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青
[摘要]對愛情的追憶和思索是伴隨杜拉斯創(chuàng)作生涯的主要旋律之一。她根據對20世紀早期到末期的回憶和遐想,分別在三部自傳體作品里講述自己與“情人”的愛情。沿著錢財與愛情、白人與有色人種、男性與女性三個方面的閱讀線索,通過對作者幾次關于“情人”的形象塑造讀解,領略到其在悠悠傾訴中流露的關于階層、種族、性別的意識和思考。
[關鍵詞]杜拉斯;“情人”,階層;種族;性別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是20世紀法國很有影響力的作家、電影編劇和戲劇家,一生寫了七十多部作品,拍了近二十部電影。其小說《情人》(1984)曾獲法國龔古爾文學獎。1991年,該小說被搬上了銀幕。杜拉斯本人也因為影片《情人》廣為中國人熟知。同年杜拉斯對《情人》進行改寫,作《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1991)。關于“情人”角色,最早的一個是寫于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中的白種人諸先生,此外,還有一個是杜拉斯向法國現代出版檔案館上交的文稿中叫雷奧的印度支那本地人。一般認為,“《情人》中的中國情人,應該是接近杜拉斯情人的原型的?!痹趲讉€版本中,所描述的愛情故事是大同小異的,即:一個出生、成長在支那殖民地的法國貧窮少女,在上學路上渡江時與一個富家少爺邂逅,演繹出一幕瘋狂而絕望、沒有結果的戀情悲劇。杜拉斯曾表白“盡管絕望還要寫作”。她把整個生命盡情地投入寫作的激情中。而在作者幾次相似的充滿激情與絕望的愛情講述里,關注其中的錢財與愛情、白人與有色人種、男性與女性三重視點及其閱讀線索的交織,使人不禁體會到——作者的悠悠傾訴中有對階層、種族、性別意識等視野的涉及,同時流露出對追求生活、對現實失望的凄美激情和蒼茫絕望。
一、貧困少女超越膚色的愛情
杜拉斯的少女時代是在貧窮中度過的。在她那部帶有自傳性的寫實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中,敘述了在20世紀初,貧困而充滿幻想的教師母親因受到法國政府的殖民宣傳而萌發(fā)發(fā)家致富的愿望,歷經萬難漂到印度支那殖民地。孩子們陪伴用一生的激情和生命去創(chuàng)造財富的母親養(yǎng)家糊口,又目睹母親遭受營私舞弊的殖民當局的欺詐,和無法抵擋每年如期而至的太平洋海潮,任其淹沒整年努力耕作的莊稼。
杜拉斯就在母親破碎的夢想中漸漸長大。在她成為一名少女時,從家所在的小鎮(zhèn)去西貢市上學,雖然身為殖民者白人中的一員,卻只能乘坐一輛破舊不堪的公共汽車。因為在印度支那殖民地,優(yōu)越上等的白種人群里又分為很多等級:“非常富有的大莊園主……然后是做貿易的,當然還有殖民地行政機構的高級官員,再往下是中等收入的白人商人,教師,最底層是窮白人?!倍爬顾麄兘咏畹讓?。
