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鵬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說美國有位叫塞爾瑪?shù)呐?一度時期曾陪伴她的丈夫駐扎在某個沙漠的陸軍基地。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習,塞爾瑪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天氣熱得受不了,沒人陪她聊天,附近只有語言不通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塞爾瑪非常寂寞,她寫信給父母說自己打算拋開一切回家去。父親的回信只有兩行字:“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另一個卻看到了星星?!边@兩行字深深地烙在了塞爾瑪?shù)男睦?她決定要在沙漠中尋找自己的星星。她開始與當?shù)厝私慌笥?對土著的紡織品、陶器感興趣,還研究那些引人入勝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在沙漠中尋找?guī)装偃f年前留下來的海螺殼。她甚至帶著欣賞的目光看沙漠落日,這些環(huán)境原來曾是她難以忍受的,如今卻慢慢變成了令她興奮、流連忘返的景致。當?shù)厝吮凰恼嬲\所感動,紛紛將舍不得賣給外地觀光客的紡織品和陶器都送給了她,這一切使得她的生活完全得以改變。塞爾瑪回國后,根據(jù)自己的真實心歷寫成了《快樂的城堡》一書,引起了較大轟動。
這則故事十分生動,其主旨只有一個,那就是凡事必須保持良好心態(tài),積極進取,永不言棄。我也經(jīng)常聽人說起關于調整心態(tài)的話題,總覺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人要遇事總是很懵懂的,對大方向的把握和操控沒有局外人那么清楚,意氣用事了便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給自己或他人帶來不利。我做過這樣的試驗,沒有十足把握時很容易在判斷是非過程中出現(xiàn)錯亂,成功的幾率很低,原因就是對似曾相識的東西心生疑慮,反而更易矯枉過正。對于心態(tài)的問題,我求解過許多答案,書上說心態(tài)是人行為的基礎,影響著人的行為趨向,或者說心態(tài)干脆就是人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態(tài)度,繼而還有更抽象的說法,都不如有位朋友解釋的通俗。這個朋友告訴我,心態(tài)就是遇事時的想法,可不是嗎,凡事你往積極方面去想,再大的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如果想法消極了,多燦爛的天空也會變得灰暗。心態(tài)不同,就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因而牢窗中的星星何等重要。
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常會手忙腳亂,大多是因為心態(tài)調整的不夠及時,同時也少不了總在思前想后中優(yōu)柔寡斷。這也難怪,人的思維存在許多慣性,從調整到適應有一個必經(jīng)的過程,那種像電影里緊急剎車爾后就地掉頭的特技其實只在理想中有過,并非人人都可迅速地拿捏到位。不過還好我是積極的,在不斷向上的追求中也曾多次改變過命運,甚至還一度讓世人驚嘆不已。這就夠了,印證了我生平如此的幸運。而人的命運不可能一帆風順,就像俗話說的那樣,“三窮三富不到老”,當處在低谷的時候,我是看到泥土還是看到星星呢?今夜的星空格外閃耀。
再回到先前的故事,雖說圍繞塞爾瑪?shù)囊磺幸廊蝗绻?可添加了自信、樂觀、進取與熱情等諸多積極的元素,心態(tài)變了,行為變了,結果也就變了,所以說改變?nèi)松倪€是自己。我的星星在哪里,我要去找尋!
悖逆之時
近段時間我的境遇又出現(xiàn)了周期性的舛危,讓我倍感困頓和無奈,但隨著人生經(jīng)歷的豐富,大江大河過慣了,面對些有可能翻船的小“陰溝”,也覺似乎不足為奇。但悖逆的處境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繼而延展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不是我追求的境界。如今遇上了,躲又躲不過去,還得勇敢去面對,端哪碗吃哪碗。與其去為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愁眉不展,倒不如安閑些、冷靜些、自嘲些,用旁人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紛繁的世界。所謂客觀,大概就是拋開自己的利害瓜葛看問題,這樣容易使人得出正確結論,并且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但現(xiàn)實社會并不總是客觀的,有些事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當時過境遷后,同樣的事或許會有天壤之別的兩種結局。
