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風(fēng)
紫砂壺與女紅,有一份天然的親近。有一些優(yōu)雅的款式,仿佛天生就是屬于女人的。女人把自己的心情揉進(jìn)五色土里,用自己生命的溫度去感動那一抔土,那土得了造化,便如精靈一般,開出璀璨的花來,那花,常開不敗,四季飄香,又映照著女人長長的美麗。
一、虞美人:壺影搖紅
在許艷春的眼里,一把紫砂壺,就像自己的一個孩子。她做的壺,必須像她,肯定像她。率真、清新、素雅、干凈。一個不矯飾的女人,她的壺當(dāng)然也是渾然天成的。當(dāng)一個紫砂女跨進(jìn)藝術(shù)學(xué)院的大門,接受正規(guī)的藝術(shù)教育。然后又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紫砂窯場。她的壺藝作品就兼具了學(xué)院與民間的兩種氣質(zhì),它們像水乳一樣交融,流溢于許艷春的每一件精心之作中?!毒G泥嵌貝壺》,仿佛是一首充滿浪漫情調(diào)的都市夜曲。韻律般的貝殼鑲嵌于壺身,有一種活潑跳躍的動感。典雅的名貴之重,飄忽的紅塵之輕,集于一壺。夜巴黎。欲望之都的喧囂之頁被輕輕翻過,留下的是燈火闌珊處的沉靜、安寧。從器型上欣賞,它脫胎于古代漆器工藝。舉手投足,隱現(xiàn)著古典作品的莊重與矜持。許艷春的閨心春夢,在這件作品里也能窺見一斑。節(jié)制的浪漫與紛繁的想象,最終被揉進(jìn)了紫砂泥里。許艷春的能力,還在于把紫砂泥片像綢布一樣折疊起來,香云紗,像旗袍一樣精致雍容;又像折紙工一樣,隨心所欲地表現(xiàn)她要表現(xiàn)的東西?!端姆饺缫狻?,仍然是古典的款式,但制法的變化,讓壺的肌理竟然呈現(xiàn)出皮膚般的溫情,率真與自由的品性,已然從森嚴(yán)的制壺法度中突圍出來。那壺猶如祈求平安的臥佛,為人們默默地納福迎祥。在制作工藝上,許艷春雖然遵循古制,但觀其壺品,處處流露獨(dú)特性情與氣質(zhì),打破一般意義上的工整與對稱,尋求被釋放的形體的自由。一種清新版本的“許氏”手法和語言,詮釋著新的紫砂理念?!短岚返淖杂膳c奔放,《竹壺》的氣定與神閑,《意竹》的細(xì)膩與清婉,《壺與陶》的古意與新風(fēng),仿佛手心與手背,翻手若云,覆手為水,在心性牽引下,營造出一個婉約的江南。心意熔鑄的壺,是這般靈氣了得,自然流轉(zhuǎn)無限風(fēng)情?!吨亍?,是在傳統(tǒng)作品《柱礎(chǔ)》上的變形,似柱如鼎,又非柱非鼎,如一位敢扛鼎、有擔(dān)當(dāng)、經(jīng)綸滿腹、厚重穩(wěn)健的輔君之相。山雨欲來、水波不興,如此的相國風(fēng)范,演化在一把壺上,盈盈一笑間。上下五千年;一壺澆卻江山恨,且將世道當(dāng)壺道。此壺的亮點(diǎn)還在于通體陶刻裝飾,為幾近封刀的鮑志強(qiáng)大師所作,那是大雕不群、天馬騰空的氣勢,行草詩篇,刀刀見功、字字珠璣、滿目生輝。
在紫砂壺的本體面前,前衛(wèi)也罷,傳統(tǒng)也罷,一切都將成為軀殼。只有從容與淳樸的本質(zhì),才能潛入紫砂壺的內(nèi)心。許艷春始終以恬淡的微笑,沉靜的心態(tài),與她的壺一起,穿越紅塵紫陌,追尋那極致完美、人壺俱老的一天。
二、浪淘沙:壺韻流芳
