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菲
仲春花暖時節(jié),我懷揣一種歸之來兮的心情,回到出產鐵觀音名茶的故鄉(xiāng)安溪縣城,然后又驅車七十公里去探訪該縣西北部山區(qū)的后坪茶場。因為此前我曾聽說過后坪茶場是由一位來自祖國寶島臺灣,名叫鐘月連的臺商承包經(jīng)營的,并且那兒所產的鐵觀音茶還特別的好,據(jù)說這特別的好好在有別于安溪其它地方所產的鐵觀音,有一種獨特的返酸香韻。這茶葉能有那種返酸香韻,實在是很令人好奇和吸引人的事,尤其是我這個在外地開茶樓,對茶道略有些研究的人。我早就萌生要前往探訪這個臺商的心情,但一直囿于沒得空回去而不能如愿。這次恰逢回鄉(xiāng)采購茶葉,又恰逢“清明前頭谷雨后”的采茶季節(jié),說什么也不能錯過。于是選了一個比較晴好的日子,就驅車前往了。
我駕的是輕型平板車。從縣城到那兒要走兩個多小時。一路上峰回路轉。車在縣際柏油馬路上飛奔,終于爬過了那個叫“十八盤”的山嶺,來到十八盤嶺的嶺下。說來也怪,原本在山外還是晴好的天氣,在這兒卻是一片霧海茫茫、云遮霧繞的景象。雖然時間已過上午九點鐘,那些濃霧卻還尚未退去,茶山還被包裹在霧色里,讓人有種如墜五里云煙的感覺。
在嶺下一個雙岔路口,一塊寫有“后坪茶場由此進”的指示牌出現(xiàn)在我眼前,引領著我辭別柏油馬路,拐上一條新近鋪就的水泥小公路,朝茶場方向前行。公路兩旁仍是一片白霧籠罩,層層疊疊的茶山隱匿在道道山梁里。撲入我車窗的是依山勢延伸而上的一壟壟梯田式的茶園,云遮霧繞的水汽把茶葉的葉片兒點綴得晶瑩透亮,含珠欲滴,有山雀兒被我車行的聲音所擾,從路旁撲騰而起,向茶園飛奔而去。幾聲布谷鳥清脆的鳴叫從遠處或山澗或林間或深谷傳來,像是在迎接我這位遲來的客人,又像是在歡歌這春霧里的一片片綠之韻的精靈。
我的車向山麓間緩緩駛進,一股濃濃的香味從山麓間撲鼻而來,從多年在茶鄉(xiāng)生活的經(jīng)驗判斷,我聞知這是制茶飄出的茶香,一到制茶的季節(jié),茶鄉(xiāng)的上空都會彌漫著茶香。此時它在向我傳遞著一個信息,我似乎已經(jīng)到達后坪茶場了。果然,我的車沿著茶香飄出的方向前行不到百米,霧障的山麓里一個由三四幢橫排式樓房組成的茶場,便隱約地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了。茶場規(guī)??磥聿皇呛艽?但茶場的前坪卻很寬闊——足足有兩個籃球場那么大,而且都鋪著水泥。用來做茶葉的曬場,上面正晾著昨日采回的茶葉。曬場的另一邊,停著好幾輛小貨運車和兩輛小轎車;看來是用來作為臨時的停車場。我把車開了進去。
我下得車來,一個身材敦厚的男子正站在曬場迎住我,他伸開雙手,示意他的迎接。之后,用一口帶著很濃的臺灣,腔的閩南話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你到我們茶場來!顯然,我們在電話里約好后,他特意在曬場門口等著我。我說,見到你我很高興!隨即我伸出手和他握手。這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這位有一張國子臉,四十來歲左右的臺商,伸給我的卻是一雙被茶汁濡染成黑青色的“茶色手”。我由此想見,眼前這位穿著西裝革履的臺商,在茶場里是參與制作茶葉的,因為這種被茶汁濡染過的茶色手一時半會兒是無法洗滌干凈的。握住他這雙茶色手,不知不覺中,我心里油生一種對這位剛見面的臺商的肅然起敬的感覺。
見面后我們邊走邊談,他自我介紹說,他是畬族人,出生在臺灣省宜蘭縣,但祖籍是大陸安溪官橋。他的鐘氏祖上在一百多年前就飄洋過海去了臺灣。早先在玉山一帶高山地區(qū)墾山種茶。到了他父親那一輩才在臺北、基隆開有自己的“鐘氏茶行”,過去主營的是臺灣本地產的“高山茶”和“云霧茶”。十多年前兩岸關系開始寬松和開始通商,他的茶行就開始做起鐵觀音的茶生意。他說,自已是最早一批過來大陸做茶業(yè)的人。他起先是到后坪來購買茶葉。那時的后坪是個小山場,并不專種茶葉,茶葉只種一部分,因為茶場處在林區(qū),山貨土特產多,什么香菇啊,紅菇啊,本材啊,松柏油啊,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只要能賣錢的,場里都經(jīng)營。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這里購茶,發(fā)現(xiàn)這里所產的鐵觀音茶有別于安溪其他地區(qū)的香味,是一種帶有發(fā)酵后的酸味。購進后在臺灣市場頗受茶客的喜歡,于是就成為這里的???。后來,小山場經(jīng)營不景氣,大家說散伙就散伙了,他覺得可惜,就找到縣里“對臺辦”,通過對臺辦和后坪村委會洽商,后坪村委會最后同意把小山場讓他來承包經(jīng)營。他接手后又把原來的場工召集起來。不過這時的小山場只種一種茶——鐵觀音。后坪茶場就是這樣建起來的。而這里所產的觀音茶也就全部銷往臺灣。因為臺灣有大半的人都是閩南、廣東這邊過去的,他們都懂得鐵觀音,都喜歡喝觀音茶。他說,以前還沒有直通,做好的茶葉要經(jīng)過港澳船只才能到達臺灣。茶葉要半個月才能在臺灣上市,很不方便,近年好了,可以直航通商,今天在茶場制出的茶葉,如果在廈門機場趕趟,明天就可在臺灣茶行出售了。他深有感慨地說,兩岸直接通商通航確實是兩岸同胞的福祉,更是我們生意人的福祉……
