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佛門里的姐

2009-12-15 05:37張少中
散文選刊·下半月 2009年10期
關鍵詞:老姐尼姑九華山

我走上前去,輕輕說道:“阿彌陀佛,老姐,我來看你了!”

“啊,是俺弟弟呀?”老尼姑一反誦經(jīng)時的安詳與沉靜,緊緊抓住了我的雙手,一邊搖著一邊連聲說,“你這多年咋不來看我呀,我想你呀!我就你這一個親人吶……”話未說完,這位曾經(jīng)心如止水的老姐竟哽咽飲泣得不能自持,我也激動得淚流滿面。

2007年3月,趁在安徽池州開會間隙,我第10次來到了佛教圣地九華山。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我雖然都曾有幸涉足,但獨對這“蓮花佛國”九華山最為鐘情,因而也去得最多。

而這所有的牽掛、故事和佛緣,都與一位如今已年邁九十高齡,孤苦、執(zhí)拗、命運多蹇的老師太“釋圓空”有關。

1987年10月的一天上午,一位年約七十的老尼姑,在我的好友劉昌俊引領下,來到位于合肥市青年路1號《文化周報》社我的辦公室。只見她一襲半新不舊的咖啡色僧袍,斜挎著和僧袍同色的化緣袋,身高一米六五左右,頭發(fā)剃得光光,說話粗門大嗓。一進門就雙手合十,連喚幾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落座后,昌俊兄介紹說,這位出家人,法號“釋圓空”,家住阜陽地區(qū)利辛縣闞町鎮(zhèn)。若敘起族譜,她還算是你本家的老姐姐呢。

說實話,第一眼見到這位找上門來的所謂“老姐姐”,我印象并不佳——一是不知道她不遠數(shù)百里到省城來認我這個“弟弟”意欲何為;二是她那說起話來旁若無人、聲震屋宇的典型皖北人做派給我?guī)砹藢擂?三是第一次和一位出家的老尼姑面對面交談很不適應——全報社的人都被這位年邁的出家人吸引過來了,他們大約也不曾有過如此近距離觀察一位老尼姑的經(jīng)歷,都有一種神秘感、獵奇心……

果然,這位老姐姐是找我訴冤屈來了。她的冤屈雖無山高,雖沒海深,但還是令我拍案而起!

老尼姑的原名叫張凈真。

解放前,大約15歲那年,為了逃婚,張凈真趁家人看守松懈的空隙,翻窗越墻,連夜跑到距闞町鎮(zhèn)10多里的一座觀音廟里,在住持面前長跪不起,發(fā)毒誓永絕凡塵,削發(fā)為尼,如不收留,以死謝佛。她的不幸遭遇和毅然、決然的態(tài)度,感動了住持,于是連夜為她舉行了神圣的剃度儀式,待次日家人找到她時,已經(jīng)是俗佛兩隔了。后來,她有緣在上海玉佛寺拜當代佛教泰斗“虛云大和尚”為師;1985年,再到北京拜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正果大和尚為師,后在長春磐若寺受戒,成了遠近有名的得道高僧——這是后話。

逃婚是成功了,但1960年,老尼姑頭頂著三四項莫須有的罪名,在高墻內度過了18年的犯人生涯,直至1978年冤案平反。

18年鐵窗閉鎖,對老尼姑來說未嘗不是好事——不僅躲過了“文革”的腥風血雨,同時,她在自己那個中醫(yī)世家積累的點滴醫(yī)學知識也在監(jiān)獄派上了用場,于是她成了一名隨叫隨到、深受獄友們歡迎的“獄醫(yī)”。這樣,在1978年冤案平反后,她被安排在利辛縣闞町鎮(zhèn)衛(wèi)生院工作,成了一名吃商品糧、按月拿工資的正式醫(yī)生。

而此時,她的地主兼工商業(yè)成分的父母及兄弟姐妹或因疾病或因人禍均已過世,孤苦的她則成了鎮(zhèn)政府剛剛歸還的祖上留下的、在闞町的繁華鎮(zhèn)街上那16間門面房的唯一繼承人。

冤案昭雪了,日子安逸了,佛事活動正常了,老尼姑開始琢磨起“百年之后”的事兒來——誰來頂替接班吃商品糧?誰來繼承家產(chǎn)?誰來養(yǎng)老送終……當她把欲在族人或親友中過繼一名晚輩以解決“后繼乏人”的想法公布后,她家的門檻立馬被踏破了,用“趨之若鶩”形容更為恰當——不僅本鎮(zhèn)的沾點邊的張姓人家動了心,就是遠在阜陽、蒙城、潁上、界首、渦陽、阜南……八竿子打不著的,在她受難時連影子也見不到的所謂七姑子、八大姨、表叔二大爺都找上了門,十分強烈地要求把自己的兒子或閨女過繼給老尼姑,并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優(yōu)勢。最終,在族人的攛掇下,本鎮(zhèn)近門兄弟的16歲兒子張大娃勝出。這位幸運兒被張凈真接納為子嗣。老尼姑之所以在眾多人選中認定了大娃,還有一個感恩的因素,據(jù)說張凈真父母遺體下葬時,他父親曾是8位抬棺的鄉(xiāng)親之一。

大半生的冷眼觀世,使張凈真變得異常精明和懂法,她不僅在族人的監(jiān)督下按民間儀式和當?shù)仫L俗完成了過繼儀程,同時還在縣民政局辦理了正式的公證手續(xù)。按當時政策,張凈真退休后,張大娃可以名正言順地頂替她而成為公家人,而且是她全部財產(chǎn)的合法繼承人。

擇吉日,張大娃從他那兄弟姐妹眾多、擁擠不堪的家里搬到了老尼姑那寬敞明亮如同旅館的新家。

自此,張凈真一邊在她篤誠的佛界里神游八極,一邊在人間煙火彌漫下安享天倫了,但命運之神對這位命運乖蹇的出家人進行了又一次致命的捉弄——

原來,張大娃有些心急呢!

大約是在剛剛辦好過繼手續(xù)不到兩個月的一天晚上,張大娃便和老尼姑嚴肅認真地“商量”起她的退休問題來了,理由是聽說頂替政策要變,而政策一變,大娃的接班便成了泡影。

第一次提這個要求,老尼姑沒太在意,因為頂替政策要變的消息她壓根兒沒聽說過呢。

第二次再提,老尼姑在意了,但她裝聾作啞,故意不去接那個話茬兒。

第三次、第四次……老尼姑有點兒反感了,甚至開始生氣了。然而反感、生氣的結果是招致了張大娃及他們家人在長達兩年多時間里由淺入深、由可以忍受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虐待和折磨。

最初是拐彎抹角、指桑罵槐,繼之是惡語相向、謾罵詛咒,再下來則是推搡撕扯、老拳相加了。

最終讓老尼姑不能容忍的,是張家人對她信仰和宗教習慣的玷污。大約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吧,準確地說就是大年初一中午,張大娃給老尼姑端來了一碗餃子,她頓時感動得熱淚盈眶。她很想就此說幾句感激的話語,但大娃放下碗一轉身就跑回堂屋去了。她剛夾起一個餃子欲往嘴里送,突然聞到了一股特別強烈的異味——原來,在幾只餃子的掩蓋下,一坨子堆在碗底的生腐肉赫然入目!那坨黑紅稀爛的生腐肉,沾著骯臟的血水,溢著刺鼻的腥氣,展現(xiàn)著連正常人一看也要作嘔的丑陋。自15歲入佛門60多年來從未沾過任何葷腥的老尼姑,見此惡狀,險些暈倒。那一刻,除了翻江倒海、扯腸刮肚、沒完沒了的嘔吐,連憤怒和悲傷的力氣也沒有了……老尼姑自此大病一場,住院長達半年。

病愈后,老尼姑立即踏上了艱難的上訪、告狀之路。

一開始,有頭有臉的族人以“家丑不可外揚”為由出面擺平這起所謂的“家庭糾紛”,但均遭到老尼姑毫不遲疑的回絕。她要起訴,她要告狀,她要以法律的手段解除繼承關系!

