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鏡 高志峰 薛 飛
摘要:通過對不同纖維成分、經(jīng)不同方法改性、經(jīng)不同方法改性的織物洗滌5次后進行吸濕速干性能比較,結果吸濕速干織物的吸濕性與純棉織物相當,但速干性明顯優(yōu)于純棉織物,洗滌5次后纖維表面改質(zhì)和表面溝槽的異形纖維的吸濕速干性明顯優(yōu)于親水劑處理的纖維。
關鍵詞:吸濕速干;工藝;性能;效果比較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衣著的功能性、舒適性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其中吸濕速干織物已廣泛應用于內(nèi)衣、運動裝等領域。通常,人體在從事劇烈運動時才會明顯感到大量汗液的排出。其實,即使在一般環(huán)境狀態(tài)下,人體也需不斷地“無感蒸泄”來釋放人體本身新陳代謝所產(chǎn)生的熱量和水汽,以維持體溫的恒定。人們都喜歡用棉纖維作為內(nèi)衣或運動服的紡織原料,因為棉纖維本身就具有親水基團,吸水性好,但是,親水基的棉制品既能吸濕,也能保濕,棉纖維吸入汗水之后,一旦為汗水所飽和,其干燥速度緩慢,從濕潤狀態(tài)到水分平衡所需的時間長,使人體皮膚有潮濕的感覺。因此如何借助與皮膚近距離接觸的紡織服裝將體表的熱量和水汽向外界傳送,經(jīng)過“吸濕——傳導——蒸發(fā)”過程,不僅構成了紡織服裝吸濕排汗功能的核心,也是目前所有紡織產(chǎn)品吸濕排汗功能檢測方法發(fā)展的基礎[1]。
近年來,國內(nèi)外所開發(fā)的吸濕速干纖維的主要材料是滌綸、錦綸、丙綸等合成纖維。滌綸纖維作為合成纖維中的三大主力纖維之一,因其優(yōu)良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主要有懸垂性好、強度高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以及其他非服裝領域,但由于它的吸濕特性較差通常不被用做內(nèi)衣。通過改性了的滌綸纖維織物就會具備了天然纖維吸濕性好,穿著舒適的優(yōu)點,也會徹底解決天然纖維存在當人體排汗量較大時,衣服會緊貼身體,令人感覺濕冷的缺點。
1吸濕速干紡織品的工藝及種類
1.1物理改性
通過改變噴絲板微孔的形狀,紡制具有表面溝槽的異形纖維;或采用與含有親水基團的聚合物共混和復合共紡的方法,均可以生產(chǎn)具有吸濕排汗性能的纖維。
1.1.1改變噴絲孔形狀
改變噴絲孔形狀對于提高纖維導濕性是簡單、直觀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導濕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在異形纖維的縱向產(chǎn)生了許多溝槽,通過這些溝槽的芯吸、擴散、傳輸?shù)刃杆龠w移至織物的表面并發(fā)散,從而達到導濕快干的目的,起到吸濕排汗的功效。通過比較各異形纖維可以發(fā)現(xiàn),纖維的吸濕功能不僅與異形度有關,還與溝槽的深度、溝槽的形狀有關。而不同異形截面的纖維在相同異形度時,帶有較深且較窄溝槽的異形纖維導濕性能更好。截面形狀有三葉、六葉、八葉、十字、三角、中空等。
1.1.2中空微多孔纖維
利用纖維表面之微細孔洞吸收自人體皮膚所排出之汗液,再透過纖維的中空部分,并利用汗液本身之熱而氣化成氣相,再從外側纖維表面之微細孔洞蒸發(fā)。也有人將這種纖維稱為“可呼吸纖維”。
1.1.3原料共混紡絲
采用含有親水基團(磺酸鹽作為吸濕基團)的聚合物與纖維共混進行紡絲,同時采用特殊設計的異形噴絲板。
1.1.4雙組分復合共紡
將纖維和其他親水性聚合物用雙螺桿進行復合共紡,研制具有皮芯復合形式的異形截面的吸濕排汗纖維,親水性材料作為芯層,常規(guī)纖維作為皮層,兩種組分分別起親水吸濕和導濕的作用。
1.2化學改性
可通過接枝共聚的方法,在大分子結構內(nèi)引入親水基團,從而增加纖維吸濕排汗性能,常引入羥基、酰胺基、羧基、氨基等。
1.2.1親水劑處理
將吸水性柔軟劑以浸漬或壓吸的方式附著在纖維上,此種方法有成本低、制程簡單的優(yōu)點,但耐洗滌性差,多次洗滌后就不具有吸濕速干性能。
1.2.2纖維表面改質(zhì)
利用化學藥劑處理或接枝的方法使纖維表面的化學結構改變,并賦予親水性官能基,此技術的關鍵在于親水基種類的選擇及親水基數(shù)量的控制,此種方法有耐洗滌性佳、制程簡單的優(yōu)點。
1.3織物設計
多層織物則是利用織物設計將親水性的天然纖維如棉或羊毛與疏水性的合成纖維如聚酯或聚丙烯纖維織成雙層或三層織物,其原理是利用天然纖維吸水性強的特性將汗液吸到織物之表面,而靠近皮膚側則是利用疏水性纖維的不吸水特性使皮膚感覺干爽[2]。
2紡織品吸濕速干性能的比較
針對吸濕速干產(chǎn)品,國標GB/T 21655.1—2008《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1部分:單項組合試驗法》對吸濕速干性能進行評價,吸濕性考核吸水率、滴水擴散時間、芯吸高度三項指標;速干性考核蒸發(fā)速率、透濕量兩項指標。
以下為不同纖維、經(jīng)不同方法改性、洗滌5次后吸濕速干性能的比較。
3結論
由上述測試數(shù)據(jù)得出,吸濕速干織物的吸濕性與純棉織物相當,但速干性明顯優(yōu)于純棉織物;經(jīng)物理或化學改性的織物吸濕速干性相當;經(jīng)洗滌多次后,纖維表面改質(zhì)和表面溝槽的異形纖維的吸濕速干性明顯優(yōu)于親水劑處理的纖維。由此可見,隨著洗滌次數(shù)的增多,附著在纖維表面的親水劑減少,吸濕速干性能降低。
參考文獻:
[1]郭朝紅,李黎.紡織品吸濕排汗測試方法的研究,檢驗檢疫科學,2005(4):15-17.
[2]翟涵,徐小麗,王其,等.吸濕排汗纖維及其作用原理研究,上海紡織科技,2004(2):6-7.
(作者單位:山東省纖維檢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