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誠
北宋時期,宋神宗趙頊于公元1068年即位,其后,曾派遣一支部隊向安南(今越南)進發(fā)。一天,這支部隊正緊張地跋涉在行軍途中,突然,一名士兵驚呼救命。原來他的雙腳陷進了流沙里,欲進不成,欲退不能,而且越使勁拔腿越向下陷,仿佛是魔鬼在向地獄里拖他。另一名士兵見狀前去營救,也很快陷進了流沙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險情,士兵們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從后面揮鞭趕上來一個官員,他剛剛上前想察個究竟,還沒等說上一句話,也連人帶馬陷了進去。上去搭救的人又接連遭到滅頂之災。擁上來的部隊,一見這般情景,人喊馬叫,亂作一團。真是白日落陷阱,黑夜遭鬼纏。眾人皆認為進人了魔鬼盤踞之地,觸犯不得。最后,只好采取“舍卒保車”之計,丟下了已陷入流沙中的兵馬、輜重,急急離開了這個不容久留的鬼門魔窟,才免遭全軍覆滅的厄運。
流沙如洪水。古今中外的兵家,無不把流沙地視為禁區(qū)。即便在平時,它也是人類生存的大敵?!叭氚倭魃辰纾跛?,苧苧飄不起,蘆花定底沉?!边@便是吳承恩在《西游記》中所描寫流沙的場景。作家筆下的流沙,險惡得可以吞沒一切,即使隨風飄飛的鵝毛、花絮也難以逃脫。這就難怪宋神宗的將士們把流沙視若魔鬼。
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揭開了這種流沙吞人之謎。原來,流沙地是一種特殊的地質(zhì)、地形。當土壤由80%以上的細小石?!澈?0%以下的土混合組成、土壤中又飽含著水分時,尤其是飽水的粉沙土、細沙土,由于沙粒多呈小圓球形,相互間摩擦力很小,在受到震動力或水動壓力的作用時,就會發(fā)生位移——由高處向低處流動,形成流沙。如果遇到向上作用的地下水流的沖擊,沙粒就會與土發(fā)生離析,被泥水托著呈半懸浮狀態(tài),而表層土壤由于板結(jié)和靜力的作用,往往外觀仍保持著平靜的狀態(tài),甚至上面還鋪蓋著一層綠綠的苔蘚等喜濕性植物。一旦有比重大于水的重物落到這種流沙地面上,就會下陷以至沉沒。下陷的物體由于受周圍泥沙側(cè)壓力的作用,特別是當陷進流沙的人掙扎向上拔腿時,下面便會形成“真空”狀態(tài),產(chǎn)生一種向下吸的力量,似乎有“鬼”在向下拉,下陷得更快,以至遭受滅頂之災。
從地質(zhì)學的角度講,流沙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沙漠地區(qū)里不固定而隨風吹流動轉(zhuǎn)移的沙;二是飽水的疏松沙性土,特別是粉沙土和細沙土地發(fā)生的液化、流動的沙土。后一種多為隱形,難以發(fā)現(xiàn),更為可怕。前文中宋兵所陷人的便是這種流沙地。其實,這種流沙也有真假之分。所謂真流沙,是沙地中含有親水性的膠體物質(zhì),其中水分難以排除,所以,流動性也難以消除。所謂假流沙,是沙土中不含親水的膠體物質(zhì),其中水分容易排除;水被排除后,其流動性也就自行消失了。誤入這種流沙地帶,而造成滅頂之災的事例,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所以,在進行軍事活動和經(jīng)濟建設時,都必須嚴防流沙。當遇到有形成流沙的地質(zhì)、地形、水文特征的地區(qū)時,應審慎地進行科學勘察和決策,針對其特點,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切不可疏忽大意。倘若人員誤入了流沙地帶,千萬不要驚慌,不要抬起腳和舉雙臂,應盡快俯倒在地,就地躺下,以擴大身體著地面積,增加流沙的浮力和支撐力。然后,緩慢滾爬離開流沙地。搶救陷入流沙中的人員時,切忌一擁而上,可將平底輕舟或?qū)捘景?、充氣浮囊等浮載力大的物體,推拉到遇險人員身旁,少數(shù)搶救人員站在浮體上,救起遇險人員,脫離險區(qū)。推拉浮體的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區(qū),借助大樹、建筑物等固定物體,巧妙施力于浮體。當機械、車輛、坦克等自行兵器陷入流沙地時,乘員千萬不要驚慌跳車,自投“陷阱”,駕駛員切忌加速,形成車輪原地空轉(zhuǎn),愈陷愈深。在沒有攜帶自救裝具和可靠自救手段的情況下,應盡快發(fā)出求救信號,等待援兵的到來。
當前,中外尚無保障車輛、輜重在隱形流沙地安全通行的專用裝備。但是,凡是能夠增大陷入流沙中的物體浮力和提高道路承載力的裝具、手段都可以借用。像克服沼澤地、泥濘地、岸淺灘等松軟地的可卷式、折疊式、組合式路面等,都可以視情借用來搶救陷入流沙地的車輛、輜重。我軍工程兵為克服黃河中、下游長期淤積的泥沙岸、淺灘地研制的路面器材,可保障50噸以下坦克等履帶式荷載和車輛、火炮等軸壓8.5噸以下輪式荷載通過泥沙地帶。
對沙漠地區(qū)的流沙也不能掉以輕心。這里的流沙雖然不像隱形流沙那樣隱蔽,但若不慎,也會吞入沉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非洲戰(zhàn)場上,以“沙漠之狐”著稱的德軍元帥隆美爾,曾以擅長“坦克集群長驅(qū)直入”和“突然回馬殺向追兵”的戰(zhàn)法,將駐非英軍驅(qū)趕到了非洲北端的埃及境內(nèi),正當他春風得意之時,卻被技高一籌韻新任駐非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施計誘入了一片沙漠中的流沙地區(qū)。這里沙層很厚,隨風移動,沙丘連綿,流沙不測。隆美爾率領的裝甲部隊開進來后,猶如雄獅落陷阱,進退維谷,什么“長驅(qū)直入”、“回馬殺向追兵”,“沙漠之狐”的十八般武藝全都失靈了。這時,蒙哥馬利當機立斷下達了命令,對已癱瘓在沙漠中的隆美爾部隊狂轟濫炸,很快便使其兵力、兵器損失過半,整個戰(zhàn)局發(fā)生巨變。
我國的沙漠總面積72萬余平方千米,相當于20個臺灣省,占全國陸地面積的712%,且多是在邊疆。在這種地區(qū)行動尤其要注意伴隨著沙塵暴而出現(xiàn)的流沙吞入沉戟。1980年6月17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世界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新疆羅布泊考察時失蹤,就,是被流沙吞沒而遇難。一旦碰到流沙,首先是應冷靜,千萬不要亂跑。如果發(fā)現(xiàn)有被贊美為“沙漠中的長壽樹”——梭梭柴,或“沙漠之王”紅柳等,可蹲下來抓住它,避過風后,辨明方向再行動。尤其要注意,多走沙梁——沙丘的脊背,少趴“窩”——低凹處。另外,在易產(chǎn)生流沙的地區(qū)設防、筑路等,都必須要有防沙、導沙、輸沙和治沙的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