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過程,好比是十月懷胎。那壺,最初只在紫砂藝人的腦海里活蹦亂跳,最后,瓜熟蒂落。帶著制壺人的體溫和生命氣息,來到人間。這樣的壺,不但有靈性、有情感,更有一種與制壺人息息相關(guān)的生命體征。我們看唐朝霞的壺,撲面而來的,就是這樣一種母性情懷,雅潔、嫵媚,又有須眉不讓的擔(dān)當(dāng)。有時,我們會無端地生發(fā)出一種感動,為了一份簡樸的美好,一份不著一字的賢淑,讓我們感到,一個女性一旦把她與生俱來的母愛傾注在紫砂壺上,就像寸草報答春暉,那春天的光澤,會長久地留在心間。
唐門紫砂,作為老字號的紫砂品牌。在紫砂界有口皆碑。唐朝霞作為唐氏第三代傳人,自有一份得天獨(dú)厚的滋養(yǎng)與領(lǐng)悟。“用茶壺說話”,是老唐家的家訓(xùn)。在每一個平常的清晨或傍晚,天邊,有雁陣飛過,唐朝霞的心,有時會跟著它們一起展翅藍(lán)天。但最后,還是飛回她的紫砂作坊,她的根在這里,她要在這里開出花來?!赌缸忧樯睢?,是唐朝霞最具母性力量的作品。壺為桃形,虬枝蒼勁,壺把與壺嘴以桃樹枝干裝飾,桃葉點(diǎn)綴壺身,壺蓋滴手,設(shè)計成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猴,母慈子愛,動人心魄。將一把壺?fù)砣霊验g,只覺得親情博大,天地悠悠,一顆心被填得滿滿的?!肚镯崱罚\(yùn)用紫砂成型中難度較大的筋紋器制壺方法,以秋天成熟的瓜果為形體,將壺體均勻等分為二十六瓣,筋紋從蓋頂放射到蓋口的蓋沿,再舒展過渡到壺體及壺底中心,氣通脈貫,藤把編織成軟耳提梁,韻致閑逸,得體舒展。那筋紋,似菊瓣;那菊瓣,似秋韻。正所謂:千紅萬紫盡飄流。香心只為故人留?!斗渚铡啡〔挠诖禾斓奶镆?,蜂音杳杳,采蜜迢迢,動中有靜,動靜相宜。那是我們久違的情景啊。壺身等分為十六花瓣,壺蓋為花蕊,壺鈕設(shè)計成一只小小蜜蜂。它簡直是上帝派來的小小天使,那么稚態(tài)可掬。讓人感到,平淡的生活里,有這樣一把壺相隨相伴,所有的寒苦都是可以抵擋的,所有的寂寞都是可以驅(qū)散的。這壺圓滿、率真。更像一個信念,它是隨遇而安的,又是堅定不移的,不管到了誰手里,它都情愿與之相守,只要你好好兒待它。無論怎么看,都有一種寵辱不驚的氣度,看去若有似無,就在那一壺沸水間。裊裊上升。
那一日攝制組正拍唐朝霞的專題,兩位虔誠的壺迷專程從廣州趕來,一路勞頓,征塵未洗。他們收藏唐朝霞的壺,也是收藏一份至誠的友情。他們愛唐朝霞的壺,等于留存一份念想,一份心靈的依托,唐壺就是他們終生不離不棄的摯友。奔波打拼的生活一旦悠閑下來。唯有一壺流溢的茗香,可以撫慰心頭的塊壘,澆卻煩惱與憂愁。為讓生活永遠(yuǎn)充滿和美,唐朝霞愿意給壺友們獻(xiàn)上一瓣心香。她的《感恩》、《笑雪》、《合歡》、《美人肩》等作品,既有女性的柔婉、細(xì)膩,又不乏剛性力度。一個紫砂藝人的想象力有多遠(yuǎn),她的藝術(shù)道路就能走多遠(yuǎn)。唐朝霞心里有愛,有歡樂,有激情,當(dāng)她回眸一笑的時候,那新出爐的壺,也正笑得燦爛。
三、踏莎行:一壺馨香
創(chuàng)作一把壺,就是與靈感的一場邂逅。溫玉般的紫砂,難得沉淀出這樣涓凈的制壺人,恬靜雅麗,像月光星影,波瀾不興。她就是吳亞亦。一個從藝30多年的紫砂藝人,她的每一把壺都帶著生命的溫度,都綻放著豐富獨(dú)特的表情。做壺,仿佛修道。一心潛行而義無反顧。感恩的日子那樣綿長,是因為紫砂賦予她很多、很多,是因為傾訴衷腸需要獨(dú)特的方式。漫長的歲月里,吳亞亦把一切情感融進(jìn)紫砂壺里,壺就是她的精神世界,她的生命年輪。
