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平
說到母親與母愛,我們不管用什么語言來贊美,大概都不為過。在這一點上,無數(shù)精英人物也說過無數(shù)經(jīng)典的話。譬如大詩人郭沫若說:要得健全幸福的人類,須得有健全幸福的母親;大學者鄭振鐸說: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候的伴侶;生物科學之父達爾文又說:她(母親)讓我感到了美的誘惑;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也說過: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于天使般的母親……這都是偉人說的,雖發(fā)自于內心,但卻顯得“文氣”了些,而凡夫俗子的語言,則更讓我們動情。近日讀文,看到一位網(wǎng)絡作家有這樣一段敘述母親的話,不由感慨萬千:當你1歲時,她喂你吃奶并給你洗澡,而作為回報,你整夜地哭鬧……當你15歲時,她下班回家想擁抱你一下,而你作為回報,轉身進房把門插上了……當你18歲時,她為你高中畢業(yè)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而作為回報,你在外面和朋友聚會到天亮……夠了,不贅述了,僅此寥寥數(shù)語足可見母親的偉大了!與其說母親是上帝,母親是天使,不如說母親是付出,母親是奉獻。母親付出血汗,母親又從不計較收獲果實;母親奉獻太陽,母親又從不計較收獲光芒……
如果我們覺得還抽象了些,不如重溫一次報刊上的幾個故事。說一位母親就要去世了,她想念遠在千里外當兵的兒子,但她更不想由于她的去世讓兒子因痛苦而分心,于是,她寫好36封信,交給好友并叮囑好友一月發(fā)出一封。她臨終前沒有見到兒子,卻把母親的愛用另一種形式延伸了三年!又說有位村婦,女兒考上了縣城的中學,無奈家境貧寒,難以供養(yǎng)。于是,她把女兒送進學校后就再沒回家。她開始在縣城乞討,悄悄地乞討。乞討得到的錢,又悄悄地送給女兒。她為何要“悄悄地”?她想讓女兒活得有“尊嚴”,又不想讓女兒為她傷感傷情。直到有一天她病死在一個工棚里,女兒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秘密。而母親死時,懷里還揣著乞討來的198元零鈔。醫(yī)生說,這位村婦患的只是常見的病,如果她選擇去醫(yī)院,這198元錢是可以挽回她的生命的??墒?,她選擇了“苦撐”,因為她覺得女兒更需要這筆錢……
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巴爾扎克說,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太恰如其分了,我們誰會懷疑呢?誰能懷疑呢?
其實,母親和母愛又何嘗只在對兒女的無私?
我們再說一個故事。發(fā)生在北京的故事。這個故事里的母親梁建紅。母親的獨生兒子只差10天就要結婚了,母親內心的高興只有母親知道。但偏偏這個時候母親得到噩耗:兒子被人慘殺在車站!山崩了,地陷了,母親的心碎了??墒蔷褪沁@位碎了心的母親,坐在法庭上,看到和兒子一般年輕的罪犯和罪犯兩眼噙淚的母親時,她站了起來,一句話震驚四座:請求法庭從輕判處罪犯,因為他還年輕,因為他也有母親……
這位母親的舉動感動了罪犯,感動了法官,也感動了北京城!
最終,罪犯得到了輕判,法理凸顯了人性化。
而這位母親得到了我們的尊敬,我們的景仰,但是,也有人說,她太傻了,太迂了……
她果真傻嗎?她果真迂嗎?非也!因為,母親二字在這里得到了又一次升華:母愛更是大愛!
(請關注本期相關文章:《為兇手求情,法庭上站出一位大義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