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維新 莊 毅
摘要 闡述了鄂西瓜8號水旱輪作提早栽培的優(yōu)點,并介紹了其栽培技術、包括催芽播種、保溫育苗、開溝整田、拱棚移栽、精細田管、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內容,以期為采取該種植模式的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鄂西瓜8號;水旱輪作;優(yōu)點;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3-0118-02
石首市東升鎮(zhèn)常年種植西瓜1 000hm2以上,于2001年5月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使用“兩湖”牌注冊商標,2004年經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審核,所產“兩湖”牌西瓜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及西瓜種植效益,提升東升鎮(zhèn)西瓜產業(yè),2008年3~7月,筆者在東升鎮(zhèn)示范黑皮黃瓤西瓜鄂西瓜8號茬晚稻春提早栽培,即西瓜收獲后再種植一季晚稻,面積6.67hm2,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F(xiàn)將水旱輪作春提早栽培總結如下。
1 水旱輪作春提早栽培的優(yōu)點
1.1 產量高,效益佳
石首市農業(yè)局陪同省市有關專家對示范點西瓜種植戶產量進行了驗收。東升鎮(zhèn)三家垸村農戶萬某種植鄂西瓜8號0.33hm2,實收13.635t,其中大瓜(單瓜重4kg以上)10.900t,占80.7%,大瓜田間銷售價格為2元/kg,實際收入共計2.596萬元。折算西瓜產量40.905t/hm2,毛收入7.788萬元/hm2。生產直接投入為1.677萬元/hm2,除去這套費用,純收入達到6.111萬元/hm2。另一農戶鄭某種植鄂西瓜8號0.2hm2,實收10.050t/hm2,其中大瓜(單瓜重4kg以上)9.246t,實際收入共計1.978萬元。折算西瓜產量50.250t/hm2,毛收入9.890萬元/hm2,除去生產直接投入1.467萬元/hm2,純收入達到8.423萬元/hm2。
1.2 上市早,不愁銷
鄂西瓜8號茬晚稻模式突出“早”字,示范點農戶年前備種,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大中棚地熱線升溫育苗,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移栽,6月上中旬收獲,比普通露地西瓜早25~35d,有效實現(xiàn)了錯峰銷售。一般在播種前,超市和果蔬市場就已提前預訂,西瓜上市后10d左右便銷售一空。
1.3 品質優(yōu),病蟲少
西瓜-晚稻是水旱輪作模式,無共生病蟲害,可減少病、蟲、草源,種植西瓜需大水大肥,未被消耗的養(yǎng)分可改良土壤性狀,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進而促進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為生產優(yōu)質稻奠定了基礎。示范點種植戶普遍反映:鄂西瓜8號瓤色鮮黃,糖度高,無空心,白秕籽少,纖維少,可食率高,熟性早,品質優(yōu)。
2 水旱輪作春提早栽培技術
2.1 催芽播種
采用大中棚套小拱棚、小拱棚內覆蓋地膜、地表鋪設電熱線加溫的育苗方式。選擇在避風向陽、排水良好、近年沒有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作育苗床,年前配制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無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的營養(yǎng)土。播種前架設跨度8m左右大(中)棚,備好棚內小拱棚支架、地膜、電熱線等。催芽前5~7d用50%多菌靈對床土進行消毒處理后做好營養(yǎng)缽,待苗床上鋪設好電熱線后,擺缽備用。備瓜種1.125kg/hm2左右,同時備有籽西瓜種75g/hm2,進行溫湯浸種,即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攪拌15min,然后讓其自然冷卻浸種4~6h,無籽西瓜需嗑種。選氣溫較高天氣,利用人體或抱房溫度(30~33℃)進行催芽,經24~48h,芽長約5mm,播于營養(yǎng)缽內。隨即于缽面蓋好微膜,架設小拱棚,封好棚膜。