吳亞亦壺藝作品的特色,貴在靈動鮮活的民間意趣?!渡耢`玉鼎壺》,是一件看似法度森嚴(yán)的鼎器作品。器型宏大壯觀,鏤雕的圖案里有精神的飛揚(yáng),壺嘴、壺把則體現(xiàn)著一種不受禁錮的張揚(yáng)與浪漫。夸張變形而倒置的象鼻,被作為壺把,隱喻著吉祥的意思。壺嘴的裝飾華貴而隱含著吉祥動物鳳凰的形態(tài),鳳凰在中國古代被認(rèn)為是超越了普通的動物而具有喜慶色彩的長壽仙鳥。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在古代,它還是吉慶、圓滿的象征。壺蓋上雙龍銜珠,體現(xiàn)著王者風(fēng)范。這樣一件工藝繁復(fù)的作品。體現(xiàn)著制壺者鍥而不舍的耐心,更顯示出一種舉重若輕的功力?!读^安居茶具》,壺中藏杯,可分可合。九九歸
一,合則圓滿,隱喻著中國家庭分聚合一的結(jié)構(gòu),機(jī)巧中盡現(xiàn)天成,也是對中國幾千年的農(nóng)耕社會作出的最形象的詮釋。吳亞亦作品的裝飾感很強(qiáng),充滿民間審美情趣的如意、回紋,吉祥的花卉鳥獸,都會被她賦予特殊的人格意義,通過比興、聯(lián)想、借代等手法,表達(dá)出高潔脫俗的志趣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愿望?!段姆克膶殙亍?,雅集了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紙硯,讓這些文化符號巧妙組合,匯聚成壺,堪稱意趣高遠(yuǎn)、傳神。這件超大型壺藝作品,造型上器宇軒昂、挺拔雍容;意境上暢神怡情、大度豁達(dá);工藝上盡顯火候、細(xì)膩周密。無論泥色、質(zhì)感、造型、品相、力度、鏤雕、篆刻,都達(dá)到了相當(dāng)?shù)母叨??!厄鹪谘矍啊肥且患虑嚆~器的紫砂香爐。滄桑感極強(qiáng)的青銅色,增添了高古的意蘊(yùn)。民間傳說里的蝙蝠,與福諧音。被認(rèn)為是福壽德善的象征。在這件作品里,吳亞亦充分體現(xiàn)了她作為一個富有激情的紫砂藝人的浪漫想象,以美輪美奐的工藝造詣,用大膽夸張的制作手法,借鑒古代宮廷祭器的造型,賦予香爐以華貴、繁復(fù)、逸麗的品質(zhì),骨力洞達(dá)、巧拙相生,是紫砂藝人膜拜上蒼、感恩生活的一瓣心香,是紫砂材質(zhì)無所不能、無所不像的淋漓體現(xiàn)。
《源遠(yuǎn)流長》、《牛蓋提梁》,都是高提梁、高難度的光素器作品。如果說,“潤”是紫砂壺盈盈寶愛的終極境界,那么,光素器作品的一招一武,都是為了向“潤”的邁進(jìn),所作出的修煉般的努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一個氣場充沛之器,一個潤中有棱、飛流婉轉(zhuǎn)之器,一個豐沛浩瀚的世界,你不能用簡單的工藝流程、紫砂流派來衡定它們的歸屬。它們大道歸真,它們靜穆天成。平靜的清流里,有悟道與修身。綻放的,是心靈之光,是至善至美之花,那花兒,如素素的康乃馨,開放在吳亞亦沉靜的內(nèi)心,開放在她每一件至誠的作品里。永不凋謝。
四、臨江仙:紅袖暗香
說的是梅花寂靜,一種大美境界。寂靜里冰雪般晶瑩的喧囂,是靜止?fàn)顟B(tài)最耐讀的容顏。說的是壺,范建華的紫砂壺。她內(nèi)向訥言,總是未語先笑,要說表情,似乎全投入了紫砂,筋紋器精致美麗,花器豐滿靈秀。有人這樣贊美她,壺上花事,不開到荼蘑,總是欲罷不能。
范建華早年跟呂堯臣大師學(xué)徒,后來在母親曹婉芬身邊學(xué)藝。30年時光恍若剁那,她從一杯質(zhì)樸的紫砂泥里,見證一個恢弘綺麗的世界。她的童真夢幻,她的豆蔻年華,都可以寄放于此,發(fā)揚(yáng)光大。
