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入
摘要《變形金剛2》在非結構性要素中糅合了各種商業(yè)元素。片中敘述是為華麗的造型服務來迎合人們的視覺需求,同時又要考慮到通用的商業(yè)利益以及美國的超級大國形象,充斥著生硬的銜接和邏輯的扭曲,這是消費文化壓倒了審美文化的表現(xiàn)。時代呼喚“審美”的藝術,呼喚永恒的價值和典范的意義。
關鍵詞消費文化;審美文化;意識形態(tài);商業(yè)元素
《變形金剛2》結構簡單,糅合了很多商業(yè)元素。該片以刺激感官、促進腎上腺素分泌、為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巨大利潤為目的,消費文化完全壓倒了審美文化,甚至徹底消解了審美文化。并且片中還以純感官的快感掩藏了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tài)輸出的事實,有霍克海默、馬爾庫塞、弗洛姆所說的“控制文化”“操縱文化”的嫌疑。下面將對電影的結構和要素一一進行剖析,以說明影片如何掩藏其意識形態(tài)、如何將商業(yè)元素融入其中的。
一、影片主要結構分析
正派:博派(擎天柱和他率領的汽車人)、人類男女主角、美軍和其他多國部隊。
反派:狂派(威震天和他的主人墮落金剛帶領的霸天虎軍隊)。
主要行為:拯救與打斗。
故事內容:反派主角威震天復活一次,正派主角擎天柱死而復生一次,人類男主角死而復生一次。
故事經(jīng)過:正派打敗反派,反派復活復仇,反派先占據(jù)上風。最后正派打敗反派。
故事整體結構:正派戰(zhàn)勝反派。
二、其他非結構性要素
結構與非結構要素之間,不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非結構性要素是附著的,不影響整個事件的走向的。整個《變形金剛2》的非結構性要素,主要是以吸引觀眾為目的、宣傳美國文化與強大軍事實力、糅合了多種商業(yè)元素的非必要性添加元素。
1愛情——平衡砝碼和潤滑劑與暴露敘述者的粗糙
男主角和女主角深情對視、女主角吃醋后在打斗中的爭吵中流露的信任、逃命時同生共死的情誼和溫情的安慰,“我愛你”的穿插、二人深情擁吻的片尾,愛情貫穿始終,詮釋了“鐵血柔情”這個詞。
但片中有一個片斷:男主角被炸死之后,女主角驚惶地趴在他身上,一遍一遍地哭喊“我愛你”也不能將他喚醒。是超級領袖要他為擎天柱而戰(zhàn),他才醒過來。所以愛情不是本片的主題,而是片中的平衡砝碼和潤滑劑。飾演女主角的梅根·福克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說過:“拍這部片不需要演技,反正導演麥克爾·貝只在乎特效?!?/p>
心跳停止,生命特征消失過后的復活,讓敘述者的痕跡暴露出來。電影世界不等于真實世界,但與真實世界有很多觸點。雖然汽車人和霸天虎在現(xiàn)實世界里不存在,但影片前面的邏輯一直能貫通:汽車人像人類一樣會死會受傷,會哭會流鼻涕;男主角就是普通人,是血肉之軀,愛著女友愛著父母,被打了會受傷爬不起來,傷重了會死。到這里男主角突然自己活過來了,因為不知在何處出現(xiàn)的超級領袖的幾句話。在電影敘述虛構的框架中,貫通的邏輯讓人們相信故事是真實的;在邏輯不合理的時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但男主角必須復活,這是故事發(fā)展的需要。無異于敘述者讓他復活。作為影片的粗糙之處,再多的精湛的特效都無法掩飾。
2英雄——“美國強大的力量伴隨著巨大的責任”
人類男主角與汽車人共同拯救太陽。以國家機器為后盾、作為美國中產(chǎn)階級白種男人的代表的男主角的勝利就是美國救世精神的勝利。與之相呼應的內涵是“強大的力量伴隨著巨大的責任”“美國的創(chuàng)立和存在就是為了把民主授權給個人”,作為世界惟一超級大國,片中透露的意識形態(tài)是:相信美國必須拯救世界,公眾有難就是超級英雄挺身而出的時候。
3美女——感官沖擊強烈的致命吸引力