然而,在經(jīng)過長達一年的起訴、調解、審理、法庭調查等法律程序后,法院一審判決結果是:老尼姑敗訴。即不準解除繼承關系!

如此冤情和案由,居然敗訴,天理何在?

走投無路之下,利辛縣一位有著俠肝義膽的人主動為老尼姑出謀劃策——尋求輿論支持,請新聞記者幫忙。

這位古道熱腸之士,名叫劉昌俊。

劉昌俊在縣二輕局工作,既非股長,更非局長,但卻在該縣享有很高威望。一是他乃兼職律師,慣于以法律手段義務為弱勢者打抱不平,常常贏多輸少,多為市井所樂道;二是他喜歡和新聞界人士交朋友,而且毫無功利,重義重情;三是篤信佛教,相信宿命,常掛口頭上的一句話是“人生苦短,吃虧是?!?。

在《安徽日報》資深記者王信和張羅的一次飯局上,我和李瑞等幾位新聞界朋友與劉昌俊相識,從此,劉昌俊便成為我和李瑞兄肝膽相照的摯友,直至他英年早逝。

在昌俊兄的攛掇、引領和策劃下,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接下來的故事順理成章。

1987年9月18日,一篇署名“本報記者張少中”的洋洋千言的新聞稿《老尼姑告狀記》很快在《文化周報》發(fā)表,繼之被《安徽日報》、《安徽青年報》、《安徽法制報》、《阜陽報》、安徽人民廣播電臺等省內外數(shù)十家主流媒體轉載,有些媒體轉載時還特別加上了“編者按”、“編后記”等等,一時間,老尼姑蒙冤的社會新聞“地球人都知道”。

鑒于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輿論的正確監(jiān)督,尤其是新的審理法官在斷案過程中的秉公執(zhí)法,阜陽地區(qū)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老尼姑勝訴。

待劉昌俊再度伴著老尼姑來合肥看我時,她在連呼“阿彌陀佛”之后,表示要真心真意地認我為本家弟弟。她說,我沒有一個親人了,你就是俺親弟弟。從此,老尼姑無論在任何場合下均以“俺弟弟”相稱——直至如今。

官司勝了,但祖居地闞町鎮(zhèn)很難再呆下去,于是,老尼姑釋圓空毫不遲疑的做出了另一個重大決定——

1987年12月的一天,凌晨4點左右,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我驚醒,接著我聽到了老尼姑的聲音:“俺弟弟,快開門呀!”

我暗自一驚,這么早趕來,莫非出什么事了?

待進得門來,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媽呀,總算到家了!”邊說邊放下行囊,脫下僧袍。我用她隨身攜帶的吃飯喝茶兩用搪瓷缸子,給她倒了滿滿一缸子白開水,說:“快坐下喘喘氣,慢慢說?!?/p>

她驚魂甫定,一連喝了幾口水,緊張的神態(tài)才有了緩解,于是,便向我訴說了為什么這么早高價租車跑來合肥的緣由。

自解除過繼關系的司法“戰(zhàn)爭”結束后,她與張大娃及家族勢力又開始了另一場遺產(chǎn)爭奪戰(zhàn)。原本,地區(qū)中院的終審判決書上明白無誤、確鑿無疑的寫著:自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原被告之間的“過繼”關系完全解除,且無任何財產(chǎn)糾葛……但因美夢破滅而惱羞成怒的張大娃及他近門的家族勢力公開揚言,雖然老尼姑官司勝了,但她那16間房子是搬不走的,至少要拿出一半房產(chǎn)改在曾給她當了兩年“兒子”的張大娃名下,否則,她可以把房子燒掉或扒毀,但決不許把房子賣掉。

此議一出,老尼姑慌神了——再打官司,沒那個財力、精力;挺身與張大娃的家族勢力繼續(xù)抗爭,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尋“滅亡”。于是,精明的老尼姑借用了“暗渡陳倉”之計,一邊同張家周旋,一邊在極其保密的狀態(tài)下,同一位在當?shù)乜芭c張大娃家族勢力抗衡的生意人做成了買賣,以比“攔腰斬”還低的價格賣出全部房產(chǎn),而且一手畫押,一手交錢……

說完,老尼姑從貼身處解下一條粗若蟒蛇的腰帶,撕開一頭的封口,提起來一抖,呼啦啦一沓沓10元一捆的大鈔掉在了地板上。她一邊碼著鈔票捆子,一邊絮絮叨叨對我說:“這是9萬塊錢。本來可以賣20多萬呢,但生意人孬得很,欺負人,硬壓我的價,只給這些……俺弟弟你幫我存起來,我要用這錢去九華山上蓋座廟?!蹦┝?又凄凄惶惶地喃喃道,“俺弟弟,你可要好好幫老姐呀,老姐沒家了,沒親人了,更沒退路了。俺就指望你這個弟弟了。”說完,禁不住熱淚長流,感傷不已。

頓時,一種莊嚴和感動的情愫在我的心底涌起,對她來說,是一種信任和依賴;對我,卻是一種義務和責任!

第二天一大早,在銀行開門的第一時間,我陪著老姐把那9萬元現(xiàn)款存進了屯溪路的一家建設銀行,直到親眼看著她把那小小的存折塞進貼身的衣袋我才放下心來。1987年那會兒,9萬元現(xiàn)金的確是一筆驚人巨款呢!

之后,我們又回到我那位于合肥屯溪路的新裝修住宅里,盤腿坐在剛剛油漆的大紅木地板上,開始謀劃在九華山建廟的事來。

那天,老姐跟我說了很多心里話,說她遙遠的家事,說她18年的牢獄之苦,說她一生中遇到的好人和壞人,說她對佛教的信仰和對佛祖的虔誠,當然也說了她因塵緣未了而遭遇的心靈磨難……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走近佛教,漸識佛教,對佛教的清規(guī)戒律、神圣和神秘以及諸多傳說掌故也有了一些由淺入深的了解。

九華山建廟談何容易!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數(shù)游九子,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據(jù)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九華山不僅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國際性佛教圣地,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華山,乃地藏王菩薩道場。中國佛界有四位受到普遍崇敬的大菩薩,各有一座應化度生的道場,于是就形成了了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臺山的文殊菩薩表大智,體現(xiàn)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四川峨眉山的普賢菩薩表大行,體現(xiàn)了佛教重實踐的精神;浙江普陀山的觀音菩薩表大悲,體現(xiàn)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九華山的地藏菩薩表大愿,體現(xiàn)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地藏菩薩曾發(fā)“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宏愿。

九華山開辟為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成為一千多年來僧侶及大眾的朝圣地,源起于新羅國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公元719年,新羅國(即包括今南北韓在內的朝鮮)王族金喬覺,24歲時削發(fā)為僧,于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jīng)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為青陽縣閔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閔氏乞一袈裟地,閔氏自然不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只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后竟遍覆九座山峰,這使閔員外十分詫異,嘆為觀止,由驚而喜,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給“菩薩”,并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師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金喬覺由此佛名遠揚,善緣廣結,許多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禮拜供養(yǎng)。連新羅國僧眾聞說后,也相繼渡海來九華隨侍。閔員外先讓其子拜高僧為師,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至今九華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氏父子。

金喬覺駐錫九華,苦心修煉數(shù)十載,唐貞元十年(794年),于99歲高齡圓寂,其肉身置石棺中3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骨節(jié)有聲,如撼金鎖”。

根據(jù)金喬覺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并稱的地藏應化圣地。歷經(jīng)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迭,九華山佛教至明初獲得顯著的發(fā)展,清代達到鼎盛時期。改革開放后,九華山從“文革”陰影中走出,逐步邁向新的鼎盛期——今存寺廟99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1000人,存真身(肉身)6尊,佛像6300余尊,藏歷代經(jīng)籍、法器等文物無數(shù)……

從九華山發(fā)展歷史和今日之鼎盛中不難得出結論:在如此圣地建寺立廟,就像欲在長安街上蓋座私家小樓一樣,并非有錢就可如愿,哪怕你富可敵國!