范建華壺藝特色之一:花器中精于梅花。壺上梅魂,自是冰清玉潔。古人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洞T梅茶文具》,取挺而直的梅段樹干制作筆筒。筒體上蒼老殘破,渲染出梅的滄桑閱歷,襯托出它的堅貞兀傲。以大朵的梅瓣與一段老樁巧妙結(jié)合,做成筆洗;又以夸張手法,把花瓣的花片變形對合,制成一只別致的印泥盒;又用一段彎曲盤繞的樹干,做成一段筆架。那梅花,有的怒放,有的含苞,枝影橫斜,各顯風(fēng)姿。這樣一組梅花文具,考量著范建華的象形寫實功力,如一群梅花仙子闖進(jìn)一位寒窗苦讀的書生斗室。夢里虛空,天地溫馨。墨香伴隨著茶香,書香里透現(xiàn)著紅袖添香。古人養(yǎng)梅愛梅,今天的人們也許難以理喻。這寒冬里的奇傲精魂,其實就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寫照。范建華的梅花壺、杯清奇高潔,有亂真的趣味,有閨閣的雅致,有陽春的暖意?!秷蟠航M壺》,于古樸造型中加入俊俏女兒態(tài),對稱中的韻律感,一掃蒼涼落寞,盡現(xiàn)虬枝蒼勁的梅韻風(fēng)骨。生命中猶可承受之峻峭。窺見一斑。《清趣茶具》,宛如溫柔版本的《梅花三弄》,幽深的巷陌里,梅壺如夢,氤氳著幽遠(yuǎn)、清雅的茶香。水氣一般飄柔,一直浸潤到人的內(nèi)心。正所謂:千里耐寒又逢君,骨格清奇見素心;眾芳搖落獨(dú)暄妍,重覓幽香滿園馨。
范建華扎實壺功的另一路,是筋紋壺器?!端姆搅饣▽亍?,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讓我們嘆為觀止的,是它們被分別賦予了陽剛、陰柔之魂的線條,從容編織著菱花的王國,體現(xiàn)著一種百折不撓的真心。那陽剛之壺,雄健、道勁、蓄滿威猛之力,那高柄提梁,一提千鈞,宛若頂天立地之須眉男兒。那陰柔之壺,綿延之柔,素雅之和,若黃花閨閣,似窈窕之夢。這樣一對寶愛之壺,剛?cè)嵯酀?jì)、陰陽互補(bǔ),是中華審美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都楣摹贰ⅰ读饣ㄗ翔怠?,莫不是從民間吉祥符號中提取的精靈,它們依附在一把壺上。便照亮了一個混沌的世界。無論達(dá)官貴人、平頭百姓,皆可從中得到一種精神的撫慰,一種品質(zhì)的飛揚(yáng)?!洞簳煛罚且粋€被展現(xiàn)的少女夢,是紅袖里閨密的余香?!痘ㄩ_五?!?,是對庸常生活的期盼,也是對幸福時光的感恩。范建華就是這樣執(zhí)著于她的壺藝,她特別欣賞古人楊萬里的一句名詩:入與梅花一樣清。梅花的忠貞不渝,梅的道勁挺拔,將一直引領(lǐng)著她,邁向那藝術(shù)的理想境界。
五、蝶戀花:尺素闌珊
紫砂界是個熱鬧的“場”,星如流花,川流不息。有一個紫砂藝人,她總在那燈火闌珊處,仰著一臉沉靜的笑。一轉(zhuǎn)身,她會拿出一把壺來,那是她真切的表情,細(xì)細(xì)看,那壺和她一樣,早已笑得滿園春色。那壺底,穩(wěn)穩(wěn)打著她的印章:陸虹煒。
于平實中尋找詩意,在詩意中尋找哲理,是陸虹煒壺藝的一大特色。人沒有翅膀,但心可以飛翔。創(chuàng)作的時候,心便是手,手便是心。世界是那么寂靜,可以聽到那砂質(zhì)的呢喃,唱詩一般圣潔。心依然可以飛起來,飛翔在萬里碧空,去摘一朵白云,去剪一段彩虹。然后。把它們?nèi)谶M(jìn)壺里。那是一把《翔》壺,昂首迎風(fēng),一柄飛天般的提梁,一力承受著千鈞輜重。壺身如鳥腹。亦是剛?cè)峒婢咧?。有一位作家見到它,禁不住這樣擊節(jié)吟誦:“黑夜逝去了,你就在黎明飛翔;烏云來臨了,你就在暴雨里飛翔;冬天過去了,你就在春天飛翔;童話消失了。你就在現(xiàn)實里飛翔;愛情破滅了,你就在悲劇里飛翔;天空崩裂了,你就在海底里飛翔;??菔癄€了。你就在信念里飛翔。”
