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院生
內蒙古自治區(qū)
內蒙古自治區(qū)西起97°12′E,東至126°04′E;南起37°24′N,北至53°23′N。內蒙古自治區(qū)大部分為內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帶,水土流失較嚴重。
內蒙古自治區(qū)由于地域遼闊,所處緯度較高,東西跨經度廣,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從東北向西南全年太陽輻射量逐漸遞增,降水量逐漸遞減。
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邊緣的大興安嶺山地,降水較多,森林茂盛,但因多年采育失調,森林覆蓋率日益下降。中部的多數(shù)地方水草豐茂,是廣闊的草原牧場,畜種齊全,古老品種(如蒙古馬等)和地方優(yōu)良家畜品種兼?zhèn)?如三河牛、三河馬等)。陰山山脈是我國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陰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溝渠縱橫。素有“塞上米糧川”之稱。甜菜是內蒙古的優(yōu)勢作物。自陰山向西,氣候干旱,沙漠面積較大。
內蒙古自治區(qū)有蒙古、漢、滿、回、鄂倫春等lO多個民族?!皷|林西鐵遍地煤”是內蒙古自治區(qū)資源與工業(yè)布局概貌,主要礦區(qū)有白云鄂博稀土礦和霍林河、伊敏河、元寶山、準格爾、東勝等煤礦。
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為呼和浩特,邊境口岸城市有滿洲里、二連浩特,鋼鐵工業(yè)城市有包頭。鐵路干線有京包、包蘭、集二和京通等。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位于東經104°17′~東經107°39′,北緯35°14′~北緯39°23′之間。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賀蘭山縱貫西北,六盤山綿延南部,黃河流經中部,沿岸形成銀川平原。寧夏平原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發(fā)展成了灌溉農業(yè)區(qū),是寧夏的商品農業(yè)基地,被譽為“塞上江南”。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胡麻等。灘羊和枸杞遠近聞名。賀蘭山的山脊是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外流區(qū)和內流區(qū)的分界線,山中有豐富的煤炭等礦產資源。主要鐵路干線有包蘭鐵路等。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我國回族的重要聚居區(qū)。
西藏自治區(qū)地處東經78°25′~東經99°06′,北緯26°50′~北緯36°53′之間。西藏自治區(qū)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喜馬拉雅山脈蜿蜒于西藏高原的南側,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中尼邊界上。
高原上河湖眾多。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水量豐富,僅次于長江和珠江,而水能蘊藏量僅次于長江。雅魯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帶,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農業(yè)區(qū)和商品糧基地,素有“西藏糧倉”之稱。也是自治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主要農作物有青稞、小麥、玉米、油菜、豆類等品種。西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湖泊密集區(qū),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shù)量最多的高原湖區(qū)。
西藏地熱資源豐富。羊八井地熱田聞名全國:太陽能豐富,是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qū),拉薩有“日光城”之稱。
氣候為高寒的高山高原氣候。這里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氣溫偏低,日溫差大;全年分為明顯的干季和雨季;氣候類型復雜,垂直變化大。
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qū)。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雪域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是西藏重要的旅游資源。西藏名勝古跡眾多,布達拉宮是西藏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位于我國西北邊陲,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qū),為“亞歐第二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地形地貌可概括為“三山夾兩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昆侖山,天山橫亙中部。阿爾泰山與天山中間夾著準噶爾盆地,天山與昆侖山中間夾著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盆地中部,是我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在新疆東部有吐魯番盆地,最低點-154米,是我國海拔最低的地方。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
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新疆降水稀少,蒸發(fā)旺盛,因此,綠洲是其主要農業(yè)區(qū)。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棉花、甜菜和瓜果。新疆的特色農產品(如哈密瓜、吐魯番葡萄等)譽滿國內外。棉花占全國總產量的40%以上,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之一。新疆是全國五大牧區(qū)之一,天然草場總面積僅次于內蒙古,居全國第二。
新疆石油資源量208.6億噸。占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資源量為10.3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新疆油氣勘探開發(fā)潛力巨大,遠景十分可觀,主要油田有塔中、塔北、克拉瑪依等。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位于東經104°26′~東經112°04′,北緯20°54′~北緯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全區(qū)中部。廣西區(qū)位優(yōu)越,是西南地區(qū)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國西部資源型經濟與東南開放型經濟的結合部。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廣西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山多地少。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山地環(huán)繞,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中部較寬的平原有潯江平原、郁江平原等。這里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是糧食和甘蔗的主要產區(qū)。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天時間長、氣溫較高、降水多,冬天時間短、天氣干暖,年平均氣溫21.1℃。年均降雨量1835毫米。廣西河流眾多,水力資源豐富。
廣西是全國著名的巖溶地區(qū)之一,喀斯特地貌廣布,區(qū)內處處有奇峰秀水,洞幽石美,景色秀麗。
廣西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世居有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彝、水、仡佬等少數(shù)民族,其中壯族人口1500多萬人,是區(qū)內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