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紅
“導語是教師在新的教學內(nèi)容或教學活動開始之前為進入新課而講述的一段簡要的、扣動學生心弦、激起學生思維浪花的、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話?!笨梢?好的導語在教學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更要認真研究、總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課堂導入的藝術性,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
一、創(chuàng)造意境導入法
現(xiàn)實的生活與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創(chuàng)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進入角色,將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可以先讓學生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音樂聲響起,在激昂的樂曲聲中,教師可以介紹貝多芬的情況:貝多芬的耳疾起于28歲的時候,直至57歲逝世,然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卻是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站在演奏臺上聽不到聽眾的掌聲,他仍是繼續(xù)創(chuàng)作,終于譜寫出了偉大的《第九交響曲》。所以,貝多芬的偉大,絕不只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還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極度苦悶并將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爭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xiàn)。在《命運》交響曲的伴奏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在激昂的樂曲聲中激起學生的興趣,投入到新課的學習。
二、設置懸念導入法
初中學生的心理還不夠穩(wěn)定,他們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因此,在教學中也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適當?shù)刂圃鞈夷?適度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思考,又會涉及到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導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診所里,來了兩個不速之客——兩位中國記者。他們遞給一位蒼老的醫(yī)生一份報紙,報紙頭版頭條刊登了“魯迅先生逝世”的內(nèi)容。老人抬眼看時,兩眼發(fā)直,拼命搖頭、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淚下。你們知道這個老人是誰嗎?他為何有這種反應?這樣一來,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了,急不可待要進入課文的學習。
三、名人評價導入法
學習一篇文章或一首詩詞,我們首先接觸的是它的作者。我們不妨可以使用名人的評價導入新課,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在學習一些名人的文章或詩詞中使用。在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借助蘇軾的評價來導入。蘇軾閱讀、觀摩王維的詩和畫作之后,恰到好處地點評:“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边@就把王維的詩和畫作相得益彰的特點精妙地點評出來了。然后讓學生找詩句,哪些詩句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學生會找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詩句。借助名人的評價導入,學生初學時就抓住了該詩最顯著的特點。
四、溫故知新導入法
“溫故而知新”,符合教學的認知規(guī)律。把內(nèi)容相關的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串聯(lián)起來,可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如在教授《紙船——寄母親》時,這樣設計導語:“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一路走來,我們領略了偉人毛澤東的萬丈豪情;體味了詩人艾青的赤子情懷;而此刻,我們還將與一艘美麗的紙船相逢,傾聽一位溫婉女性寄出的對母親的思念之心?!焙唵蔚膸拙湓挷粌H點明了前兩篇課文的風格,也交代了新課的主要內(nèi)容,引起學生對前兩課內(nèi)容的回憶,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去。如講魯迅的《故鄉(xiāng)》時,其主旨是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蛇@樣聯(lián)系:我們以前學習魯迅的文章《風箏》,那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文章以風箏為引線,對“我”粗暴對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小弟這樣的人的不覺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這無疑是對封建宗族制度摧殘兒童的罪惡進行控訴。本文也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典型文章,反映的是什么主題呢?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促使他們認真地讀文章。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54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