《天通壺》,竹節(jié)幻化出的一句讖言:心通即是天通,無意即是有意。造型的準(zhǔn)確、洗練、干凈,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彰顯著陸虹煒不凡的壺功。那歷經(jīng)風(fēng)霜的竹節(jié)。凌虛而謙然,如屈子九歌、凝云自如,又如迎風(fēng)而立的君子,苦心孤詣,修身而養(yǎng)性。
《婉玉壺》,活脫脫一塊璞玉雕琢而成,是閨房里的珍玩,是女兒家的一瓣心香。壺體砂粒如珠玉飽滿,質(zhì)地粗獷而歸于渾樸。不枉東風(fēng)吹客淚,豆蔻相思終有期。,壺上梅蕊,冷艷冰雪。月未圓,天如水;研朱墨,情難開。
《龍吟壺》,尊龍在天庭的一個瀟灑亮相。那龍顏恩威有度,積天地之氣,一壺貫穿,讓世界沉靜,傾聽龍吟。東方一柄利劍,云霄里,大匠運(yùn)斤。攜一壺,集念想,可去瀛海征帆,可去千山獨(dú)行。
《神曲壺》。音符跳蕩的柔版。那一脈鋪砂,意韻飄柔的曲線,如南天雁陣,虛渺而浩蕩,又似纏綿的五線譜,流溢出叮咚的交響。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陸虹煒已經(jīng)把她的壺帶入了音樂的妙境。若說把玩,那壺仿佛紅顏知己;若說沏茶,那壺已然是高山流水。
讀陸虹煒的壺,如沐春風(fēng),如飲甘霖,集古今
大美,奪經(jīng)典神韻。壺煮山邊泉,茶香案上書。她詩意地穿行于紫砂藝界,用精心制作的壺譜寫的一行行瑰麗的詩句,正是她慧心獨(dú)具的生動特寫。
六、木蘭花:曼妙靈泉
一把紫砂壺可以是一個故事,一段情愫寄托,一個無可言說的念想,一個美麗瞬間的定格,一個哲理深遠(yuǎn)的成語。紫砂藝人李霓的代表作品之一《隨方就圓》,看似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名字,一個貌不驚人的器型。但細(xì)細(xì)關(guān)注,你會發(fā)現(xiàn),它不僅散發(fā)著中國儒家哲學(xué)的溫暖氣息,還體現(xiàn)著處事圓通、內(nèi)心方正的中國古人的處世方略。明快的飛把,表明舒展健朗的生命狀態(tài),三彎流,壺身從潤圓慢慢演交為方正,那不經(jīng)意的過渡,是一種不動聲色、大智若愚的表現(xiàn)。從工藝上看,這樣的過渡需要一種定力般的壺功,李霓是李昌鴻大師的愛女,她早年師從李碧芳,水滴石穿,功底扎實,崇尚文人派作品。所謂文人派,一是素面無華,二是行云流水,寫意而又工整。顧景舟大師堪稱文人派領(lǐng)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霓心儀顧老,作品得文人派神韻,如《翔云提梁》,碗形,云紋繚繞,流線貫穿壺體。點(diǎn)與線、線與面、明暗與虛實演繹出一派灑脫無羈;壺嘴,似直非直,出水三尺不濺花;那提梁悠悠,如千年古藤。整個渾然一體。內(nèi)涵豐富。李霓還非常崇拜朱可心前輩,他是另一路風(fēng)格的壺藝泰斗,講究紫砂壺各部位的勻稱協(xié)調(diào),一把壺放在眼前,無論壺底、壺腹、壺肩、壺把、滴手、壺嘴,應(yīng)該像人的五官四肢一樣比例協(xié)調(diào)?!蹲栽铺崃骸肪褪抢钅薜囊患湫偷摹翱尚娘L(fēng)格”作品。這一柄提梁篤定從容,靜逸華美,有詩贊嘆:蓮界千嶂靜,梅天一雨清。壺體風(fēng)格則集顧、朱兩家之長,可謂知白守黑、顧盼生輝。