2.2 保溫育苗
苗床溫度以先高后低為原則,加強保溫措施,白天溫度保持在25~35℃,夜間保持在18~20℃,促進苗齊、苗壯。出苗后,及時揭除蓋缽微膜,降低苗床溫度,白天控制在20~25℃,夜間保持在15~20℃,防止高溫徒長和凍害傷苗。幼苗破心后,白天27~30℃,夜間20℃左右,在不影響苗床溫度的情況下適當通風降濕。定植前5~7d,適當進行低溫鍛煉,加大放風量,使瓜苗逐漸適應自然環(huán)境。苗床濕度以控水降濕為主。在澆足底水的情況下,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出苗后,當苗床營養(yǎng)土見白時,在傍晚前后結合追肥或防治病蟲用30℃左右的溫水噴灑床面。
2.3 開溝整田
冬前稻田翻耕凍凌,稻田按4m開廂,深挖圍溝、腰溝、廂溝,充分瀝水。廂中間設1m寬西瓜種植帶。同時,備好肥料、1m寬微膜、2m長竹拱、2m寬地膜等物資。施入腐熟菜籽餅肥900kg/hm2(或商品有機肥600kg/hm2)、復合肥(含硫酸鉀)750kg/hm2作底肥。移栽前7~10d,撒施于西瓜種植帶上,并深翻整地,打碎土塊,整成龜背形,畦高15~20cm,覆微膜增溫待栽。
2.4 拱棚移栽
選氣溫回暖天氣移栽瓜苗。采取單行或雙行種植。單行按株距40cm打孔定植在微膜中央,雙行按株距80cm打孔定植在微膜兩邊,三角形錯開,澆足定植水。移栽6 240株/hm2。當天扎拱覆膜,用土壓嚴膜邊防風保溫促長。
2.5 精細田管
一是控制溫度。前期外界氣溫低、光照弱,管理重點為保溫促長,后期外界氣溫回升,管理重點是通風控溫。定植后7~10d,小拱棚內溫度維持在30℃左右,加速發(fā)根成活。晴天溫度過高,中午通風,午后提早蓋膜以利夜間保溫。成活至開花階段外界氣溫回升,逐漸加大放風量,拱棚內溫度控制在23~28℃,防陡長。加強小拱棚檢修,防止大風掀膜和棚溫驟變引起落花落果。后期外界氣溫回升,可揭除小拱棚。二是肥水管理。成活后結合輕施提苗肥及時澆水防旱,視苗情施尿素37.5~75.0kg/hm2或不施。膨瓜期要控制氮肥,重施磷、鉀肥。第1次施肥為幼瓜雞蛋大小時(謝花后5d左右),施硫酸鉀復合肥300~375kg/hm2;第2次施肥為瓜碗口大小時(謝花后15d左右),施尿素225~300kg/hm2、硫酸鉀75~150kg/hm2。結果后期不需追肥和澆水,以增加果實糖度,提高果實品質。此期暴雨較多,應疏通“三溝”,防止?jié)n害。三是植株管理。倒蔓后采取雙蔓整枝,單行定植的統(tǒng)一方向跑蔓,雙行定植的反向跑蔓,即左邊一行向右爬,右邊一行向左爬。雨水較多年份田間應鋪草或油菜桿。每4~6節(jié)壓蔓1次,長勢旺要多壓、重壓。第2雌花開放時,晴天上午6~9時采用有籽西瓜雄花花粉,輕輕涂抹在雌花柱頭上,人工輔助授粉,并掛牌做好標記,1株留1個瓜。
2.6 病蟲害防治
病蟲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采取農業(yè)綜合防治,各農藥的使用應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易發(fā)病害有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霜霉病等,防治以預防為主,在定植后每隔7~10d和雨前噴1次保護性的藥劑,連噴2~3次即可有效預防,常用藥劑有15%三唑酮、80%代森鋅、75%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易發(fā)蟲害有黃守瓜、蚜蟲、粉虱、紅蜘蛛等,常用藥劑有10%吡蟲啉、1.5%阿維菌素。
2.7 適時采收
應采取綜合指標衡量瓜的成熟度,遠銷宜7~8成熟采收,近銷宜9成熟采收。西瓜收獲后及時騰茬,晚稻種植技術同常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