女主角出場時性感地趴在摩托車上——這個意象是好萊塢影視作品中的經(jīng)典造型,摩托車的起伏讓女人曲線畢露。女主角戶外脫衣?lián)Q裝;蛇蝎美人艾麗絲野性熱辣、主動獻身,給人感官沖擊強烈。獨立的個性、火爆的身材、矯健的身手、生死相隨的深情,這種類型的女性在商業(yè)文化中廣受歡迎。
4名車——對汽車文化的向往和濃厚的懷舊情緒
70、80后是電影消費的主力,這一代人又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家用汽車很少見,培養(yǎng)出一代人對以汽車為表征的西方物質文明的向往。20世紀80年代《變形金剛》動畫片進入中國,結合汽車文化和英雄主義情結,熔鑄成童年不褪色的記憶。隨著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汽車步入了人們的生活,并有由“奢侈品”轉變?yōu)椤吧畋匦杵贰钡内厔?。人們對高端車型逐漸了解,但高昂的價格仍讓普通市民可望不可即?!蹲冃谓饎?》在中國上映后內地總票房已經(jīng)超過3億元人民幣,和它迎合了人們對汽車的鐘愛及童年的懷舊情結密不可分。另外,通用的商業(yè)需求對《變形金剛2》的影響也頗為顯著。片中Beat與Trax這對“活寶”極其搞笑,戲份很多,這兩款車是去年亮相的兩款小型雪佛蘭概念車,由此也可以看出通用對這兩款小型車的重視。而救護車悍馬H2,由于通用汽車宣布和騰中重工已就出售悍馬事宜達成備忘錄,悍馬的鏡頭在片中一閃而逝。
5武器——美國軍事力量秀
這部電影是有史以來美國海、陸、空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最大的一次聯(lián)合拍攝行動的結果。五角大樓給拍攝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不僅讓劇組使用白沙導彈試驗場,而且還讓他們跟隨戰(zhàn)斗機從空中拍攝。拍攝中直接動用的資源大致有:2架A-10戰(zhàn)機、6架F-16戰(zhàn)機、10輛裝甲悍馬、“金騎士”軍方跳傘隊、2輛M1A2坦克、2輛M3A3坦克、2輛自行導彈發(fā)射車、2輛裝甲車、白沙導彈試驗場、軍用炸藥和炸彈,以及休假的軍人。五角大樓同時要求這部電影為美國軍方塑造一個良好和正面的形象。通過一部影片,美軍充分展示了先進的武器和裝備,炫耀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同時,又滿足了男性觀眾對武器的喜愛之情。
6宏大的文化背景——視聽品質的符號
片中從上海街頭一直打到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這部電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看點,有的戲份甚至是在金字塔塔身上拍攝的。七個大機器組成的大力神攀上金字塔,美國海軍就用軌道炮連大力神帶金字塔都給削平了。場景真實,表現(xiàn)出來的破壞力異常強大,房倒屋傾,硝煙彌漫,視覺效果華麗壯觀??吹焦爬系奈拿髟跉缧缘臎_擊中傾頹,奧迪R8被一切兩半,紐約巷戰(zhàn)中大廈陵飛,的確很有視覺快感。
7家庭倫理——與故事主要情節(jié)完全不發(fā)生關聯(lián)
母親對著小鞋子抹眼淚、父母旁敲側擊希望男女主角分手、母親去學??赐麅鹤訒r向大學的女生推銷兒子。危急時刻,男主角為救父母打算交出原能矩陣,父親怕兒子遭遇不測叫兒子自己逃走。暫時脫險后,父親堅持要男主角跟他一起離開,而母親勸阻丈夫,讓兒子能前去搏命。一家人相親相愛,但家庭生活與故事主線不發(fā)生聯(lián)系。
8友情——搞笑和簡單的處理
大黃蜂的眼淚與男主角的溫言軟語,以令人發(fā)噱的方式出現(xiàn),達不到感人的效果。還有擎天柱甚至為救男主角而死,屬于劇情設定,但片中男主角對此表現(xiàn)甚少。
9戲劇沖突——生硬地攀附在故事結構外部
(1)正派內部沖突——人類和汽車人的沖突:在打敗威震天之后,一群官僚索要先進技術未果,認為汽車人已經(jīng)失去利用價值,而將其留在地球,只會給地球帶來災難,便試圖將其趕走。敘述者就讓正派拯救太陽,以名正言順地留在地球,完成正面人物的功能。