李霓從小受到家學(xué)影響,母親沈遽華大師耳提面命、家訓(xùn)嚴(yán)厲;父親李昌鴻大師不僅善壺藝,亦精書法、陶刻。李霓的丹青才藝別開生面。無論工筆寫意,皆能酣暢淋漓、信馬由韁。她還精于遴選礦石,自己研磨、配制砂土。一個內(nèi)心沉靜的紫砂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千里遠(yuǎn)山碧,一條歸路長。她的心情藏在壺里,美好的壺藏在她的心里。心與壺,總是這般不離不棄,終生廝守。釅釅的茶水中,蕩漾著她的泉芳春氣。驀然回首,那壺亭亭玉立、杳杳如無,正把我們帶向一個美妙的境界。
七、漢宮春:峻節(jié)清風(fēng)
佛家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把名叫《磐石》的紫砂壺,放在我們面前,它形態(tài)沉穩(wěn)、素面無華。壺鈕仿古代銅鏡,高天在上,銅鏡如心,仿佛在說:壺在外,心在內(nèi),常拂之,心凈無塵;心中有塵,塵本是心。壺身如磐石,肩線,圓角,藤把,如清風(fēng)峻節(jié),氣逸質(zhì)倫。
它的作者名叫吳淑英,一位世代摶陶的紫砂女。溫柔、恬淡、細(xì)膩、耐心,這些看似紫砂礦土一樣質(zhì)樸平常的品質(zhì),一旦融進(jìn)紫砂壺里,那壺便得道不凡,面貌嫻麗。吳淑英喜歡說這樣一句話:“心手合一,方有好壺。”那心是文心,是一壺之魂。文心滋潤著吳淑英的壺藝歲月,心里的花漸次盛開。手里的壺便有了呼吸、有了風(fēng)骨、秉性、造化。那壺或如偉岸丈夫,或似瑰麗佳人,或如洞簫幽蘭,或似俠骨柔腸。
壺與人一樣。要有胸襟、氣度、風(fēng)格。吳淑英喜歡讀書。那些她愛讀的書,慢慢就變成了她氣質(zhì)的一部分,又像春風(fēng)細(xì)雨。潛入壺中?!妒幯鷫亍?,壺鈕如水滴,晶瑩剔透。壺蓋連接到壺面,圈圈漣漪,歸于平靜。壺嘴似一朵俏皮的浪花,一壺在手。端的是心如水,德潤身,曲則全。吳淑英為了表現(xiàn)那漣漪的形態(tài),在河邊一待就是半天。虔誠并不是一種外在的姿態(tài),而是內(nèi)心的一種祭祀般的修行。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追求修世;道家講究無牽無掛,追求避世。佛家想超脫今世,道家則是修行今世,究其原理,都是一種修行。有時候,紫砂藝人追求壺藝的境界,也是修行,那等于是精神上的出家,都知道那是一條不歸路,只能往前走,你才能見到那理想中的彩虹。
《有容乃大》,溫婉雄麗的光素器。它像一個布袋和尚,壺肩平坦,豐腰鼓腹,憨態(tài)可掬。壺蓋若穹廬,彎流與壺把呼應(yīng)相生,兩圈平行的流線束住壺腰,平添韻律之感。肩平擔(dān)日月,肚大容天地。佛家的理念是平和的,能容則大,不能容則小,一切隨緣。不強(qiáng)求,不誘惑,不任性,不偏袒。一壺好茶水,送與天下人。那壺茶水飲之不盡。可以滋潤日月、天地、蒼生。
《舞春秋》,柔韌與力度的重奏。壺嘴、壺鈕分別象形為男子的臂肌和女子的纖手;壺身為地球形,青春、熱血、信念,搏擊與競技,雅奏與禮贊,都化為一根根綿柔而剛健的線條,變成世界上最豐富的語匯。該壺為第九屆世界健美操錦標(biāo)賽特制,壺把則是被抽象的會徽。當(dāng)國際健美操協(xié)會技委會主席約翰·艾德金見到這把壺的時候,禁不住贊嘆說:“世界應(yīng)該像它這樣美!”