雖然,老尼姑最終如愿以償,但個中曲折卻說來話長。

我們第一次去省佛教協(xié)會就碰了軟釘子。

那天上午,我陪著尼姑老姐,一大早就來到了位于合肥市長江路的省佛教協(xié)會。經(jīng)過登記、盤問等入“衙門”必有的環(huán)節(jié)后,終于在一個辦公室見到了一位官員。我代老姐說明了來意。不料,我還沒說上幾句就被那位官員很不耐煩地打斷了,他說,就這么個事跑來說了半天。你們也問問清楚,我們管不管這種事。在九華山建廟,直接去找山上的佛教協(xié)會好了!

我們還想試著進一步打探一下相關的宗教政策時,人家兀自站起身來,說是要趕去開一個什么會,走了。我們只得怏怏離開。

后來,靠了我的新聞界朋友的朋友——一位在省佛教協(xié)會工作的處長的指點和一張便條,我們認識了九華山管委會的葉可信副處長,建廟之事才開始有了進展。

一個周末,我陪老姐姐來到九華山,拜見了葉可信。

那時的葉可信,四十出頭年紀,個子不高。黑而瘦的臉上有一些很有文化的皺紋。說話簡潔、干脆,行為舉止透著干練、親和與儒雅。大約是一直從事佛教工作,常和僧尼居士打交道的緣故吧,老葉和人打照面時并不是一上來跟你握手,而是雙手合十先念“阿彌陀佛”,然后再伸出手來緊緊地握你幾下,從握手的力道便可感知他對人的真摯與熱誠。老葉是個文化人,而且很有真才實學,尤其在佛教文化研究方面堪稱成果卓勛,名聞遐邇。他主編的《九華山佛教文化研究》等專著,對宣傳九華山佛教文化和池州人文歷史功不可沒。他首先把我讓坐在他那簡陋辦公室唯一的單人沙發(fā)里,順手為老姐拉過了一張結實的條凳,然后,親手沏了一杯上好的綠茶,為老師太倒了一杯白開水。

他對我說,你喜歡佛教,我愛讀《文化周報》;我為佛教做事,你為出家人幫忙,也算是個居士,我們惺惺相惜啊。

我說,我怎能攀上居士的邊呀,上九華山還是頭一次呢。

老葉半開玩笑地說,我過去也總以為居士,都是在家修行的人,這話只對了一半。不論信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都可稱為居士。還有隱居不仕的學者、文人,也是居士,如宋朝的大詞人李清照,就自稱易安居士。你是文化記者,寫文章替出家人鳴不平,現(xiàn)在又為釋圓空蓋廟之事專程來到九華,你其實就很有佛緣了。

我們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交談中扯到了建廟的話題。葉可信告訴我,他的朋友已經(jīng)跟他打過招呼了,對釋圓空情況也作了一些介紹,對她既同情也敬重。自己出錢來這佛教圣地蓋廟修佛,這是大功德,我們管理部門理應給予支持。而眼下也正好有個小小的機會,小天臺明心禪林玉佛寺北側,有一片空地,約半畝左右,過去有座很古老的念佛堂,文革時被紅衛(wèi)兵燒了,現(xiàn)在規(guī)劃為建廟用地。只是,目前正式申請要求在此出資建廟的和尚和比丘尼已有五位之多,而且皆為本地九華山的出家人,都和佛教協(xié)會有各種各樣的淵源與關系,競爭十分激烈。而我這里只能為你們做些力所能及的疏通工作。結果如何,很難有確切把握。不過,心誠則靈,事在人為。

接下來,老葉要我以老姐釋圓空的名義,按照他的指點,當場寫了一份建廟申請,然后引領著我和老姐來到了九華山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那梵宮飛甍中的旃檀林寺,拜見了會長仁德大和尚。

60多歲的仁德,身材碩長,法相威凜。那雙稍稍內凹的眼睛里,莊嚴里透著慈祥,平靜中藏著滄桑,讓人感受到佛教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神圣。

據(jù)不少很有身份的“老九華”說,他們雖然多次上山朝佛,都無緣拜見仁德大和尚。而我第一次來九華就能親耳聆聽得道高僧之教誨,這是何等地榮耀和佛緣啊!

葉處長首先介紹了我的《文化周報》記者身份,并說我為釋圓空鳴不平寫的《老尼姑告狀記》反響很大云云。不曾想,仁德說這篇報道他看過,還讓手下人對這起牽涉到出家人的官司給予適當關注呢。他說,佛祖保佑,官司贏了就好。由老尼姑的官司和新聞報道切入,我們的話題自然說到了建廟上。葉處長首先報告了在小天臺重修“念佛堂”過程中五家競爭、相持不下的情況。同時告訴仁德,出家人想著建廟修佛,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其實那些競爭者,都是想先占上地皮再慢慢籌款,這不利于九華山的建設和發(fā)展。

仁德邊聽邊微微頷首。他問釋圓空,你蓋廟的錢準備好了?

我正欲答話,卻見釋圓空已經(jīng)從貼身處掏出了藏放的存折,雙手遞給仁德。大和尚擺了擺手沒有看存折,只淡淡地說,我問問情況再說吧。

葉處長不失時機地示意我遞上了建廟申請書,之后就辭別了大和尚。

兩個月后的一天,我收到了葉處長的一封掛號信,拆開一看,原來是釋圓空的建廟申請已獲九華山佛教協(xié)會批準,同意重修小天臺“念佛堂”,恢復原名“圓覺精舍”,經(jīng)費自理,管理權歸屬九華山佛教協(xié)會等等……

無疑,拿到批文,是個十分重要的開始,但也僅僅是個開始而已。

在人地兩疏的佛教圣地立起一座哪怕很小很小的廟宇,要做的事情真是千頭萬緒、無比繁雜、事倍功半——立項、設計、原材料、工程隊,左右打點、上下疏通、理順關系、佛教規(guī)矩,防雨襲、防盜竊、防偷工減料……真難為了一個70多歲的出家老尼姑!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在老姐姐的懇求下,或出差順道,或請假專程,或休息日搭別人順風車,為蓋廟之事我七上九華。我?guī)缀鮿佑昧烁鞣N社會關系,協(xié)助進行了大量必要的公關協(xié)調和斡旋工作,并為此得罪了九華山那幾位也想在“明心禪林”舊址蓋廟的出家人,但同時我也和宗教界很多人結成了好友,如仁德大和尚,如葉可信處長,如陶光耀君——當年九華山佛教協(xié)會的一位剛出校門的小陶,我每次上山都是他陪伴左右,并不遺余力地為我出謀劃策、奔前跑后的。

經(jīng)過長達3年多時斷時續(xù)的不懈努力,一座上下兩層共400余平方米、名為“圓覺精舍”的念佛堂在九華山小天臺原“明心禪林”舊址上煌煌立起,為佛教圣地平添了又一道風景!

