上市隊伍仍然讓臺商困頓于漫長的等待。
此時,臺灣證交所則頻頻釋出善意,「首批大陸臺商回臺上市,返鄉(xiāng)后交5萬~10萬元新臺幣罰金即可辦理上市事宜」,既往不咎的慷慨、熟悉的鄉(xiāng)情讓臺商怦然心動。
西進 or 東歸?
「A股賺名聲,臺股賺效益。先弄清楚自己要什么,是要錢,還是要市場、要人才?目的明確后再選擇。」事實上,這并不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也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命題。向東或朝西,正確的去向,來自于企業(yè)自身經營戰(zhàn)略的安排,及對兩岸資本市場特性的精準把握。
變化在繼續(xù)。隨著大陸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兩岸金融合作的加速,外資登陸A股、CDR(大陸存托憑證)與TDR(臺灣存托憑證)的互動已并不遙遠。
大融通需要大智慧,臺商亦盡早落子、布局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