《大雅》,以拙寫雅、簡要極致的典型之作。藝以拙進(jìn),道以樸成。壺身器型如打坐的老者。對山開我襟,曠然無俗塵;回首楓林晚,白云花雨深。那老者躬身起駕,行至天涯,最后坐化成一把老壺,大雅不雕。
選擇自己合意的紫砂泥,對于一個紫砂藝人來說,就像作家精心選擇文句、畫家精確調(diào)配顏料。那些被吳淑英精心選配的紫砂泥里,有她的心性、情感、審美、追求。古人說:語不驚人死不休,丹青難寫是精神。在尋常歲月的每一個清晨與黃昏,吳淑英與紫砂為伴,朝朝暮暮、尋尋覓覓。在那一把把脫穎而出的壺里,記錄著一個紫砂女的款款深情。
八、點(diǎn)絳唇:云肩倩影
見到顧婷的壺,人們會聯(lián)想起一些美麗的文字,比如玉樹臨風(fēng),比如冰雪聰明。那些壺,有的像美人回眸,洞開明媚笑意,有的像盈盈春水,流溢著婉約清澈。
《云肩三足壺》,像一個宋朝的女子,團(tuán)坐在時光的浮萍上,淺淺地清唱,她鮮亮的眉眼與香草般的呼吸,會讓每一個藏家與茶客心醉神迷。云肩,該是云紋的披肩吧,在一把充滿詩情的紫砂壺上,它就是美麗的韻腳。那壺嘴,仿佛少女朱唇,炫目的嬌艷在圓潤中游弋。壺把,美人腰,也許幾十年,也許幾百年,它一直凝固在一個等待飛翔的姿態(tài)。
顧婷是工藝美術(shù)大師顧紹培的膝下嬌女。和兩個姐姐一樣,她從小就跟著父親,在火與焰交織的窯場上感受紫砂陶器的魅力。一種與生俱來的靈氣,一份常人難得的家傳,還有一份感悟、一雙靈手,都給了她,仿佛她生下來就屬于紫砂。當(dāng)她拿起一團(tuán)紫砂泥,一個在心底萌芽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它婉轉(zhuǎn)的章節(jié),萬千的溫情回旋著從她的指間綿綿溢出。《錦云玉柱對壺》,是顧婷和丈夫湯杰合作的代表作品,一個舉案齊眉的伉儷故事。那一對倩影在凝眸中相互祝福。線條消隱,愉悅的細(xì)胞占領(lǐng)了所有的部落,化作平平仄仄的愛情辭章。鋪砂點(diǎn)彩的壺身圖案,絕不是簡單的生命胎記,而是在沉默了幾萬個冬天后,終于被釋放的春天的詩意,它閃耀著砂質(zhì)的華光,在吉祥的紫色里盡情歌唱?!垛蝗恪罚绷鞒?,跳躍的魚兒,變成歡快的壺鈕。壺身,金色的池塘。在一個明快的陰天,讓我們穿過深深的雨巷,在丁香的微
笑里伸一個舒展的懶腰,舊年的春華已然變成苔痕,只有剪春的乳燕,用癡情的歌吟,書寫著紫砂溫潤的章節(jié)?!堵?lián)璧提梁》,架構(gòu)宏偉之器,有博大的胸襟,包容的氣度。提梁,情深的伉儷相互支撐。十指連心,心心相印。即便是春水老去,即便是秋光消隱,信念的火炬始終高舉。璧玉為證,祝福的鐘聲從天堂冉冉降落。風(fēng)雨結(jié)相知,殊途亦比肩;青山覓桃花,流水寄心簽。功名浮云渡,悲歡若輕煙;從此伴君行,路遙芳草遠(yuǎn)?!镀桨踩缫狻?,少女在暮色蒼茫時分倚門而立,向遠(yuǎn)方的親人送上拳拳祝福。器型如心形花瓶,瓶則平安之諧音,如意飾紋以碎金般的鋪砂點(diǎn)綴,若天上錦云,似禮花綻放,《一路連科》,以“鷺”諧“路”,以“連”諧“蓮”,壺嘴與壺把設(shè)計成夸張的鷺鷥形態(tài),壺蓋仿古時官帽,也是步步高升之蓮臺,壺身用鋪砂的蓮瓣裝飾,中國的隱喻和口彩文化,在這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比水邊的柳還要柔綿,比天邊的月還要清澈,那就是顧婷和她的壺。在蠡河的靜波流淌著青春的華彩的時候,在窯場的烈焰成全了晶瑩的陶器的時候,顧婷用她的壺向平淡的生活致敬,向鐘愛她的壺迷,譜寫著沉甸甸的紫色的華章。