喧鬧、擁擠的車上滿是當地人和各種雞籠、魚簍、米袋等雜物。汽車艱難地開到了湄公河的輪渡上,在一片人與家禽的尖叫和嘈雜聲中移入河心。輪渡比汽車還要破舊,似乎隨時有被河水吞沒的危險。緊張的白人女孩經受著絕望的焦慮:“我怕在可怕的湍流之中看著我生命最后一刻的到來”,就是在這樣伴隨孤獨和危險、處于生命邊緣的時空中,十五歲半的白人少女邂逅了永遠照耀她生命的一束光芒——“情人”。在作者的回憶中,她當時腰上系著不知哪位哥哥的皮帶,腳上蹬著一雙母親買的削價處理高跟鞋,頭上戴著一頂平檐男式呢帽。這一身既不協(xié)調又顯寒酸的裝扮引起了出現在湄公河的輪渡上的“情人”的注意并感到驚訝:“……就請想想看,一個白人姑娘,竟坐在本地人的汽車上,真想不到?!薄扒槿恕笔且粋€富有的男子。不管是在哪個版本,杜拉斯都講述了其經濟條件和教育背景。其中相同的突出之處是“情人”得體、有風度的紳士打扮,戴的鉆石戒指,高檔黑色轎車以及在巴黎上過學的經歷。他對她表示好感,并且溫情脈脈地愛著她;而母親絕望的拼搏和她年輕、貧窮的虛榮心使她從迷惘和無奈的生活中因愛情的出現,從此對生命開始有了迷醉的激情。
第一次亮相的“情人”是一位腰纏萬貫的種植園主的獨生子諾先生,他在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里的價值標簽是他那輛黑色帶七個座位的利穆贊豪華轎車和那枚象征財富的碩大的鉆戒。這一版本的“情人”出場前也是少女先看到一輛黑色的利穆贊轎車。他是中國人,老家在北方撫順,父輩在印度支那做房地產生意發(fā)跡,堤岸有幾條街道都屬于父親所有,是個獨生子。第三次在《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里的“中國人”也是從女孩先看到的黑色老式轎車下來的男人,其父也是個百萬富翁。而在交給檔案館的作者本人文稿中的“情人”雷奧的高級車、財富以及少女當時的心情是同樣的:“雷奧的汽車著實令我癡迷。一上車,我就問這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錢?!倍爬菇淮f,雷奧是當地人,但他很優(yōu)雅、富裕,擁有母親要工作兩百年才能掙到的五千萬法朗的不動產。
他追求她,她從此坐他的車上學。貧窮和孤獨使年輕的她在還不懂愛情的時候接觸愛情,它使她的生活開始深層次地著色,也滿足她受他人注目的虛榮心:“他的汽車讓我覺得非常榮耀,我想別人也一定會看見的,我故意讓他把車停在那里,因為我怕同學過去的時候會看不見?!?/p>
于是,年少的杜拉斯在與“情人”相愛的一年多的日子里,開始感受生命的喜悅。然而,這段愛情卻是在發(fā)生了以后剛能體會到、才了解割的時候就被迫消逝了。離別時刻她在開往法國的輪船上,聽到的往四周擴散的肖邦圓舞曲里仿佛發(fā)現了永恒,在疼痛的內心發(fā)現自己確實在愛他,并開始在自己八十多歲的生命里永久地愛上這份愛情。
這愛情是多年以后,即使杜拉斯自己成功成名并非常富有以后,年邁時還惦記的激情,這由于貧困而超越膚色的愛情,讓她在自己剛開始成熟時,于人生的絕望中對生命心存真摯的感激。而這份感激換化成了她本人對愛情的信仰和對創(chuàng)作的激情。
二、存在種族差異的無言無果的愛情
在杜拉斯所在的年代,“白人至上”的觀念影響仍很嚴重。白種人與異族人的地位存在優(yōu)越之分。毫無疑問,杜拉斯與“情人”的相戀是一件罕見的事情。乃至通過一位當地老人,后人了解到“半個世紀后仍有人記得他,可想而知,當年這件事在西貢、在堤岸肯定轟動過。在殖民地,白種窮人和黃種富人談情說愛,這本身就夠離奇了?!倍鴮τ诎兹思彝炔縼碚f,出現這種異常也就是令人難忍的羞恥了:“學校中蔑視的目光,堤岸的風言風語,慢慢地傳到了母親耳邊。母親變得沮喪、憤怒、嫉妒,甚至有點精神失常,為此復發(fā)了瘋病?!?/p>