我從不相信宿命,平生景仰的都是些活出精彩的人,比如賈誼的窮途之哭就很別致,為什么我就不能每每走到末路時都坐下來哭一陣呢?這幾十年讓“文化人”這層偽善給裝的,走路慢慢悠悠,吃飯細嚼慢咽,還覺得不夠清高,甚至“往來無白丁”,偏偏這個社會又有許多人“往來無君子”,所以我便窮酸著活得很邊緣。有個算命的跟我說過,你三至五年便有一次命運低谷,然后又會旺上一陣。拜托啦!這種話去對誰說相差都不大,人都在起伏沉淪中,又有誰能夠一帆風順寢食無憂呢?人的命運就像漂浮在波峰浪谷間,順上一陣又別扭上一陣,少了那些磕磕絆絆的不順,又哪來駕馭命運之舟的動力,我反而覺得適當?shù)钠D難困苦可以成就一番事業(yè),甚至能夠塑造一個人。當然,我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之類說教的影響也頗多頗深,難免人云亦云,但平淡的生活是一杯羹,須得添些佐料才有味道,純正的苦味有時也讓美食家們樂此不彼。
悖逆的時候最好的支撐是朋友,我有一個朋友先前在感情上出了點問題,而遇事時我又恰恰最先想到他,還不顧他當時也正在刀尖上,頻頻地向他爭取援助。這位朋友感嘆說:“你呀,癩子在時恨癩子,癩子不在又想癩子。”我的這位朋友常用不規(guī)范手段處理些棘手問題,并且成功率極高,我說他是愛耍賴的“癩子”,沒想到這句戲言還真在特殊關頭找到了回應,最終是坦誠讓生疏了多時的朋友重回自己身邊。而人到中年,家人已不再是解決外部矛盾的“同盟軍”,但家是溫暖港灣,足以使受傷的自己暫避一時,若非這樣,疲勞作戰(zhàn)也會拖垮精銳之師,這古來是兵家大忌。
面對運勢的不暢我學會了低調,盡力去收斂自己過去張揚的鋒芒,并且力爭讓自己世故起來、平凡起來,做一些曾經(jīng)不屑一顧的事,追求些清新淡雅的情趣,然后找機會與朋友們?nèi)ク?也嘗試著干些連自己都不敢想的糊涂事,慢慢穩(wěn)定情緒,也讓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逐漸厚實起來,為下一次的命運低谷積攢些底蘊。悖逆之時,勿生妄念,擇善而從,如此堅持下去,困頓的局面必將會得到破解。
狗腿子
少時常看電影《白毛女》,對故事情節(jié)記得較清,除了在單純的內(nèi)心世界刻骨痛恨地主老財黃世仁外,另一個最深惡痛絕的角色就要數(shù)穆人智了。那是萬惡財主最鐵桿的幫兇,許多見不得人的壞事都是他干的,而且他所種下的孽因最后還悉數(shù)成為了主子覆滅的滔天罪證,這種人有個響當當?shù)拿帧吠茸?也有人稱之為馬弁或打手,反正就是鞍前馬后喝五吆六的人。這種人狐假虎威,魚肉鄉(xiāng)里,為正直善良的人們所不齒。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唯唯諾諾,有奶便是娘,對主子極盡萬千媚態(tài),對弱勢的人們則是張牙舞爪欺凌有加,活像有錢人牽扯著的哈叭狗,也有人將奴性很強的跟班比作狗的。
“狗腿子”一詞來源于一則中國古代笑話,傳說某位半醫(yī)半仙的神人接骨斗榫已臻化境,能隨隨便便替人做換肢手術。某次接診一名摔壞腿的鄉(xiāng)紳,情急之下讓鄉(xiāng)紳的老婆截了條腿來換下那只壞腿,然后截管家的腿給鄉(xiāng)紳老婆,截狗的腿給管家,再用泥替狗搓了一條腿。電視劇《濟公》還詳細演繹過這個故事,結局是人的腿腳都有一支略小一些,而狗撒尿時總愛抬起后腳,為的是防止把泥腿給淋酥掉。不管怎么說,從這個故事流傳開始,人們就把依仗主人權勢作威作福的無賴稱作“狗腿子”,既消停了怨氣,又比較容易上口,這種稱呼還算有些見地。
許多事情都是狗腿子們攪壞的,因為狗腿子大多不僅是幫兇,還常常一肚子壞水,出謀劃策什么餿主意都想得出來。再則狗腿子們多數(shù)出身微賤,心胸狹窄,雖然喝過點洋墨水,腦筋卻從不往正路上使,他們深諳民生事理,懂得坊間規(guī)程,知曉張家長李家短的那一攬子俗務,使起壞來更有針對性。更重要的是,他們掂量得出四鄉(xiāng)八里孰輕孰重,盡可能地欺軟怕硬,誰又能拿這種十足的小人怎么樣?狗腿子是一個階層,他們在一個倍受擠壓的空間過活,既討著主子的歡心,又揀著市井間的便宜,雖吃里扒外卻從來不露聲色,而主子們也都喜歡享受著那份偽善的忠心,被人叫賣還幫著數(shù)錢,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憫!
當然,也還有一類狗腿子生來就具備奴性,除了一心一意伺候好主子外,什么事都不會做,逆來順受,有什么賞賜便感恩戴德地接受什么。這樣的狗腿子是一種境界,僅可拿來研究,萬萬不能盲目仿效,甚至將此襲來當做教材!
【責任編輯 趙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