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選
人物檔案:王選(1937—2006),籍貫江蘇省無錫市,在上海市長大。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計算數(shù)學專業(yè)畢業(y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被譽為“當代畢監(jiān)”。
1937年,王選出生在上海一個家學淵源的大家庭,他的曾祖父是清朝同治年間的進士,外祖父是中國第一代留學日本的學生。父親王守其畢業(yè)于南洋大學(即現(xiàn)在的上海交通大學),母親周邈清,畢業(yè)于北京貝滿中學,參加過五四運動,是個具有進步思想的開明女性。
父親王守其是個很認真的人,他給人寫信總會用復寫紙留一份底稿;校友會讓他負責發(fā)邀請信,他也會替自己寫上一封還貼上郵票寄給自己。由于做事認真,他在擔任高級會計師期間從未出過差錯。
父親嚴謹負責的作風使王選從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讀小學的時候王選負責班級的出黑板報工作,看見別人的字寫得潦草,王選就自己重新抄一遍再貼上。他這種認真嚴謹?shù)淖黠L為以后作出杰出的貢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1954年,王選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shù)學系。在大學里,王選經(jīng)??磿⒖磮?,了解社會動態(tài)和社會需求。通過報紙,王選了解到了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功能以及它的廣闊前景,并認識到計算機技術(shù)對國家未來的發(fā)展非常重要。于是盡管當時王選覺得計算數(shù)學十分枯燥,只有簡單的010101重復,而且非常繁瑣,但是他仍然堅定地投入到計算機這個行業(yè)中來。
1958年,王選大學畢業(yè),當時在歐美各國,計算機已經(jīng)由實驗室轉(zhuǎn)入工業(yè)化批量生產(chǎn),中國也把發(fā)展電子計算機作為國家的四大緊急措施。留在北大任教的王選成為北京大學電子計算機“紅旗機”的主力。王選的才華在紅旗機的研制中得到充分展露,作為邏輯設計的主要負責人,他瘋狂工作到了入魔的程度。以致于后來有人說:“沒有王選,就沒有紅旗機的邏輯設計。”
在紅旗機的研制過程中,王選的瘋狂工作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傷害,1961年,王選回到了上海家中休養(yǎng)。在休養(yǎng)期間,王選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從硬件跨入到軟件,做兩者結(jié)合的研究。
1974年8月,中國開始了一項被命名為“748工程”的科研,分三個子項目:漢字通信、漢字情報檢索和漢字精密照排。王選的頭腦中冒出了一個想法:直接研制西方還沒有產(chǎn)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tǒng)。他最終成功地讓這一想法“擠”進了“748工程”。
1979年7月27日,在北大漢字信息處理技術(shù)研究室的計算機房里,科研人員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統(tǒng),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一次成版地輸出了一張由各種大小字體組成、版面布局復雜的八開報紙樣紙,報頭是“漢字信息處理”六個大字。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機輸出的中文報紙版面。
1981年7月,我國第一臺計算機激光漢字照排系統(tǒng)原理性樣機華光I型誕生。緊接著,華光Ⅲ型機、Ⅳ型機、方正91型機相繼推出。1987年,《經(jīng)濟日報》成為我國第一家試用華光Ⅲ型機的報紙,第二年,經(jīng)濟日報社印刷廠賣掉了全部鉛字,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徹底廢除了中文鉛字的印刷廠。
1992年,王選又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統(tǒng)。從此,王選與他的激光照排技術(shù)讓中國的新聞出版業(yè)徹底告別了“鉛與火”,走進了“光與電”,為古老的漢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責任編校:陽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