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翔宇
魚保家是唐朝武則天當政時的名人。唐朝垂拱年間有個侍御史叫魚承曄,他的兒子魚保家十分聰明,而且非常熱衷于“科技發(fā)明”。唐朝人的從政道路是非常寬的,科舉考試或者寫詩、畫畫甚至隱居都有機會做官,所以聰明的魚保家不打算走科舉考試這條費力的獨木橋,他要根據(jù)自己的專長來取得皇帝的信任。
魚保家觀察到武則天非常希望體察民意,渴望從民間獲得第一手治國資料這一特點后,立即向武則天上奏了一份鑄造銅箱的方案,該銅箱的功能就是能使天下百姓都能坦誠平等地將意見經(jīng)銅箱密奏皇帝。
我們來看看這個發(fā)明的內(nèi)部構造:它的內(nèi)部分為東西南北四格,在箱子上面分設投書口,一但信函投入后,就無法再收回。箱子東面寫著“延恩”,這是為贊揚武則天以及對她的政績謝恩而設;西面寫著“伸冤”,是給遭受冤屈者訴說苦衷、要求執(zhí)法公正而設;南面寫著“招諫”,是對朝政的得失做譏諫而設;北面寫著“通玄”,為各種自然災害以及軍事機密而設。
武則天看過魚保家的上奏后,稱這是下意上達的絕佳妙計,立即吩咐工部尚書安排人鑄造。垂拱二年三月八日,剛剛造好的銅箱被設立在與民間接觸頻繁的宮門旁邊,武則天還下令在洛陽的各個角落貼出布告,并向全國州縣發(fā)出通知,向普通民眾介紹銅箱的用法用途,號召天下百姓都來向皇帝進言獻策,大膽告密。
為了鼓勵百姓告密,武則天吩咐各地官員,對告密者不分讀書人、農(nóng)民、樵夫還是漁民,一律平等,不得歧視,只要是自稱告密者,沿途均可免費住宿朝廷官舍驛站,不問職業(yè)和身份,均免費提供五品官膳食待遇。
通知一出,天下告密者成群結隊、蜂擁而入洛陽,雖然“告密”給人一種不夠光明正大的感覺,但對封建時代從來沒有發(fā)言權的老百姓來說,確實能讓他們大膽地傾訴心聲。
隨著“告密之門”在天下大開,一大批官吏被處斬或罷免,另一大批人因告密有功被提拔升遷,開放的唐朝人做官從政從此又多了一條捷徑。而“告密銅箱”的發(fā)明者魚保家更是備受武則天重用,不僅得到很多賞賜,還破格加官進爵,一時頗為光彩得意。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封未署名的告密信投入銅箱,指控魚保家曾為起兵造反的李敬業(yè)設計制造過刀劍弓弩等武器,為李敬業(yè)的叛亂提供了方便,給很多朝廷平叛將士造成了傷亡。
武則天看到這封告密信后,立即下令逮捕了魚保家,經(jīng)過調(diào)查情況屬實,魚保家被判處當街腰斬。告密銅箱的發(fā)明者卻受銅箱之害,真可謂事與愿違的滑稽人生啊!
責編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