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1.注重情感,關注心靈
真正的教育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的活動”,而不是“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關注學生的心靈,首先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在師生關系之間是靈魂的平等交流。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心靈,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關注心靈。語文老師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或年輕的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尋找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尋找走進孩子心靈的方式。
2.倡導自主,尊重個性
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識,但這種意識并不是先天賦予的,而是后天生成的。我們不但要關注學生的自我意識,更要尊重他的個性,鼓勵發(fā)展個人意識,強調(diào)個人的選擇自由以及對自己選擇的責任,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學會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這是我國教育人本論的核心思想,其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其中,尊重學生又是最基本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教育手段才能真正叩開啟迪學生心智的大門。
3.培養(yǎng)情感
人們的思維、想象和記憶等心理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因情感的沖動而產(chǎn)生的,它們無一不受情感的制約。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形成,有著多方面的渠道。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不失為其中一條重要的途徑。語文教師靠什么來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當然也要靠“情感”,即以情動人,潛移默化。
4.結(jié)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如小學階段的識字量大,學習任務重,若不在教學的方式上有所改變,教學的效果必然不佳。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收集、制作生字卡片、互相交流學習、記憶生字的方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觀察能力也在留心生活的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
5.以人為本,語言立人
在一切形式的教育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語自由,人的個性獨立、生命舒展、靈魂生長,是最重要的。語言即人,語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學著運用語言就是學著成人,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以語言立人!這正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所在,魅力所在、價值所在。
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幫助學生的自我充分發(fā)揮和實現(xiàn)為要旨,關注學生的心靈,尊重學生的個性。語文教師必須用足用活教材,積極營造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氣氛。在教學方法上,堅持非強制性的方法觀。教育應順應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致力于創(chuàng)建一種積極的充滿人性味的師生關系和校園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展露個性,完善人性,使教學越來越有人情味,同時也讓語文化作他們生命中的一泓清泉,滋潤其一生。
作者單位:青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