因此,杜拉斯出于無奈之故,在早期發(fā)表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中,把諾先生寫成白種人,而不是她后來寫的中國人和后人查證的當地人,“因為那時的杜拉斯還只是一個年輕的作家,她的母親和哥哥還活在世上?!彼怯仓^皮顧及大家的種族差異的羞恥心來寫的。到了七十歲寫《情人》的時候,她已經活過、經歷了一大把人生,就再無所顧忌了,并表白“……這里講的某些事實感情事件也許是我原先有意將之深深埋藏不愿讓它表露于外
的。”而這時表露出來的愛情因常年的壓抑和經久的感激而成為沉緩、悲愴、絕望的激情。
這絕望的一面出自作者所屬白人種族對于黃色種族偏見的社會集體意識,而激情的一面出于作者冷峻展露種族差異意識的寫作自覺。這一方面可從對中國“情人”的描述中讀解到。從19世紀西方文學中,西方人了解到的中國人屬于虛弱、“愚昧”、“麻木”、“野蠻”、沒有行動能力、沒有自主性,“非人道”等的一群密集型異族群體,其國際形象延續(xù)到20世紀杜拉斯的年代,基本上是丑陋的和負面的?!八⑽慈ミ^中國,她對支那人的想象完全來自于集體話語中。”Ⅲ而正是種族偏見的誤導使那個十五歲半的白人少女受到家人的責難時,她也羞于承認自己和這個“支那”人的愛情。種族差異和偏見的社會集體想象讓她在青春的生命剛開始就落入了蒼茫的絕望之中,并且受此束縛近乎一輩子。
而在作者冷峻的筆墨的傾訴中,也包含了她要展露種族差異意識的寫作熱情。盡管“情人”比她大十多歲,擁有巨大的財富,并且在巴黎受過教育,在這些方面他比她強許多倍。但是當中國情人——這個充滿優(yōu)越感的成年人第一次遇到白人小姑娘時,他在兩個版本都呈現出一副“哆嗦”的形象,如“他慢慢地往她這邊走過來??梢钥吹贸?,他是膽怯的。……他的手直打顫。這里有種族的差異,他不是白人,他必須克服這種差異,所以他直打顫?!鄙類圻@份情感的杜拉斯如此著力突出黃種人的弱勢與從屬者的地位,可想她對這場愛情的深思和疼愛,她如此走進黃種情人無助的心里并表示同情,表現出她對所在的世紀在作努力的認識和思考。她一開始就用冷峻的色調再現這因種族差異而無果的戀情。
因為它是絕望無助的跨種族戀愛,因此只能在黑暗里進行。他們親密的天地就在堤岸邊的房子里,與外部骯臟嘈雜光亮的世界實際上是只隔著術格子的門和百葉窗相連著的,而房間里的光線很暗。他們就在透過門窗的縫隙投進來的行人晃影旁相愛?!八茏⒁膺@里的外部情況,光線,城市的喧囂嘈雜,這個房間正好沉浸在城市之中?!泵H坏?、心情并不十分確定的年輕白人女孩已經感到,她棲息在這里的愛屬于身邊世界上黑暗的一角,他們的愛情誕生、成長在代表絕望的黑色里,之后也在黑暗里結束,消逝于一個離別黑夜中開往法國的輪船和停放黑色轎車的港口之間的海浪里。
三、彰顯女性主體性的愛情
杜拉斯用回憶“情人”的方式再現屬于她的愛情,實際上他并不是愛情中的主角。因為這傾訴是以“他”被“她”注視、被“她”主導的角度來進行的。他非但不是主要人物,而且是反映她轉換變化的一個中介和一面鏡子:“小姑娘是憑借著情人對她的愛情,踏著情人的身體在成長、在變化?!?/p>
不管是面對白人男性還是黃種男人,在愛情的傾訴中她把自己導演成具有主體意識的年輕女性。在當時仍存在明顯男尊女卑的性別等級差異的社會語境里,她通過丑化、拒絕白人男子諾先生,弱化、雌化中國“情人”,相反,突出了女孩果敢、敏覺的主動性,從而否定了男子漢的神話,彰顯女性主體性。諾先生是白人世界里的優(yōu)越者,一個富有卻丑陋可笑的男性。他并不配神圣的愛情,只是把愛情看成是一場交易壓倒愛情的游戲。他貪戀女性的身體,用金錢和物質誘惑故事里的蘇珊。