隨著“圓覺精舍”的香火鼎盛,老尼姑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和香火錢,增建了彌勒殿,修通了圓覺精舍至慈藏庵的百米石階,方便了年老體弱的信眾,同時不間斷地為佛像開光、鍍金,使“圓覺精舍”成為小天臺乃至九華山上百座廟宇中小有名氣的一方圣土!

1991年8月的一天,“圓覺精舍”工程即將收尾,我第八次來到九華山。在小天臺那亂糟糟的施工現(xiàn)場,一位亭亭玉立、活潑水靈的年輕比丘尼特別引人注目。她正幫著老師太緊張地忙碌著,汗水從頭頂流向臉頰,把那張紅中透白的瓜子臉浸潤得更加嫵媚和清爽。雖然身上的僧袍已被汗水浸得透濕,但她全然不顧老師太向她發(fā)出的休息一會的“指令”,依然手腳麻利地干著手中的活兒,偶爾抬胳膊擦拭流進眼睛的汗水時,才立直身子停頓一會兒,同時還不忘向老尼姑這邊投來一瞥淺笑。

老姐對我說,這是她新納的徒弟,河南人,法名“應觀”,今年22歲。

趁應觀忙進忙出的間隙,她耳語般斷斷續(xù)續(xù)跟我講了應觀“逃婚”和出家的故事,并說她如何如何喜歡這個新來的小徒弟等等。時隔近20年,應觀的俗名我此刻實難想起。我只記得她似乎姓鄭,老家在河南白馬寺附近的一個僻遠小鄉(xiāng)村。

她出家的動因,和老師太一樣,也是為了“逃婚”。

一天,有錢有勢的村書記托媒婆來到鄭家,提出要和鄭家結為秦晉之好,即讓高中生小鄭嫁給他的獨生兒子。按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人家又是權傾一方的村支書,同時既沒強逼,又沒搶親,很多人家巴不得這門親事呢。但鄭姑娘卻認死不從,她不能接受村支書兒子那天生的生理缺陷——禿頭,那不是一般的禿頭,根毛全無且不說,每到陰雨天三五米之外都能聞到那種嘔人的臭腥味。為了家族平安和父母心愿,鄭姑娘也試圖強抑反感和他相處,并努力培養(yǎng)“革命感情”,但生理反應卻難以控制,每見面一次,必嘔吐一兩天。支書家也深恐負了年輕貌美的鄭姑娘,于是,不惜重金,廣投名醫(yī),但結果是頭越來越禿,味越來越重,鄭姑娘的反應也越來越烈……她唯一的選擇就是遠走他鄉(xiāng),逃離小禿,于是最終在九華山出家為尼。凡間少了一個美貌佳人,我的老姐釋圓空門下則多了一位自甘清苦、勤謹耐勞、善解佛意、廣受愛戴的小徒弟,小天臺“圓覺精舍”更多了一名青燈黃卷下苦讀經(jīng)書的小尼姑……

在九華街長途汽車站那簡陋的候車大廳里,我們即將上車。老師太從她斜挎的香袋中掏出了一個黃布包包,小心翼翼地打開,里面呈現(xiàn)出一串黑紅黑紅的佛珠,說:“俺弟弟,這是老姐給你的,來,戴上。”說完,不容分說地抓住我的左手,親自給我戴在了手腕上?!斑@珠子是俺師傅送俺的,它能保你平安。

“俺知道你心大,要去很遠的地方,這是命。俺啥都知道。

“俺弟弟和善,待人真心,又肯吃虧,不管到哪兒都會有好結果的?!?/p>

又說:“你別太掛念俺,不會有啥事。你這幾年幫我夠多了,謝謝俺弟弟了。有這座小廟,我也能安身了。安頓好工作就給我寫信,有啥事我跟你在信上商量……老姐身體好,我們還能見面?!?/p>

“還是收個徒弟吧,”直到這時,我才突然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話題, “現(xiàn)在條件好了,也很安定,你也這么大年紀了,有個徒弟在身邊,里里外外都方便?!?/p>

“那事不急,我現(xiàn)在還能蹦跶,碰到合適的再說吧。師徒也是前緣所定,緣到了才會有。”

“應觀呢?她不是一直很好的嗎?”我突然又冒出了一句。

“唉,應觀呀……我說了她幾句,就賭氣下山了!”老師太喃喃道,“其實,應觀是個好徒弟……她還給你寫信嗎?”

“沒,再沒寫了,一個字也沒寫!”我說,“她現(xiàn)在在哪兒呢?也沒跟您聯(lián)系嗎?”

“我聽說她去白馬寺了……好了,快上車,人家在催你們呢?!?/p>

“俺弟弟呀,保重!”老師太最后大聲喊著。

車子緩緩啟動,老姐姐還站在那里不停地揮手。

送母親回到阜南縣鄉(xiāng)下老家,我才正式向二老披露了要去海南的消息,并說只是去看看,探探路,想換個生存環(huán)境。

“樹挪死,人挪活,去就去吧?!痹诤芏嗍虑樯弦幌蛄晳T理解我的娘說,“人啥命是注定的。你走的哪一步不都是自己拿的主張,這回也不會有錯。就是海南島太遠了……”末了又補充一句,“老尼姑也說你是南海水命呢?!逼鋵?在九華山上,娘已從老師太的話里聽出了隱隱約約的端倪。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緣生緣滅,像天上的云、山里的霧、水中的萍,時而合,時而分,分合聚散,必有定數(shù),那是天地間的神秘。在短暫的一生中,人與人之間相伴的時日是多么有限!幾次聚散之后,剩下的只有一顆蒼涼、寂寞而孤獨的心了。

珍惜與每一位親人、朋友相處的時光吧,祈盼這人世間不要有太多的別離!寫到這里,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一首名叫《珍惜》的歌:“珍惜青春夢一場/珍惜相聚的時光/誰能年少不癡狂獨自闖蕩……”這是蘇有朋在離開小虎隊出國前留給歌迷、小虎隊、也是留給他自己的一首傾述離愁別緒的歌,旋律是感傷的,歌詞是感傷的,唱的人想哭,聽的人也想哭!

這是一首屬于離別的老歌。

第10次上九華,是時隔整整16年之后,即2007年的暮春時節(jié)。

陪同我前往的則是王有路、章長節(jié)等幾位蜚聲文壇的池州文友。我是應邀來池州參加《澳門月刊·華文百花》創(chuàng)刊組稿座談會的。

這是九華山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山間石坳,垂?jié)緶Y潭遍布;深溝峽谷,流泉飛瀑密排;杜鵑花肆意怒放,鳥家族相互和鳴。

隨著旅游車在彎彎山道上盤旋,佛境山景也在不斷的豐富和變換——或山莊廟宇,或遠峰近樹,或氤氳云氣,或煙火人間……

九華山的山道據(jù)說有99道彎,隨著蜿蜒而上的山路盤旋升高,我對此深信不疑。

說到99,九華山有很多與9有關的內容:99座山峰遍布地藏王菩薩的道場;99座寺廟散落在蓮花一樣的峰尖山坳中;金地藏菩薩99歲圓寂;大愿寶殿里一尊四面地藏王菩薩銅像高度正好9.9米;肉身寶殿前的臺階也是99級;還有,山下柯村的風水寶地上即將完工的地藏王菩薩銅像剛好99米……東崖西嶺,車停之處,我們已來到了海拔600米的九華街。

當我一腳跨進九華山那巍峨的山門,那熟悉而陌生的景物、殿宇和九華天街撲進我的眼簾時,心底頓時生出了無限慨嘆:久違了,九華山!

