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痕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雄壯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剛剛奏完。橘黃的太陽映照著莊嚴的天安門城樓及城樓前的那對漢白玉華表,整個天安門廣場顯得格外靜謐、祥和、寥廓、輝煌。人們在靜靜地、靜靜地等待著……
少頃,毛澤東同志用他那特有的湖南口音,向著聚集在廣場上的30萬軍民,向著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還宣布了9月30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由63人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董必武、陳云、郭沫若、黃炎培,秘書長林伯渠……
這份新中國領導機構的名單,是由中國共產黨在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提出來的。具體擬訂者是周恩來,是同黨內外廣大人士經過長達近4個月的反復磋商、征求意見后擬就出來的。在9月21日政協(xié)一屆會議開幕前夕,周恩來將這份名單呈交毛澤東審定。毛澤東當即高興地說:“好嘛!政務院4個副總理,民主人士占了兩名。6個國家副主席,民主人士就占了3名。一半對一半啊!我們這個政府真正是聯合政府啊!”
中央人民政府第三副主席是宋慶齡。對于這位中國共產黨的摯友、孫中山夫人,早在解放軍攻打上海前,毛澤東、周恩來就千叮嚀,萬囑咐,要陳毅一定予以好好保護。當周恩來得到陳毅報告宋慶齡安然無恙的消息時,非常欣喜,立刻寫信向宋慶齡祝賀:“從此永脫險境,誠人民之大喜?!敝芏鱽磉€向毛澤東建議,為了表示中國共產黨對宋慶齡的尊重,特派鄧穎超和廖夢醒去迎接宋慶齡北上,共商國是。毛澤東欣然同意。
在上海,宋慶齡雖然對新中國即將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但卻不愿去北平。她告訴鄧穎超、廖夢醒說:“北平是我最傷心的地方?!编嚪f超了解宋慶齡此時矛盾的心情,因為孫中山就是于1924年抱病北上,同當時的北洋政府“共商國是”,未果,于翌年3月12日逝世于此的。但鄧穎超對宋慶齡說:“那是舊北平,現在北平即將改名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開國大典即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偫磉z志即將實現,為了告慰總理在天之靈,天安門廣場已立起了總理遺像。宋先生正應北上榮膺重任,以繼續(xù)努力實現總理的遺愿,建設強大的新中國??偫碓谔煊徐`,一定會贊同先生北上的……”中國共產黨的盛情邀請感動了宋慶齡。她終于決定赴京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對民主人士的安排,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提出新中國領導機構人選時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他們認為,民主黨派在爭取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斗爭中作出過重要貢獻,沒有他們的參與和努力,中國革命不可能獲得成功。因此,各民主黨派的主要領導人都應該有所安排;何況在他們中間,人才濟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才寶庫。
開國大典后,周恩來即以政務院總理的身份組建政務院。其間對民主人士的安排,毛澤東、周恩來都盡量考慮到他們的特長而力請出山,以人盡其才。有三個突出的事例可說明這一點。
首先是對傅作義的安排。當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包括程潛、張治中、傅作義、龍云這樣一批前國民黨著名將軍。毛澤東、周恩來考慮到傅作義將軍對和平解放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特殊貢獻——這是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立下的一個大功勞。鑒于傅作義曾在綏遠為興修河套水利工程做過許多工作,有一定的經驗。周恩來便提名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部長,并安排當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的李葆華到水利部擔任副部長、黨組書記,協(xié)助他工作。
周恩來很尊重傅作義,在醞釀配備水利部領導班子時,請傅作義推薦人選,并對李葆華等人說:“凡是傅作義提出的人我們都要用?!焙芸?,傅作義向周恩來推薦了兩位民主人士。一位是張含英,曾是國民黨黃河治理委員會比較負責的技術專家;另一位是劉瑤章,曾任國民黨河北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北平市市長。不久,張被任命為水利部副部長,劉被任命為水利部辦公廳主任。
其次是勸說德高望重的黃炎培擔任公職。中國民主建國會主任委員黃炎培在舊社會曾多次拒絕國民黨的高官厚祿。對此,有人說他故鳴清高,也有人說他茹素皈依,有出世思想。1949年3月他來到解放后的北平,也無意做官。一次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晚會上,毛澤東問他:“北洋政府兩次請你當教育總長,你為什么不去?”黃炎培回答說:“我的信念是:看不清真理所在,是絕不盲目服從的?!?/p>
鑒于這一情況,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來前往黃炎培家中拜訪,誠懇地提出請他擔任政府公職,黃炎培仍抱定初衷,說:“1946年我才68歲,已覺得年紀老了,做不動官了。如今72歲了,還能做官嗎?”