而在她愛憐的黃種男人那里,照樣是愛情的主人,而他卻是俘虜,不能自拔。在他們初次獨處時,他顫抖地等她說話,等不到就僵住了。在他把內心的瘋狂以低沉的語音表達出來時,她的內心卻能夠清醒地、有保留地對待這愛情,并且從此由她來決定這愛情:“就在那一剎那之間,她知道:他并不認識她,永遠不會認識她,他也無法了解這是何等的邪惡?!懰龤g喜,所以事情只好由她決定了?!辈⑶?,他在《情人》中出現的是瘦弱的身體,綿軟無力,沒有肌肉,也沒有唇髭,缺乏陽剛之氣,很柔弱的樣子,在她面前流露出種族差異帶來的膽怯。而在他們的單獨交往中,她始終是主動的,包括第一次上黑色轎車,第一次去堤岸的單身公寓,而且第一次做愛是她不慌不忙、既耐心又堅決地帶頭進行的。而他只能做到退到床的另—頭哭了起來。
可見,在杜拉斯對僅屬于自己自由、感性與浪漫的愛情敘述里,實際上包含對父權社會規(guī)約男性處于主動者和施予者地位的傳統(tǒng)觀念的反叛。在傳統(tǒng)觀念里,男女在一起時,男人擁有占主動地位的特權?!岸鴮Χ爬箒碚f,她卻擁有了這份‘男性特權,并且,在她的許多作品中,很多愛情故事的發(fā)展都由她有意無意地控制著,‘女性主導著事物的發(fā)展,她們的欲望是故事的‘主體?!币虼?,她最終成為追求愛情的主體,成為為生命蕩起激情的主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四、永不停止修訂和完善的愛情生命
雖然表面上如杜拉斯說自己愛上異族戀人的原因多是為了欲望和金錢,但這戀情事實上卻成為她常年對愛情向往和熱愛的傾訴。在臟亂嘈雜的世界里,始終作為各角落異鄉(xiāng)人的她,那段在昏暗的房間里相愛相守度過的日子,就是她心靈的故鄉(xiāng),永遠縈繞的是一種真正的愛意:“我時常緬懷惟獨我看得見、但從未談及的那個形象。它那么美妙,卻始終隱匿在凝滯的緘默中。在我所有的形象里,它是我格外喜歡的,我常沉湎其中自我認識,自我陶醉?!?/p>
這愛意表現在她不停地對它進行修訂和完善。使這愛情不僅體現她對生命的誠意,也流露出作為一名作家對人類社會的希冀和思考。其中有對種族歧視與偏見,性別的和諧等問題的看法。如“情人”形象的幾次改變就表明她受種族差異和偏見的社會集體意識的影響和束縛是逐漸減弱的。從借用丑陋的白人諾先生為掩障,到大膽地宣稱“情人”是黃種人,是一次令人震驚的聲明,從瘦弱無力的“他”到健而美的“中國人”的變化,是對異族的認可和關愛。在最后一個“情人”版本(《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身上,有她對“情人”強健和風度的強調:“他與那本書里的那個男人略有不同:他略微強壯些,不像他那么靦腆,膽子大些,更英俊,更健康。他比那本書上的那個男人更‘上鏡頭。因此,在女孩面前也不那么膽怯?!?/p>
而且她增強了對中國情人的贊美,她寫到:“中國男人真美。”;“她望著這頎長柔軟完美的身軀,他的身軀和那雙手一樣美得驚人。她說:‘我從來沒見到過像你這么漂亮的男子。”
在她心靈深處,她的異族愛人不僅變成了擁有身為男性的強壯,并且具備美麗、優(yōu)雅的氣質。“他是中國人。一個高個子中國人?!L度翩翩,溫文爾雅……”
這些對情人的贊美和柔情,不僅是作家對屬于自己的愛情生命的熱愛,更是對平等對待、關愛跨種族、超越膚色愛情的宣言和態(tài)度。通過回想與情人的戀情,對所生活的世紀的看法和體會,流露深層意識里對現實的涵蓋宏廣作經年的思考。杜拉斯,一位孤獨悲涼無助的白人女性,是發(fā)表這番見地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