說到這兒,原先還籠罩在茶場和茶山的那層殘霧,不知在什么時候已經(jīng)退去,天空露出了太陽的笑容。四周的茶山在霧后放晴的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郁郁蔥蔥,蒼翠碧綠。他帶著我朝茶場里走去。在制青車間,幾位正在揉著茶青的工人正用手工在揉著一個個“茶裹”,我看著他們身后的幾臺揉青機說,你這兒有揉茶機,怎么不用,用這手工既費時又費力。鐘月連向我解釋說,揉茶機是省些力,也省些時間,但做出的觀音茶卻不那么地道。他上前抓起一把茶葉遞給我看,這可是正宗的紅葉觀音啊,葉芽兒有多嫩,實在叫人舍不得用機械去傷殘它啊。再說,如果你不是用手工制出來的,而用機器,臺灣的茶客也懂得的,茶藝都是大陸這邊傳過去的,我也俯下身去,隨之抓起一把一瞅,是一溜兒的紅心葉片兒,嚴格意義上說,那紅心葉片兒是一種咖啡紅的顏色。這也正是鐵觀音茶自然天成的綠葉鑲紅邊的特征。他說,哪位茶客會不懂得你的茶葉是不是正宗的鐵觀音,是不是手工制的還是機器制的。都懂!都鬼精得很。你想偷工減料,忽悠臺灣茶客,那是做不到的,最后只會是砸了自己的牌子!他拉著我的手繼續(xù)向前走,指著后面的烘茶車間對我說,我連焙茶都采用炭火,烘焙機都很少用,仍然用傳統(tǒng)的竹焙籠來烘茶。我說,你這樣做出的成本就要很高呀。他說,成本是要高了點,但正宗!是正宗的原汁原味鐵觀音!我心里一陣感慨,舉目望去,那一溜兒擺開的數(shù)十只爐火正旺的竹焙籠,那紅艷艷的木炭火,仿佛在正焙暖在我的心扉,同時也在向我敘述著什么。
我們終于在他那間既是辦公室又是品茶室的后房里坐定,他拿出昨日剛做好的觀音茶,開始泡起茶來。我仔細觀察,他泡茶用的完全是我們大陸這邊的泡茶法。茶具是白瓷,用的是安溪茶鄉(xiāng)所特有的那種“瓷蓋凹”。這種瓷蓋凹的泡茶法,不是深諳茶道或在茶鄉(xiāng)過一些時日的人,一般是不易掌握的。因為那只有拳頭大的瓷蓋凹由不內行的人泡茶,往往會燙傷泡茶人的手。而他使用起這種瓷蓋凹的茶藝卻是那樣嫻熟、老道。沖凹,用小勺兒投進瓷蓋凹的茶“擲凹有聲”,尤如重重的鐵響。然后沖頭遍水,倒掉,再沖水,讓茶葉整個兒在瓷蓋凹里翻個跟斗,然后再蓋上瓷蓋,稍等片刻,讓那股清純的茶香從瓷蓋凹沖飄而出,直撲鼻孔,在空中彌漫,直抵你的心腔,讓你產生一種強烈的味覺欲望。這時,他用拇指和食指撮住凹蓋,端起瓷蓋凹,先是“關公巡城”,再是“韓信點兵”。酒盅大的小茶杯盛的茶水剛好是八分水,杯杯均勻有致,澄亮亮的茶水綠中透出金黃,尤如茶油。我大感驚訝,一個臺商能制出和泡出這樣地道的安溪功夫茶,實在令人佩服。我接過他端給我的茶,一縷或梅、或蘭、或菊、或桂,或四種花香兼有的觀音茶香撲鼻而來。我小啜一口,那甘冽醇香的茶液直浸我的牙齒、牙根、舌頭、喉頭和心底,令人頓有一種清心氣爽的感覺。我實在不忍心一口吞下這么香美甘甜的茶水,這哪是在喝茶?簡直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我端著茶杯輕輕地啜品,雙眼在他屋子里逡巡。這時,我發(fā)現(xiàn)屋子墻壁上掛滿許多照片。那照片有他去北京、上海、西安、新疆等全國各地參加茶葉洽談會和交流會,也有他攜妻子和家人在全國各旅游勝地的紀念照。其中有一張新掛上的十多寸大的照片更是吸引住我。因為上面的背景是我也到過的湖南炎帝陵。他正捻著一炷香伏首跪拜在炎帝陵前,那虔誠的姿態(tài)看了讓人肅然起敬。我問,你啥時去了炎陵?他說,前幾天不是清明節(jié)嗎?我在網(wǎng)上看到湖南炎陵縣要舉辦萬人祭祀華夏茶始祖炎帝陵的活動,我就去了。我祖輩都是做茶葉生意的,像我們這樣世輩都和茶業(yè)打交道的人,去祭祀這位中華民族茶始祖的炎帝,是具有一番非同尋常的特殊意義。
我終于喝下了那杯茶,望著這位我剛認識不久的臺商——我的血緣同胞,品嘗著他這茶場的鐵觀音,一股濃濃的茶香溢我胸懷又醉我心懷,一種血脈相連的情感在我心中升騰,不知不覺中,我伸出手,再次握住他那雙茶色手,我想用什么來對他說,但我一句話也說不出,我直感我的雙眼是滋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