整整16年了,因天涯奔走、俗務庸碌或其他緣由,我沒機會再來九華,沒機緣晤拜我那位遁入空門的老姐姐,還有小天臺上那座我最想一睹的“圓覺精舍”。然而,“誰知遠客思歸夢,夜夜無船自過湖”啊!

其間,我也曾讓一位去九華山旅游的友人給老尼姑捎過一封便信,但此君所隨旅行團沒有安排去“小天臺”的觀光路線,那封信又被原件帶回。

后來,我按照過去的通信地址給“張凈真”寄過一封平信,但依然是泥牛入海,沒有回音。正常情況下,哪怕她四海云游、五洲布施去了,我相信,她只要看到我的信會立馬跟我聯(lián)系的,難道……

懷揣著忐忑和急切的心情,沿著熟悉的幽徑,我終于來到了小天臺,來到了“圓覺精舍”,來到了我曾經(jīng)十分熟悉的“念佛堂”。

此時,并非九華山旅游旺季,香客較少。念佛堂里僅有一位年約五十的尼姑,不緊不慢很有節(jié)奏地敲著木魚,心無旁騖地誦讀著經(jīng)文。燃燒的檀香溢出了縷縷煙韻。麥克風播放著悠揚舒緩、凈人心肺的佛家樂曲……

我雙手合十走上前去,一聲“阿彌陀佛”過后,作了簡單的自我介紹。

那位中年尼姑聽罷,激動得連聲“阿彌陀佛”,然后告訴我,她叫通遇,是老師太的關門弟子。她說,我早聽說你了,師傅經(jīng)常為你誦經(jīng)祈福呢。老師太說,你是她塵世間唯一的親人,老是擔心這輩子見不著你了。

“怎么會呢?我這次就是專程來看她的!”我急切地問,“老師太呢?”

“回闞町集老家了?!蓖ㄓ稣f。老師太在闞町集郊外原廢廟址上傾其一生的香火錢投資興建了一座觀音寺廟,竣工在即,九華山佛事就暫時交由通遇來打理。

我懸著的心放下來了,千里迢迢奔老姐姐而來雖未能一睹佛面,但我知道老姐還很健康,還可以為佛事不辭辛,還是那樣牽念惦記她的“俺弟弟”。就著念佛堂的香案,我給老姐姐寫了幾句話,并留下了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

辭別通遇時,我說了一大堆比廢話還廢的話,諸如要照顧好老師太了,要體貼這位孤苦無依的老尼姑;要理解一位80多歲出家老人常有的怪癖和習俗,等等,等等。之后,悵然若失地離開了小天臺。

大約十幾天后,在單位辦公室里,我接到了老姐姐的電話。她嗓門很大,語氣急切,第一句話就是“俺弟弟,我總算找到你了呀!”

老姐姐異常激動,說話間幾度哽咽。她要說的話似乎很多,幾乎無我插言之機。深受感染的我,在電話的這頭早已是唏噓不已。

整整16年了,我又聽到了那句只屬于出家老姐獨有的“俺弟弟”的稱謂,耳邊又響起了那高聲大嗓的熟悉的鄉(xiāng)音,心里頓時閃現(xiàn)出那么多有關老姐的一幕又一幕……

我也有千言萬語要說,只是她耳朵背得厲害,在變音的話筒里,任我大吼大叫,喊啞嗓子,她一句也聽不清楚。

我只好“嗯、啊”著聽她沒完沒了的喊訴,最后在電話里承諾,很快就去看她。

2007年5月中旬,“第二屆國際徽商年會”在合肥召開。我以海南省安徽商會常務副秘書長和??诨瘴幕芯繒貢L的身份參加了這次盛會。

會后,邀約了王廣良、章華中、徐玲玲、蔣銀燕、田姍姍等幾位對佛教與我一樣虔誠的在海南工作的鄉(xiāng)友,一同前往九華山。

從合肥驅車,由北向南跨過我國最長的公路橋——銅陵大橋,進入池州地界,穿過青陽縣城,就來到了九華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九華街那一池池荷花,或盛開,或含苞,或昂首,或低垂,讓人目醉神迷,心生愉悅。荷花是佛教的圣物,所以環(huán)形的九華街邊有好多座大大小小的蓮花池、放生池。

記得第一次來九華山時,就對這環(huán)狀的九華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沿街走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原點,只要沿著大街的石板路走,就不會迷失方向。這街的設計是否有什么玄機、寓意,或只是一種巧合,至今也沒弄明白。

九華山的民居和寺廟都沿襲了皖南民居的建筑風格,“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白色的民居、黃色的寺廟、黛色的遠山、碧翠的竹樹,還有隨處可聞的佛音梵韻,讓九華街看起來仙氣飄渺,美妙和諧。化城寺前的月牙形放生池,烏龜、魚鱉成群。

聳立在九華街中心的旃檀禪林,已是今非昔比,在原址上新蓋起三大寶殿——供奉四面千手千眼觀音的大悲樓、供奉華嚴三圣的華嚴寶殿、供奉四面地藏菩薩銅像的大愿寶殿。那幅佛意深蘊的著名對聯(lián)仍懸掛于殿堂的門楣:“庭中花下敘禍福,岸畔松前論醒眠?!?/p>

自九華街搭乘景區(qū)的士(外來車輛一律不準開進九華山風景旅游區(qū))僅僅十來分鐘,就到了小天臺下面。原來,一條新修的高標準水泥路直通小天臺石階下,然后延向九華山縱深。而過去來小天臺,只有沿著一條幽僻陰暗、高低不平的林間小道,得步行五華里,走出一身臭汗。

山谷中,增添了許多錯落有致的白色建筑和黃色外墻的寺廟,云霧彌漫的谷溪澗,充滿了靜寂、神秘和空靈之感。

在沿著那百級石階向上攀爬時,我的心在加速地狂跳。這并非登高所致,而是近鄉(xiāng)情更切的激動。16年前,就是踏著這腳下的石階,我傷感莫名、感慨萬千地離開了小天臺,離開了“圓覺精舍”,辭別了我的釋圓空老姐姐。16年后,我又回到了這煙云氤氳的佛國圣地,回到了九十高齡的出家老姐修行的地方……

離別的日子在惦記和牽掛中一寸寸拉長,重逢的時刻在一分一秒的焦灼等待里姍姍縮短。

我們一行終于爬上了小天臺,來到了我熟悉而親切的“圓覺精舍”。此時,已是上午10點半了。在木魚和誦經(jīng)聲中,我一眼看到了老師太的身影,聽到了她那熟悉的聲音。只見她斜披著繡滿金線的大紅袈裟,環(huán)繞著“念佛堂”正中聳立的地藏王彩塑和“西方三圣”神像轉圜而行。她兩眼微闔,雙手合十,念念有詞:“南無地藏王菩薩……”與16年前相比,她的腰身已經(jīng)佝僂,步履已十分蹣跚了。16年春秋輪回,老師太真的很老了。看來,在滄桑的歲月老人面前,僧俗的“待遇”是完全平等的。16年,不長,也不短,或許不變的,也只有那白云蒼狗和隱約可見的巍巍九芙蓉了……

十幾分鐘后,例行佛事結束。

我走上前去:“阿彌陀佛,老姐姐!”

