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皓
摘 要:20世紀60、70年代,在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批判中,理性預期理論產生發(fā)展起來。它的理論著重從宏觀上分析理性預期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及其對于經濟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從理性預期理論的起源和理論基礎出發(fā),論述了理性預期理論的基本觀點和政策主張,并對它進行借鑒,指出政策制定者應當注意把握宏觀經濟調控與微觀層面理性預期的結合點,謀求經濟政策、經濟主體的預期與行為及經濟運行三者的和諧與穩(wěn)定。
關鍵詞:理性預期;貨幣政策;宏觀調控
中圖分類號:F0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8-0005-01
1 理性預期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
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陷入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大量失業(yè)和經濟停滯的困境,流行多年的凱恩斯主義的經濟理論和政策發(fā)生了危機,“現代貨幣主義”學派的經濟理論在改變停滯膨脹局面時也沒有出現人們所期望的效果。這種形勢下,理性預期學派產生發(fā)展起來。該學派以理性預期的概念改造宏觀經濟學,以預期問題為突破口,全盤否定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革命。加之該學派理論上邏輯嚴謹,運用現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分析經濟問題,因而理論影響迅速擴大,為西方經濟學界普遍接受。加之該學派理論上邏輯嚴謹,運用現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分析經濟問題,因而理論影響迅速擴大,為西方經濟學界普遍接受。
在理性預期理論的代表人物中,羅伯特?小盧卡斯、薩金特和華萊士等人是第一代代表人物,典型理論是貨幣周期論;巴羅和普雷斯科特等人是第二代代表人物,他們發(fā)展了小盧卡斯等人的理論,建立了實際貨幣周期論、財政政策分析和政府決策行為分析等新的理論。
2 理性預期理論的微觀基礎與基本假設
小盧卡斯與凱恩斯主義的分歧始于他為凱恩斯主義尋找經濟基礎。他認為,宏觀經濟現象不過是許多個人經濟活動的總和,宏觀經濟學中一切涉及人的行為的假定應該有微觀基礎。他在為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經濟學模型中的工資,價格部分提供微觀基礎的過程中發(fā)現,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確定的微觀經濟行為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相矛盾。在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經濟學發(fā)生沖突時,小盧卡斯轉向了新古典主義。他試圖尋求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并從局部均衡轉向一般均衡。所以,理性預期理論的宗旨是建立與微觀經濟學一致的宏觀經濟學。為此,理性預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提出了三個分析的基本假設:理性預期假設;徹底的貨幣中性假設;自然率假設。
(1)理性預期假設。
理性預期是在長期動態(tài)分析下,經濟活動的當事人以完全的、相同的信息為基礎,他們能對未來作出準確的預期,做出合乎理性的經濟決策,即他們能對未來做出理性預期。
(2)徹底的貨幣中性假設。
貨幣中性假說是指經濟總產量和就業(yè)的實際水平和自然水平同包括相應地對商業(yè)周期發(fā)展作出反映的貨幣和財政活動無關。
(3)自然率假設。
自然率假說的要點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有其內在的動態(tài)平衡,外界力量能暫時打破這種平衡,但不能根本改變它;政府應該順應這種動態(tài)平衡。
3 理性預期理論的政策主張
一是政府應制定長期不變的政策規(guī)定,消除政策規(guī)則的任意變動性。理性預期學派堅持古典經濟學的信條,認為過多的政府干預只能引起經濟的混亂,為保持經濟繁榮,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盡量減少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充分發(fā)揮市場調節(jié)的作用,因為“市場比任何模型都聰明”,它始終是使各種生產資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充分就業(yè)的有效機制。理性預期學派堅持認為,政府的作用只是為私人經濟活動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可以使人們充分了解的良好環(huán)境。因此如盧卡斯所說,“我們需要的是穩(wěn)定的政策,而不是積極行動主義政策。”政府干預越少,經濟效率也就越高。
二是政府政策目標必須注意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并且著力解決通貨膨脹問題,政府的決策不能對一國經濟的產量、就業(yè)和其他實際變量產生影響,但可以對一般物價水平等名義變量產生具有規(guī)則性的效果。因此,政府應該把最理想的一般物價水平作為唯一的政策目標。
4 理性預期理論及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啟示
(1)應充分考慮并正確引導微觀主體的理性預期。
不得不承認,我國微觀經濟活動主體的理性預期能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正日益增強。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應充分考慮公眾的理性預期,考慮微觀經濟主體的理性選擇。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公眾的理性預期又是不斷提高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效應的一個前提條件。中央銀行要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就要準確地公布通貨膨脹指標和失業(yè)率,利用信息優(yōu)勢,通過輿論導向,準確披露決策相關信息,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引導經濟主體的預期,正確引導公眾預期,讓公眾及時了解這種政策目標的變化,增強其信心。
(2)應充分認識到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調控的局限性。
在理性預期條件下,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是有限的。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所面臨的是諸如結構調整、制度轉軌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單純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很難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因為具有理性預期的公眾對此是很清楚的,所以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難以得到公眾的響應??梢哉f,貨幣政策不是調控經濟的萬能手段。不僅僅因為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本身需要宏觀經濟運行環(huán)境的支持;更因為貨幣政策本身在經濟活動中具有局限性。
(3)政府的政策應具有長期的穩(wěn)定性,以期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經濟環(huán)境。
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原則是為了使微觀經濟個體順利地從事經濟活動,充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而穩(wěn)定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所以,政府的政策要想得到各種經濟成員的積極配合,使各項經濟政策取得預期的效果,還必須取信于民,避免“朝令夕改”。因此政府的政策應具有長期的穩(wěn)定性和符合經濟活動當事者的預期規(guī)律,可以使經濟活動的當事人從根本上擺脫由于政策的頻繁變動對其造成不良后果的擔憂,從而無需尋求應變之策,而盡力去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和經濟行為的最優(yōu)化。
總而言之,微觀經濟行為主體的理性預期對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有著重大影響,政府在采取宏觀經濟調整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微觀經濟行為主體的理性預期并引導這種預期朝著政策目標的方向發(fā)展。我國發(fā)展市場經濟離不開經濟政策調控,這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今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我國微觀經濟活動主體的理性預期能力日益增強,我們必須轉換思路,注意把握宏觀經濟調控與微觀層面理性預期的結合點,謀求經濟政策、經濟主體的預期與行為及經濟運行三者的和諧與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楊玉生.理性預期學派[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楊麗彬.理性預期觀點的評價[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16).
[3]@王志偉.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丁冰.當代西方經濟學流派[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