九、念奴嬌:彩練當(dāng)空
那時花開,說的是江南陌上,那嫣紅姹紫、盈盈艷艷的花,遍布在四季的原野。紫砂藝人常常是這樣來感恩的:將那花季的精靈,心手相傳,摶泥成壺。正所謂: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綽約洗鋁華;原本砂器乃素心,芬芳只為報春華。是的,那花魂縱身一躍,羽化而登仙,精脈與氣息,則沁入紫砂壺中,成為紫砂王國中別開生面的一枝奇葩。于是人們把它稱為花器。
高建芳早年拜當(dāng)代花器壺藝泰斗蔣蓉為師。漫長的歲月里,她在恩師的指導(dǎo)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面貌。正如一個高明的畫師,之所以能夠準(zhǔn)確地描繪美麗女人的千嬌百媚,除了嫻熟的技藝,還因為他對女性有著獨(dú)特而深切的感受。高建芳的花器作品《枇杷壺》,壺身為碧綠的枇杷葉片,那綠純粹得讓人陶醉,有一種先聲奪人的驚艷。壺蓋與滴手,設(shè)計成嬌嫩黃色的枇杷果形,那一抹溫暖的質(zhì)感和青澀的光影,仿佛是華美的凝固的詩行。壺把虬枝蒼勁,與其說有一種脫俗的熱烈與奔放,莫如說是對俗世生活的真心贊美。《金靈子》,是仿生象形壺藝中的高難度經(jīng)典作品,那晶瑩的露珠般的質(zhì)感,若不是天生玉成,又是如何妙手所為呢?驚嘆紫砂泥,幻化出霓裳蝶韻,驚嘆一雙手、一顆心。終于知道,紫砂藝人的敏感心靈,比她的技藝更重要。心靈的調(diào)色、板上,赤橙黃綠青藍(lán)紫,誰持彩練當(dāng)空舞?那呼之欲出的色彩,是生命的體驗,是心靈的渴求,是高建芳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紫砂語言,如杜鵑啼血。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寫滿了至真、至美、至愛。
《荷花青蛙壺》,是蔣蓉大師的原創(chuàng)作品。高建芳在師傅作品的基礎(chǔ)上大膽創(chuàng)新,荷花壺身,蓮蓬壺蓋,卷曲的嫩葉卷成壺嘴,毛茸茸的荷枝彎成壺把,紅菱、白藕、烏荸薺分別作為壺的三個底座。那花瓣開得多歡騰啊。紅粉靚梳妝,根底藕絲長;搖曳見風(fēng)姿,國色妒天香。壺的每一根線條都貫通著柔美,高建芳式的柔美。色彩,更是高建芳式的靜美,靈動而不妖冶,奔放而不嬌俗。
在紫砂花器的王國里,高建芳像一只辛勘的蜜蜂,采集著甘甜的蜜汁。作為蔣蓉大師的傳承人之一,她以女性特有的細(xì)心、敏感,以獨(dú)特的審美感受觀察生活,不拘泥陳規(guī),匠心巧用,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用心良苦。那花季的深處,是她的一顆永不懈怠的追求之心。
責(zé)任編輯楊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