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墨
關(guān)于方孝孺滅十族,有這樣一個版本:“燕王曰:‘汝不畏九族乎?先生奮然曰:‘便十族奈何?”有人據(jù)此認(rèn)為:他是為了自己的名節(jié),不顧十族死活的另類。其實600多年前的“滅十族”真相,與此大相徑庭。明崇禎《寧??h志》,知縣常熟宋奎光修,刊本中的《方孝孺?zhèn)鳌芬晃?,可以佐證:
北師(燕兵)至京,駐金川門外,宮中悉焚,建文帝遜去(這里指死亡),時壬午(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四日也。孝孺持?jǐn)乇矸?不緝邊的重喪服),晝夜號哭。
上述,記錄了明朝“靖難之變”時,作為與建文帝君臣契合的方孝孺,痛心疾首、號啕大哭之情景??墒牵?/p>
太宗(成祖)即位,欲詔天下,問左右誰可草詔者?廷臣以孝孺對。上召之?dāng)?shù)回不至,聞廖都督二子嘗師孝孺,命諭意且召之。孝孺怒曰:“汝讀書幾年,尚不識個‘是字?!倍右詫?,遂使人擁之入。孝孺衰短(麻布在首在腰稱經(jīng))杖(持孝杖)哭,見上益悲,慟哭聲徹殿陛間,左右禁之莫止。
這哭,撕心裂肺,有對建文帝的忠,有對燕王的恨,更多的是哭自己。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別號遜志,人稱侯城先生。舊傳方孝孺始生之夕,有火星墜于其宅;3歲能識數(shù)目;6歲作《山水圖隱者》詩:“棟宇參差逼翠微,路通猶恐世人知。等閑識得東鳳面,臥看白云初起時?!弊栽傇笇W(xué)圣賢良相;27歲應(yīng)召入京,與太祖武治相左,落得個“此莊士,當(dāng)老其才。”被遣還家;36歲至京,力主教化,而太祖則重刑罰,道不同不相謀也,“今非用孝孺時”,只放了陜西漢中府教授;42歲太祖去世,皇太孫朱允妓即位,遵遺命“先召孝孺”入京為翰林侍講;43歲升侍講直文淵閣。帝有疑時,即召方孝孺講解,其倡仁政,重禮義,興教化,人對建文有“四年寬政解嚴(yán)霜”之譽(yù);46歲君臣契合,實施改革,但禍起蕭墻,王室內(nèi)部一場爭奪皇權(quán)的“靖難之變”爆發(fā)了。建文焚,孝孺哀。方孝孺一生致力于文治,最終卻以失敗告終。別無選擇,只有如他《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fā)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仰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從容走向刑場,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獻(xiàn)給他志同道合的君王。此時:
上降榻慰諭曰:“先生無勞苦,朕效周公輔成王如何?”對曰:“成王安在?”上曰:“渠(他,指建文帝)自焚死?!睂υ唬骸昂尾涣⒊赏踔?”上曰:“國賴長君?!睂υ唬骸昂尾涣⒊赏踔?”
當(dāng)時,方孝孺并沒有刺激燕王,只是據(jù)理力爭:你不能當(dāng)皇帝。朱棣心里也明白,阿叔奪侄兒的皇位,大逆不道,故不惜屈尊“降榻慰諭”,欲借這個“讀書種子”草詔,以收服天下文人。誰知方孝孺不買賬,朱棣只得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此朕家事,先生無過勞苦?!蹦?示意)左右授筆札。又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方孝孺恍然大悟,明太祖為防朝臣篡奪朱家天下,賦予諸王“移文取奸臣,舉兵清君側(cè)”的特權(quán),倒成了燕王篡位的工具。朱棣所言“此朕家事”不過是一句遁詞,要“讀書種子”為他鳴鑼開道,當(dāng)一名吹鼓手才是真。此時,方孝孺勸燕王讓位失敗,丟掉幻想,準(zhǔn)備戰(zhàn)斗:
孝孺大批數(shù)字訖(完畢),投筆于地……
目前,無法知道這“數(shù)字”的內(nèi)容,不管是“燕賊篡位”也好,“永樂篡位,建文四年”也罷,反正朱棣難逃一個“篡”字!事已至此,方孝孺干脆捅破這層窗戶紙:
投筆于地,且罵且哭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成祖九五之尊,焉能受此奇恥大辱,終于露出暴君的猙獰面目,不但要滅方孝孺的九族,還要把他的朋友、門生并為一族,盡夷滅之:
(燕王)大聲謂曰:“汝焉能遽(立即)死,朕當(dāng)滅汝十族?!?/p>
其實,這“滅十族”之舉,不得不歸“功”于姚廣孝:
初,“靖難”師出北平,姚廣孝送之(燕王)郊,日:“江南有方孝孺者必不降,殿下勿殺此人,殺之,天下讀書種子絕矣?!?/p>
可惡,道衍和尚好一句“讀書種子”,明是求情,暗是毀之。燕王經(jīng)他提醒,此人能用則用,反之務(wù)必殺絕。所以,成祖召方孝孺之前,已有兩手準(zhǔn)備。
當(dāng)年,“靖難之變”師出北平,在燕王的《奸臣榜》上,方孝孺僅次于齊泰、黃子澄,名列第三位,誅滅九族,殃及朋友、門生早已成定局。
雖然,明崇禎《寧??h志》對“草詔”一事記述翔實,但總歸是一家之言。故翻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對的《明實錄》,在《明太宗實錄》卷九下,這樣記錄此事:
時有執(zhí)方孝孺來獻(xiàn)者,上指宮中煙焰謂孝孺曰:“此皆汝輩所為,汝罪何逃?”孝孺叩頭祈哀。上顧左右曰:“勿令遽死?!彼焓罩?。
《明太宗實錄》卷九下為什么要隱去“草詔”之事,卻留“勿令逮死”之言?因《實錄》如同《日記》,只能有挑選地記載,而無權(quán)篡改事實。如椽大筆用心良苦也。故又查閱《明史》中的《方孝孺列傳》:
孝孺投筆于地,且罵且哭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背勺媾?,命碟(古酷刑,分裂肢體)諸市。
此處又省掉了“汝焉能遽(立即)死,朕當(dāng)滅汝十族。”這句關(guān)鍵語。
《明實錄》是欲言又止,蜻蜒點(diǎn)水;《明史》是心有余悸,輕描淡寫,《寧??h志》則是實話實說,畫龍點(diǎn)睛,為方孝孺正名,以還滅十族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