“啊,俺弟弟呀?”老尼姑一反誦經(jīng)時的安詳與沉靜,緊緊抓住了我的雙手,一邊搖著一邊連聲說,“這多年你咋不來看我呀,我想你呀!我就你這一個親人吶……”話未說完,這位曾經(jīng)心如止水的老姐竟抽泣著不能自持,眼角那串淚珠,正緩緩地、緩緩地墜落在衣襟上。

頓時,我也淚流滿面。

認識她這么多年,這是第2次見她因塵緣之情而如此酸楚,如此感傷。

目睹著姐弟相見、僧俗同淚的感人場面,王廣良諸君也深受感染,徐玲玲教授和她的兩個高徒在不停地擦拭淚眼呢。老師太那位明理解意的弟子通遇,趕緊擰來了兩個擦臉的毛巾把子,分別遞給我和老師太。

落座后,老師太吩咐通遇:“快切西瓜,給俺弟弟他們吃?!?/p>

于是,通遇將浸泡在涼水中的一個大西瓜麻利地搬出、切開,一一遞給客人們。

一塊尚未啃完,老姐又拿上一塊,硬是塞在我的手里。我只有從命。

“俺弟弟還是那個樣兒,就是胖了一點?!彼f,“俺弟媳和孩子都好嗎?”

“都好,都好?!蔽疫吙形鞴线吇卮?。

“俺嬸子身體好嗎?”

“也很好,就是腰直不起來了!”我說,“娘今年82歲了?!?/p>

“我比俺嬸子大6歲,我身體不行了?!崩辖阍捳Z中略帶感傷,“再不來看老姐,不知哪天就看不著了?!?/p>

“咋會呢?你精神著呢。我看呀,你活百歲以上沒問題?!?/p>

這句話她聽著有點兒高興:“那你以后要常來看老姐啊。”

“一定,一定?!蔽艺f,“退休后,我就搬來小天臺,一邊陪老姐修佛誦經(jīng),一邊寫寫文章。”

老姐頻頻點頭,開心地笑了。

中午,在老師太的執(zhí)意挽留下,我們一行在圓覺精舍的齋堂里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別有風味的正宗齋飯。

席間,我即興涂鴉了一首小詩,名曰《重逢》:

小天臺上又重逢,

遠來欲沐九華風。

數(shù)歲暌違情未疏,

百年遙別心亦通。

圓覺精舍念俺弟,

天涯海角惦圓空。

聚散無常有定數(shù),

唯依天籟傳佳聲。

飯后,通遇提議,趁著午時吉刻,讓老師太給大家摸摸頂吧。這種與藏傳佛教類似的摸頂佛儀,是得道高僧給予極少數(shù)香客的一種特殊禮遇。過去我每次上山,老姐姐都是要給我摸頂?shù)?。通遇說,年近九十的老師太是目前九華山比丘尼中年歲最長的一位老活佛,能經(jīng)她親自摸頂,自是幸運有加。

于是,通遇重新凈手焚香,在一旁專司敲磬誦經(jīng)。

老師太則顫巍巍地親自爬上二樓的寮房,取出了她珍藏的上等藏香,給我們每人遞上3根,指點著大家在長明燈上親手點燃,之后,來到佛堂外面的露天香爐前,分別面朝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秉香禮拜。據(jù)說,宏愿,須在這時默默許下,并不出聲的在心中默念三遍方才有效。禮畢,返回念佛堂,分男女三人一組跪在了神案前的蒲團上??谡b經(jīng)文的老師太立在我們身后,有頃,開始用那只瘦骨嶙峋的右手,挨個在我們的頭頂上摩挲、摩挲。瞬間,一股暖流從頭頂涌出,頓時流遍全身,那一刻,除了深深的感動,心中再無他想,或者說如遼遠的星空般圣潔、純凈、高尚……同時,我的身體似乎突然變得輕盈了許多,渾身上下從來沒有那么舒服,那么飄然過。當我站起身看到面含微笑的老師太時,一種神圣又奇異的感覺頓時在心頭涌起,她臉上所散發(fā)出的那種溫煦圣潔的氣息就在我眼前彌漫開來,瞬間我似乎看到了一股汩汩不息的山溪,正靜靜地流向被青草和鮮花覆蓋的無人涉足的叢林深處,流向了無窮無際的遠方,悠遠、溫馨、安靜、平和。

跪在我身旁的王廣良兄,也許是觸發(fā)了自幼失怙的傷感,突然淚流滿面,飲泣連連。

一向舉止沉穩(wěn)、不茍言笑的官員章華中君,此刻更是一臉的莊重、肅穆和虔誠。

在車上連話都不想說的蔣銀燕,從老師太摸頂?shù)哪且豢唐鹁耦^就上來了,待摸頂一畢,她馬上回復到了原本的模樣——有說有笑,活蹦歡跳,拉著老師太的手問這問那,興趣盎然。或許,老師太的慧眼看出兩位年輕美女前程的不可限量,她特意取出用黃綾包裹著的兩串佛珠,分別送給銀燕和姍姍,并親手給她們戴在了手腕上……

下午,廣良等諸鄉(xiāng)友去游覽廟堂、燒香拜佛了,我則留在小天臺和老姐姐敘家常。

“我不讓俺弟弟走,我有話要跟他說哩?!崩辖愀嬖V我的朋友們。

她首先跟我說起了在闞町建廟的前前后后——

安徽利辛縣闞町,是名聞遐邇的一座古鎮(zhèn)和商埠,素有“小蚌埠”之譽。

鎮(zhèn)外十里許,有一座香火旺盛的觀音寺廟——70多年前,現(xiàn)在的老師太、當時年僅15歲的張凈真,就是在這座寺廟剃度出家。戰(zhàn)亂和“文革”,使這座曾經(jīng)福佑一方的神廟日漸傾圮,最終變成了一片亂草瘋長的荒坡地。隨著當?shù)亟?jīng)濟的繁榮和文化的發(fā)展,重修寺廟的呼聲日高,于是,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政府與縣宗教事務局共同促成了再建“觀音寺廟”的盛事。修寺造佛,政治性、文化性、社會性、信眾性、宗教性五性俱全,因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經(jīng)不住家鄉(xiāng)父母官的三請四邀,加之她對這座古老寺廟的深深情緣,老師太在85歲那一年再度“出山”——帶著她普度眾生、慈航永續(xù)的宏愿,帶著她70年精勤參修廣結的善緣,歷經(jīng)4年之久,一座莊嚴恢宏的大廟在古廟址上,不,在年邁老師太的心頭重新立起……

聽著她的述說,看著她滄桑的面容,想象著建廟的艱辛,我在心里暗自感嘆著:“老姐姐呀,盛世修佛雖是大德,但你畢竟是九十高壽、頤養(yǎng)天年的老師太了,還去逞這個強干啥呢?”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隱憂,朗聲說道:“俺弟弟,老姐也不是非去建那個廟不可,俺看著那片廟地荒廢在那里沒人管心疼人啊。而且老家燒香拜佛的人都要跑很遠的地方去。唉,大廟總算快建好了,后年開光,俺要辦得熱熱鬧鬧,要讓老家的鄉(xiāng)親和佛徒信眾看看你老姐的本事。到時俺弟弟一定要來呀,俺要把你的名字鑄在開光紀念寶鼎上。”

“這么大的事,我當然要來?!蔽艺f。

老姐告訴我,為建這個觀音廟,花光了她一生的積蓄,現(xiàn)在還欠著人家不少的債。她拿出了一個鼓鼓囊囊的黑色拉鏈包,里面裝著全部建廟開支票據(jù)和經(jīng)濟來往賬冊。她把那些大小不一、揉揉巴巴、窩在一堆的各種紙頭攤在案幾上,讓我?guī)退稽c一點的伸展、折疊、歸類,同時還要我把一張張字據(jù)上的文字大聲念給她聽。她思路清楚,記憶力也好,只是老眼昏花,看不清字跡了,但對于紙條上的一筆筆賬目基本上心中有數(shù)。對有些字據(jù)的出處和所列項目說不清楚,苦思冥想了半天還是不甚明了。她不時大聲喊叫著:“這張是假的!”或者說,“這條子上的數(shù)字跟我付的現(xiàn)錢不一樣!”最后干脆一股腦說:“孬種,孬種,這個某某某是孬種!我要告他去!”