周恩來回答說:“這不同于舊社會做官?,F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在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各黨派斟酌制定了《共同綱領》,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我們自己有了‘劇本,自己怎能不上臺唱呢?”經過兩個多小時懇談,黃炎培“理屈詞窮”,被說服了,但他表示還需要考慮考慮。
12日,黃炎培廣泛征求了江問漁、楊衛(wèi)玉等好友的意見。江、楊等一致認為,在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求賢參政的盛情邀請之下,黃應該接受在政務院的職位。這天晚上,周恩來再次登門聽取黃炎培的意見。這時,黃十分爽快地向周恩來表示,他愿意出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yè)部部長。
與此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的誠意感召下,在舊社會也曾拒絕反動政府高官厚祿的耿介之士——著名森林學家梁希,也于10月間欣然受命擔任林墾部部長。
第三是提議李書城擔任農業(yè)部部長。李書城出任農業(yè)部部長,有人為此大惑不解,提出為什么要委任一位大家都不甚了解的人來擔此大任?周恩來認為,李是同盟會的早期會員之一,辛亥革命首義后在武漢當過黃興的參謀長,繼之投入討袁護國戰(zhàn)爭和護法戰(zhàn)爭,在舊民主主義革命中起過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就是在他家召開的,他的弟弟李漢俊過去對黨也有過貢獻;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中,李也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這樣安排,照顧到了民主人士的各個方面。
周恩來深謀遠慮,費盡心思,在他的綜合平衡下,各民主黨派主要負責人、知名社會賢達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差不多都安排進政務院及其下屬機構。
10月19日下午,毛澤東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了政務院副總理以及各委、部、會、院、署、行主要負責人的任命。
在這項任命中,各黨派民主人士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占了相當大的比重:4個副總理中,民主人士2人(郭沫若、黃炎培);21名政務院領導成員中,民主人士11人;政務院下屬34個機構的109個正副職位中,民主人士占了49個,其中15個是正職(郭沫若擔任了2個正職),他們是:
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科學院院長郭沫若
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主任譚平山
輕工業(yè)部部長黃炎培
郵電部部長朱學范
交通部部長章伯鈞
農業(yè)部部長李書城
林墾部部長梁希
水利部部長傅作義
文化部部長沈雁冰
教育部部長馬敘倫
衛(wèi)生部部長李德全
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何香凝
出版總署署長胡愈之
新中國政務院的人事安排就緒后,1949年10月21日,周恩來召集第一次政務擴大會議,宣告政務院成立,政務院總理、副總理、政務委員以及下屬34個機構的負責人正式就職。會上,周恩來作了題為《關于政務院的成立和政府機關的組織與干部問題》的報告,指出:“政務院是首腦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之下,進行國家事務工作?!?/p>
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周恩來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三大法寶”之一,繼續(xù)實行對民主人士進行聯合的方針。第一是因為不能忘記對中國革命有貢獻的老朋友;第二是新中國需要全體中國人共同參與建設;第三是民主人士中不乏治國理政的行家里手,根據其不同特點,量才使用,方能使新中國的建設迅速走上正軌。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在新中國領導機構的構成上,在繼續(xù)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上,又盡可能地讓民主人士在他們比較相稱和得心應手的崗位上去發(fā)揮所長,心情舒暢地為新中國服務。這體現出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選賢任能和知人善任的人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