(2)男主角自身的沖突:男主角想做個普通人,不愿再卷入爭斗中。關注個體、關注人性,是電影的一個永恒主題。但男主角的性格刻畫并不深入,這種矛盾(做普通人與和汽車人一起戰(zhàn)斗的矛盾)沒有必然性,他既沒有心理創(chuàng)傷也沒有切膚之痛,對反派既不恐懼也并非對汽車人產(chǎn)生了嫌隙,僅僅是不想去做罷了。這里不存在艱巨的選擇,不存在內心的斗爭。
10喜劇因素——美式生活方式的愉悅
男主角母親的直率表情、雙胞胎車之間的爭吵打鬧、男主角母親向大學女生推銷兒子、大黃蜂對和男主角在一起的其他美女的惡作劇、男主角在天文課上表現(xiàn)精神崩潰、偷方塊碎片的小機器人被鼠夾夾?。焕飱W的自戀、官僚蓋倫威被騙下軍用飛機、愛國老特工意識到自己能承擔重任興奮的自語和吼叫、從天而降的墮落金剛直接摔了個“狗吃屎”還硬要來一句“完美降落”等等,一系列美式幽默,從頭到尾,比例相當大的臺詞都融入了搞笑的成分,活躍了氣氛。在變形金剛堅硬龐大的身軀下的是人類的輕松與豁達,是美式生活方式的愉快,也使觀眾欣賞起來覺得不是那么枯燥。
11精湛的特效技術與生硬的故事——不足支撐起一部“審美”的電影
(1)特效:工業(yè)光魔制作的畫面時間長度約為51分鐘(ILM,全稱為工業(yè)光學魔術公司,開創(chuàng)了電影特效行業(yè)的好萊塢頂尖特效公司),金字塔大戰(zhàn)是工業(yè)光魔所有記錄的八倍。鐵皮橫炮淮海路夜戰(zhàn)破壞者、大黃蜂大哭后大戰(zhàn)廚房電器、擎天柱森林大戰(zhàn)、大力神埃及決戰(zhàn)大顯神威四個關鍵動作場面橋段利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Image Maximum,即“最大影像”),畫面呈現(xiàn)為全尺寸(實物大小)。
(2)機器人:《變形金剛1》中有14個變形金剛,《變形金剛2》中有46個變形金剛(全為ILM制作)??衽纱罅ι癯蓡T推土機Rampage的幾何部件52632個,建模三角面數(shù)量11716127個,零件總長73090英尺(合13,84英里),所有機器人部件大約長180英里,疊加起來有58A"帝國大廈高度。如果把所有的機器人紋理圖紙打印出來一個方形的紙片,能覆蓋13個足球場。
但雄厚的技術實力,只能營造出視覺沖擊強烈的場面,而不足支撐起一部“審美”的影片。如果敘述是為華麗的造型服務來迎合人們的視覺需求,同時又考慮到通用的商業(yè)利益以及美國的超級大國形象,那這個故事注定是支離破碎的,充斥著生硬的銜接和邏輯的扭曲。
三、時代對審美藝術的呼喚
“當藝術家的工作只有當它在對世界的商品化有所促進,即‘叫座或‘賣座的時候,它才實現(xiàn)為藝術”。在這個時代,商業(yè)化的“好看”和“好聽”挾裹著消費文化堂而皇之地攫取了高額的票房,藝術不再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而成為供人休閑玩樂、縱情縱欲的對象。影片中沒有任何隱喻,沒有個體的生存存在,沒有讓人凝神觀照的東西,沒有令人身心破碎的受傷。惟一的主宰就是贊助商的金錢和超級大國的意識形態(tài)。磅礴的畫面、驚天動地的毀滅、精湛的細節(jié)處理,確實是美的,但這樣一部各種元素拼接起來的電影卻不能稱之為“審美的”。“公眾不再需要靈魂的震動和‘真理,它自足于美的消費和放縱——這是一種拉平一切、深度消失的狀態(tài),一種無需反思、不再分裂、更無所謂崇高的狀態(tài),這是消費文化邏輯的真正勝利?!?/p>
而真正的藝術應該是“審美的”藝術,能夠在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之外為人們營造一個“靜觀”的世界,使感性與理性、有限與無限、經(jīng)驗與超驗、個體與族類獲得溝通,實現(xiàn)人對自身生存的自我超越。藝術不能退居于學術場之內,讓消費主義席卷整個文化市場。時代呼喚真正的藝術,呼喚永恒的價值和典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