待她稍微平靜了,我說:“老姐呀,也別太較真了,這么大的工程,這么長的時間,有些賬是沒法算清的,也沒必要一針頂一線。大廟立起來就是功德圓滿了。要算就算這個大賬。要感謝所有幫你修佛建廟的有緣之人?!?/p>

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嘆息著說:“好吧,俺弟弟說的,俺聽。”說這話時,老師太的臉上布滿了無奈和沮喪的表情,“其實,俺原先還想讓你來幫老姐打官司呢,告那些沒良心的人!”

晚上,在圓覺精舍門前那片空闊的露天場地上,通遇早早就擺好了兩張山木粗條凳,并備好了茶水。老姐姐懷里抱著那只調皮的大白貓,拍著逗著哄著,儼然像個含飴弄孫的慈祥老外婆,和下午對賬時喜怒無常的釋圓空判若兩人。

16年天涯飄泊,我有許多的甜酸苦辣要向老姐述說。但我首先告訴了她我去白馬寺拜謁應觀的經(jīng)過——

在收到應觀那封情感表白的信后,千不該萬不該的或者說基于對她的一種責任心吧,我竟把此事告知了我的老姐、她的師傅釋圓空。偏偏我的出家老姐十分耿介,一怒之間竟把應觀趕出了山門……

1998年10月,我利用出差河南的機會,專程來到白馬寺參觀旅游。我之所以選擇這條旅游線路,潛意識里大約就是想順便看看應觀。當我走遍了白馬寺所有佛殿,最后隨著人流來到一位手敲木魚、口誦經(jīng)文的年輕尼姑面前時,一眼就認出了7年后并無太大變化的應觀。我擠到她面前,按照佛教的規(guī)矩,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然后輕聲喊道:“應觀師,你好啊!”

應觀微啟丹目,似乎很不經(jīng)意地掃了我一眼,但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間,驚訝的表情陡然布在了臉上。但這種表情倏忽即逝,立馬又閉上了雙眼,然后繼續(xù)誦經(jīng)。只是,她誦經(jīng)的雙唇開始哆嗦,眼角也有淚滴溢出,敲木魚的頻率很明顯地加快了……

我趕緊識趣地轉身,頭也不回逃也似的走出了香煙繚繞的廟堂,離開了白馬寺,告別了永遠的僧尼——應觀師……

五月的九華山之夜,月光如水,柔風陶心,天籟醉人。

十一

次日一大早,在返程途中,我和廣良兄等一行來到了九華山柯村景區(qū),順道朝覲觀瞻了傳說中在建的地藏王菩薩銅像。

從九華山腳下算起,距柯村約有五六公里路程。

進入柯村景區(qū)的時候,透過車窗,我們便遠遠看到了那高大巍峨的銅像造型。冉冉的旭日從銅像的背后升起,巨大的剪影更彰顯出菩薩立像的威儀和神秘。來到工地臨時大門口,一位40多歲、舉止儒雅的先生主動迎了過來,操著濃重的皖南口音,問明了我們的來意,熱情地說:“歡迎各位光臨?!闭f畢,親自拉開了簡易的鐵門,讓我們的車子開了進去。

乍見之間,對這位中年人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之感,但一下子又想不起在哪里見過。

停車后,他親自引領著我們向大佛走去。

“我姓陶,是大銅像工程部的負責人……”他自我介紹說。

一個“陶”字剛出口,我記憶的屏幕豁然開啟:他不就是當年九華山佛教協(xié)會那位剛出校門的大學畢業(yè)生陶光耀嗎?他不就是那位為老姐蓋廟之事跑前跑后、做了許多溝通協(xié)調工作的小陶老弟嗎?通過他,我認識了那么多佛界高僧,諳熟了那么多佛門的清規(guī)戒律……不待他再說下去,我興奮地接上了話茬:“您是陶光耀吧?”

“是呀。你……”他一時愕然。

“我是張少中呀!”接著,又補充一句,“當年的《文化周報》記者。”

“啊,是你老兄呀!”光耀上前緊緊抓住我的手,連聲說,“想不到,做夢也想不到你來了!”又說,“一下子沒認出來,罪過、罪過!”

20年的別后重逢,柯村景區(qū)的意外巧遇,使我們充滿了共同的驚喜和感奮。同來的幾位鄉(xiāng)友也對這片陌生之地陡增親近之感。

“我們先朝拜大佛,回頭再好好敘敘?!惫庖f著,便當起了導游,帶著我們慢慢向大佛走去。

他指著高大腳手架圍裹著的在建大佛說,這尊比丘立像,全稱叫“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露天銅像?!备?9米,與九華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歲的寓意相一致,比江蘇的靈山大佛還高出11米呢。選仿金銅鑄造,為國內第一座仿金銅佛像。全部工程占地約2平方公里,由“地藏菩薩大銅像”、“八功德水廣場”、“佛教博物館”三個主體工程和“九華山佛學院”、“萬佛園景區(qū)”、“養(yǎng)祿場”等若干附屬工程組成。大佛右手執(zhí)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背靠獅子峰,西向九華河沖積平原。由于選取的角度十分巧妙,每當太陽升起時,從正面看霞光萬道。根據(jù)專家測算,每年的春分和秋分那一天,大銅像肩部以上還將有神奇的“佛光”顯現(xiàn)……光耀生動有趣的介紹,使我們對腳下這片佛門圣地頓生敬畏。

光耀告訴我們,現(xiàn)在正進行到錫杖安裝階段。錫杖空間高度98.36米,直徑1.45米,向西北方向傾斜3.6度,重達110余噸,只有底部和中間兩個固定點,吊裝和安裝都很復雜,是整個工程難點中的難點。

“菩薩保佑,錫杖安裝得還算順利,正常情況下九月初可以安裝完畢。接下來就是貼裝銅壁板和精修、防腐、油漆等掃尾工作。根據(jù)工程建設總進度安排,將于明年完工,2010年擇日舉行開光大典。到時我邀請少中兄來觀禮哦。”

我說:“這是千載難逢的盛事,但愿我能有這個幸運。拜托,拜托!”

