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鸝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要不少于145萬字。如何達成這一目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關鍵。筆者認為,在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時,可以學學將軍領兵作戰(zhàn),也要講究一些“戰(zhàn)略戰(zhàn)術”,用心琢磨“用兵之道”。借用我國古代兵法之精髓“三十六計”,作為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策略,可以讓教師引導得輕松,學生閱讀得主動,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欲擒故縱”——何愁沒處下金鉤
所謂“欲擒故縱”,本義是為了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松戒備,形成錯覺,以便更好地捉拿。“欲擒故縱”在軍事上是緩兵之計,“擒”是目標,“縱”乃是權宜之策;欲“擒”而故“縱”,無“縱”就難“擒”,“縱”為最后的“擒”創(chuàng)造契機和條件。諸葛亮七擒孟獲,商業(yè)大戰(zhàn)中有欲“取”故“送”,明“虧”暗“賺”。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們的溝通就不能“弄堂里背毛竹——直來直去”,來個“欲擒故縱”不失為好策略,尤其是在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的時候。
找一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讀給孩子們聽。掐好時間,讀到正是節(jié)骨眼兒上的時候,下課鈴聲響了。很遺憾,只好下課了。孩子們卻執(zhí)意不肯,于是便會和老師開始一場“討價還價”。
“老師,讓我們繼續(xù)聽吧,我們不下課了!”
“后面還有好多呢,一時半會兒也讀不完,還是下課吧,別影響了下一節(jié)課!”
“那——什么時候才能再讀給我們聽呢?”
“下星期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吧!”這樣的決定他們肯定不滿意。
“要不——把故事貼墻上,讓大家自己看?……噢,還是算了吧,太長了!”
“長有什么關系呀,以前你不是建議過我們這樣做的嗎?我們想看,我們真的想看!求你啦!”此時,已經有很多孩子迫不及待地在喊了……
故事讀一半,故意不續(xù)講,這就是“欲擒故縱”之招數(shù),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一上來便會一發(fā)不可收拾啊!
二、 “美人計”——未成曲調先有情
“美人計”一般用在向學生推薦讀物的時候。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美人計”是用健康美好的手段或語言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欲望。在推薦好書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心理,拋出誘餌,制造“美人計”,先聲奪人??梢赃\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使學生對一本本好書充滿了渴望。
例如,我向學生們推薦曹文軒的《草房子》一書時,就分這樣幾個板塊設計“美人計”:第一板塊——閃亮在《草房子》上的光環(huán);第二板塊——揭開《草房子》的神秘面紗;第三板塊——細數(shù)《草房子》的魅力;第四板塊——了解《草房子》的作者和他的作品。幾個板塊一演繹,學生們對《草房子》這本書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它曾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電影《草房子》還獲第十九屆金雞獎最佳編輯獎、一九九八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知道了《草房子》里有一個個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個性鮮明的人物;知道那書里的語言是那么美麗……書里的精彩讓他們目不暇接。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迅速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孩子們都迫切地希望那一刻就有一本《草房子》捧在手中,那才是最過癮的事兒。
三、 “暗渡陳倉”——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十六計”中的第8計“暗渡陳倉”的本義是正面佯攻,暗中策劃,等待時機乘虛而入,出其不意地一舉取勝。在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活動,表面上是活動,而實際卻是通過一些活動促進學生讀書。而大凡搞活動,孩子們總是熱情高漲的,正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曾和一家全國連鎖書屋搞“聯(lián)姻”系列活動,設計了讓孩子們在每個周末輪流到書屋做“義務導讀員”的活動。表面上是“爭做義務導讀員”,可是,要想做好“義務導讀員”并不容易呀,你要對“導讀”的書目了解得很清楚,有自己的感受,要有話說,還要說得富有吸引力等等。如此看來,要做好一名優(yōu)秀的“義務導讀員”,“讀書”才是關鍵。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此項活動一宣布就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擁護,沒看過的書抓緊時間看,以前看過的書則需要“溫故而知新”,一遍一遍的仔仔細細地看,唯恐漏了一些精彩之處。
后來,我們還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活動,雙休日給小區(qū)里的老人讀報、給小區(qū)里的幼兒講故事;六一節(jié)、助殘日去給福利院的小朋友送書講故事;重陽節(jié)給敬老院的老人們讀報讀書……活動形形色色,可萬變不離“讀書”二字——表面活動,實為讀書。
四、 “以逸待勞”——嫁與春風不用媒
鄒韜奮曾說過,“凡是兒童自己可以干得來的事情,總是讓他們自己去干,教師至多在旁指導,從小就養(yǎng)成他們自立的精神”。的確如此,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而要學會“偷懶”,“以逸待勞”,以靜制動,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教師“以逸”坐收“漁翁之利”。
有一次,為了參加以感恩為主題的班隊賽課,我在課前忙得不亦樂乎,想通過資料的搜集產生一些靈感,把這個老主題上得有新意一些。但由于個人時間、精力所限,直到上課前幾天還沒理出個頭緒來,為“課”消得人憔悴卻依然束手無策。心煩意亂之際,猛然醒悟:既然是全班人的課,干嗎我一個人折騰呢?于是,我偷了個“懶”,把任務推給了學生。結果,消息一宣布,學生們便熱情高漲,看書、讀報、討論、搜索資料……幾天以后,學生便把各式各樣的資料擺在了我的面前:有報紙雜志、有網絡下載、有電腦光盤等等,品種繁多,琳瑯滿目。課堂上,一些以往不愛發(fā)言的孩子在介紹自己從書本中看到的感恩故事時,居然也講得聲情并茂。更令我意外的是,班上的幾個小小“三國迷”自由組合成一個小組,課進行到一半時,他們便喊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走進古典名著,尋找感恩的心”。這個口號一下子吸引住了在場所有人的心,他們一個個站起來侃侃而談:關羽為報恩,華容道放走曹操;諸葛亮為報劉備的賞識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學們紛紛對“感恩”談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討論激烈。課堂接近尾聲時,同學們對感恩的認識水到渠成:感恩需要誠信,感恩需要責任,感恩需要一種堅持……
這節(jié)班隊課雖然打破了事先的預設,卻體現(xiàn)了一種可貴的生成,同學們憑借課外閱讀精彩地展示了自我,獲獎自然是不用說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在課后還念念不忘那個口號——“走進古典名著,尋找感恩的心”,繼續(xù)解讀名著中的感恩之情:有《西游記》中孫悟空為報唐僧的解救之恩,一次次被冤枉卻毫無怨言,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不棄不離,執(zhí)著不懈的感恩之情躍然紙上;有對《水滸傳》中感恩的思考,感恩不是魯莽,感恩也不是義氣用事……
沒想到,我的“偷懶”卻引出了孩子們的“勤讀”,這對我而言無疑是“不勞而獲”。可是,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一舉多得,教師既可以給自己減壓,又可以給學生解縛,何樂而不為?
其他的諸如“順手牽羊”“隔岸觀火”“打草驚蛇”等計策,在適當之時都可采用,在此不一一例舉。須注意的是,三國馬謖死讀兵書,唯能紙上談兵,不知變通運用,故有街亭之敗;春秋孫臏不僅能著兵書,還能審時度勢,依法而又無法,故能戰(zhàn)無不勝。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我們必須善于運籌,才能游刃有余。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教育體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