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飛
“今天,你過得快樂嗎?”
這是我每天接女兒回家時必問的一句話。
也許女兒還不懂什么叫快樂,但她每次都會樂顛顛地回答我--“快樂”。
每每聽到這樣的回答,我都很欣慰,并由衷地期待,以后的每天,我都會迎來這樣的答案,不管女兒長到多大,不管她走得多遠。
我是主張快樂育兒的,在教養(yǎng)女兒的過程中,無論是陪她自由自在地玩還是正兒八經(jīng)地學,我都有一個樸素的目的--讓她過得快樂。甚至為了這個目的,我一度反對讓學習介入孩子的生活,認為那是對她童年的剝奪。后來我看了杜曼的著作,才發(fā)現(xiàn)學習也是孩子的快樂源之一,因為掌握新知識讓孩子因好奇心的滿足而快樂。從此,我不再限制女兒的學習,還經(jīng)常主動引導她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的確體驗到學習給她帶來的快樂:
“果然是你呀……果然不見了……果然在這里呀,哈哈!”
聽著女兒不斷地重復著剛剛學來的“果然”句式,我感受到了新的表達方式帶給她的快樂。
“媽媽,看,有風!”
看著女兒捕捉到把窗簾吹鼓了的風,我看到了認識新事物帶給她的快樂。
玩鬧能帶給孩子快樂,學習也能讓孩子快樂,但我不曾想過讓二者彼此取代,因為純粹的玩雖然可以帶來快樂,卻不會長遠,否則,孩子的頭腦將被荒蕪。密集的學習雖然可以帶來快樂,卻不宜成為常格,否則,孩子的健康將受到摧殘。我慶幸,到目前為止,我基本上做到了二者的平衡,女兒每天可愛的笑臉便是最好的證明!
盡管女兒的快樂每天都顯而易見,我還是繼續(xù)著每天的問話,而且有心把這種問話進行到底,不是為了確認,而是希望在她的心靈里播下追求快樂的種子,這樣,長大后她就能夠明白:快樂,對于每天的生活是何等重要,不管一個人是貧窮還是富有、高貴還是卑微。
快樂是一種心態(tài),它源自善于滋蕎快樂的心靈。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中,有許多是可以通過打拼得來的,比如金錢、名利、權位等,快樂卻是個例外,它跟財富無關,跟地位無關,跟名譽無關,它是一種內(nèi)心的感受,更多地源于知足的心態(tài)和寬廣的胸懷。只要有了這種心態(tài)和涵養(yǎng),即使我們不那么富有、顯赫,也同樣可以擁有巴菲特的快樂和奧巴馬的快樂。基于這個認識,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加入學習元素以幫助女兒積累長遠快樂的資本外,我也十分注意跟她的互動方式:
1不因為她某個方面落后于別人而給她施壓。我相信“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個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不一樣,如果事事讓她向最好的標桿看齊,她不僅會過得很累,還會形成這樣的思維:只有我一直比別人做得好,媽媽才會愛我。若一個人腦子里總是繃著要強之弦,他怎么會體驗到平和的快樂?
2能讓她參與的抉擇,就給她機會。哪怕只是選擇一雙襪子的顏色或一個餐具的形狀。久而久之,我相信她終將明白: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種種選擇,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正確的選擇讓我們快樂,錯誤的選擇也不能去怨天尤人。否則,一個總是沒有機會選擇的孩子不僅難以學會選擇,還容易因錯誤的選擇而怪罪他人。
3妥善地引導她的價值觀,讓她明白:衣著華貴的人可能一臉愁容,素面朝天的人可能充滿朝氣,笑臉如花的小姑娘可能相貌平平,輪椅上的強者也可能幸福無比……不管什么人,只要心中有愛,心寬如海,都可能擁有無價的快樂。
真心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讓寶貝女兒過得快樂,天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