說話間,我們已走到了銅像的基座下面。仰視尊容半掩的“高”僧,已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氣度不凡的法相……

回到光耀的辦公室,他親自為我們每人沏了一杯上好的綠茶,茶很濃,很熱,也很香。小陶說,這是“九華佛茶”,過去叫“金地茶”,相傳為金地藏攜來種在神光嶺之南,云霧滋潤,茶味殊佳。金地藏在九華山提倡種茶、飲茶、從佛法,是“茶禪一味”的倡導者。接著,光耀信口朗誦了金地藏的一首《送童子下山》詩以印證:“……空門寂寞爾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愛部竹欄騎竹馬,慣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澗底休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p>

原來在這佛教圣地,無處不閃耀著佛文化的圣澤與光華。

光耀簡略介紹了他的境況。自大銅像工程開始籌建,他就從佛教協(xié)會調過來了,在工程部當個小頭目,雜事很多,根本沒時間看書寫文章。當年的葉處長幾年前就退休了,住在池州。他現(xiàn)在還堅持寫文章,研究佛文化和池州的人文地理,經(jīng)常出書、獲獎,日子過得非常充實。他的二兒子葉青現(xiàn)在也在九華山管委會工作,級別好像已經(jīng)趕上他老子了……

臨別時,光耀送了我一本書:《永遠的懷念——仁德大和尚圓寂周年紀念畫冊》,圖文并茂,至此我才知道,我所熟悉并無限景仰的仁德大師已于2001年8月23日駕鶴西去了。我翻讀了雜志上葉可信處長親自“操刀”撰寫的一篇“前言”:“……蓮花佛國的一草一木、一點一滴,都凝聚著您的智慧和汗水。您是對九華山佛教、安徽省佛教乃至中國佛教有著特殊貢獻的當代著名高僧。‘仁有般若志,德蓋九華峰?!?/p>

聽著小陶的敘述,看著雜志封面上仁德大和尚那慈祥智慧的眼神,我突然覺得,人生亦如仁德大師的目光一樣深邃和無際。

仁德師,今生,我雖然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個匆匆過客,更是只有短暫的一二次邂逅,但這是否孕育于前生的緣分?究竟是“有”還是“無”?人,若真能轉世,天地間若真有輪回,那么,仁德師,我們哪生還能得見?

十二

2009年3月16日,中午12時左右,不知為何,一陣莫名的心煩意亂之后,我突然覺得特別惦記老師太,特別想跟她通個電話。

于是,我打開了手機,一頁頁翻查下去,很快,找到了老師太的號碼。我正要按下第一個號碼時,突然,一個電話插了進來。

“喂,我是華中,”電話那頭傳來了三亞市海洋漁業(yè)局局長、我的摯友加老鄉(xiāng)章華中的聲音,“我在九華山小天臺。我和老師太在一起。老師太想跟你說話?!?/p>

那邊,老師太接過了手機。她說:“俺弟弟,你啥時來呀?有事等著你來呢……”

她的耳背似乎又加重了,任我怎么叫喊總也聽不清半句,于是,電話又交給了華中。

華中說,他是出差安徽順道去九華山的。就在我正要給老師太撥打電話的那一瞬間,他恰巧就在小天臺的圓覺精舍,恰好就在老師太的身邊。他說,老師太非常希望我去看她,好像有什么重大事情要對我托付。華中說,老師太在與我通話的一剎那,又淚眼婆娑、聲音哽咽了。

這天,是農歷二月十九,傳說是觀音菩薩的誕生日,民間俗稱“觀音會”。

與章華中通話不久,利用周末,我不遠萬里專程飛到合肥,又驅車來到利辛觀音廟,和老師太進行了一次短暫的晤面,同時接受了她的鄭重囑托——在她百年之后,一定要舉辦“坐缸”儀式。她說:“俺弟弟呀,俺就你這一個親人,這事只有靠你了。到時候你一定要為老姐做主啊?!?/p>

認識20多年來,她是第一次跟我談論關于“死”的話題。

所謂“坐缸”,是佛教的一種特別的裝殮方式。和尚或尼姑圓寂之后,依其生前要求,將遺體擦洗干凈,盤成跏趺式裝殮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遺體的周圍塞滿上好木炭,直至頸項。頭腦部位則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蓋涂以黃泥密封,置陰涼通風處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絕空氣,木炭汲取遺體內的水份使之脫水干癟。三年之后開啟驗視,如保存完好,就在肉身上鍍金,然后放在大殿里供游人朝拜。倘發(fā)現(xiàn)遺體腐爛,再迅即將陶缸合上,把底部的發(fā)火孔掏開,引燃木炭火葬。

九華山僧尼生前都可以選擇是否做缸,但并不是3年后開缸都能成為肉身,只有極少的僧尼才能如愿——那就是修成正果,成佛成仙了。

人死之后是要腐爛的,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然而人死之后又是可以不腐爛的,這種奇跡在九華山的修行者中便屢有發(fā)生。自唐代至今,九華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14具肉身,其中13具為和尚,1具為尼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壞了8尊,現(xiàn)在只剩下了6尊。

最早的一尊,即是地藏王菩薩——新羅國王子金喬覺的真身。唐貞元十年夏,大師99歲無疾而終,弟子們遵囑將遺體裝殮于石棺中,3年后開啟,容顏如生,遂認為他是地藏菩薩降世,鍍金供奉。這尊真身據(jù)說是安放在神光嶺肉身塔下面,原來還有暗道能通往塔下,但暗道因年久失傳,又不能開塔,所以今天那真身也無法得見。

留下肉身的尼姑,法號仁義,俗姓姜名素敏,住持九華山通慧庵。1995年11月28日85歲時圓寂,其徒思善遵囑將遺體坐缸存放,1999年1月開缸,肉身完好,于是鍍金供奉。比丘尼成金剛不壞之身,惟九華山獨有,引起社會轟動。

佛門所謂的“肉身”是指“全身舍利”。舍利可分為碎身舍利和全身舍利,碎身舍利是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圓寂后火化所形成的結晶體,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為骨舍利,赤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發(fā)舍利,也有雜色的,那是綜合而成。全身舍利即是高僧圓寂后,其肉身常保原形甚而栩栩如生。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的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全身舍利,我們也常尊稱為“肉身菩薩”。

如此囑托,我深感使命之神圣。

尾聲

佛緣二十年,十上九華山。

心通釋圓空,情寄念佛庵。

仰望廟堂高,神系江湖遠。

何須真剃度,修心即成仙。

因了老姐釋圓空的塵緣,使我與佛門結緣,并12次恭上九華山,匆旅屐痕間使我有了漸次的靈醒和禪悟,更開啟了一個凡夫俗子的佛根心智。

每一次在圣境行走,心,變得空曠而寧靜。在茫茫人海中,今生的六道輪回使我們有緣相逢,成為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事朋友、鄰居親朋、合作伙伴、競爭對手……真是萬分的不易啊。既如此,我們就應該用一切寬厚、良善、包容、悲憫的菩薩心腸,善待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甚至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的人——給他們快樂。

20年了,我的老師太,我多想叫你一聲“姐”,我的“老姐”,我親親的佛門里的“姐姐”啊……

2009年5月于???/p>

(責任編輯:蔣建偉)

猜你喜歡
老姐尼姑九華山
難忘的九華山之旅
作品三
九華山風景區(qū)最大承載量測算研究
暴力老姐
雖然我顏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雖然我顏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雖然我顏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的規(guī)劃設計——以九華山風景區(qū)總體規(guī)劃為例
臭美老姐那些事兒
臭美老姐的那些事兒
永福县| 洱源县| 胶州市| 阜南县| 循化| 贵港市| 云梦县| 全椒县| 天镇县| 蒙山县| 大厂| 潢川县| 习水县| 柏乡县| 安福县| 色达县| 青铜峡市| 台安县| 南汇区| 玉环县| 宣恩县| 洛南县| 元朗区| 崇礼县| 宁晋县| 新竹县| 神木县| 会同县| 普兰店市| 城市| 荣成市| 太湖县| 镇坪县| 远安县| 中西区| 自贡市| 化德县| 海伦市| 慈溪市| 林甸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