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一信局的某些歷史場景

2010-01-14 08:11
廈門文學 2009年12期
關(guān)鍵詞:流傳南洋華僑

老 皮

流傳村的東南邊有一條江,叫九龍江。流傳村地處九龍江的最下游,再往下幾里路,就是九龍江的入海口了。我來到這里時,心里始終有一種緩慢的感動。我聞著的空氣曾經(jīng)呼嘯在舊的時光里。九龍江在龍海與廈門交接的地方入海。遠遠地望去,江面上有一些小船在輕柔的波濤中錯落地蕩漾著。江海匯合的地方,顯得很開闊,所以能夠承載故事。

小船悠悠地前行,開始著我們的故事。

那是在1869年,那一年,郭有品17歲。那時,郭有品就是在這里上的船。和許多“下南洋”的閩南人一樣,人們離家的時候會帶著竹藤編織的箱子。郭有品的箱子里除了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母親丁氏還往他的箱子里塞進了一小包米和泥土。這是閩南人的習俗,據(jù)說,出門遠行的人帶上一小包家鄉(xiāng)的米和泥土隨行,對克服水土不服是很靈驗的。遠行的人有家鄉(xiāng)的米和泥土陪伴著,就像是對生活的一種解釋。這樣的血脈親緣,總會留給人惆悵無盡的念想。

郭有品就這樣離開了家鄉(xiāng)龍溪縣廿八都流傳社。

臨上船的那一刻,郭有品有點兒傷感地回頭看了看家鄉(xiāng)。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確確實實愛著這里,并且屬于這里。但他同時也覺得,自己是在為生活“下南洋”,不是為“下南洋”生活。

一百多年后的2009年的夏天,我在想象中尋找郭有品的身影時,敲擊鍵盤的噠噠聲,仿佛穿越了另外一個時空。往事不曾消逝,它一直在喧嘩。像窗外的樹葉那樣喧嘩。夏季的風輕輕地吹著,把過去殘留的熱氣吹到時間以外。樹葉一片又一片地搖曳在我的追憶里———漫長的回憶、浩淼的回憶,它們樹葉一樣,一片又一片地翻動著。

很快,“下南洋”的郭有品,由于他的勤勞樸實,謙恭有禮,樂于助人,深得同鄉(xiāng)僑民的信賴。1874年,郭有品被一些富庶僑商推舉為“水客”,專門替呂宋僑商及其雇用的華工攜帶銀信回國,派送給僑屬,也賺取了一些傭金。

“水客”,是當時為了適應海外華僑和國內(nèi)親屬通信、匯款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一種職業(yè),他們最初也就是大帆船上的船工,“水客”即是水手?!八闭?華僑信款多從海外寄來,且錢款似水,源源不絕,漸漸地,“水客”成了替華僑捎帶家信、款項回鄉(xiāng)的信使。

船是物質(zhì)的,但它是時間的信使,只不過它一直漂泊在波濤上。

在國內(nèi),隨著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和洋務運動的興起,迫于生計,越來越多的閩南人紛紛“下南洋”謀生,形成了較大規(guī)模的遷徒。后來,人們把北方的“闖關(guān)東”、“走西口”與南方的“下南洋”、“過臺灣”并稱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四大遷徒。

記憶將一些具體的事件過濾掉了,但過程不會是一片空白。有時候,記憶也會留下一些大致的場景:

離開故鄉(xiāng)的人在外打拼,旅居番邦,成為異國的客人。閩南人尊稱這些人為“番客”。“番客”們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攢起了越來越多的財富,然而,不難想象,當“番客”們的記憶里充滿了番邦的景致和情調(diào)時,故鄉(xiāng)就一定是“番客”們不可能拋在腦后的影子。于是,便有越來越多的款項和家信通過“水客”運回故鄉(xiāng)給親人。由于大多數(shù)華僑是文盲,而“水客”中有專人可代替書寫家信,且“水客”大部分是同鄉(xiāng)或熟人,華僑都喜歡托“水客”捎信款,“水客”也就衍生為一種職業(y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清末民初漳州各縣就有“水客”百余人。他們?yōu)槿A僑、僑眷提供收匯、承轉(zhuǎn)、解付一條龍服務。

“水客”就這樣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行當。郭有品也從普通的“水客”成為了“客頭”,并從中領(lǐng)悟到經(jīng)營僑批收入的豐厚。更由于僑眷多居住在窮鄉(xiāng)僻壤,交通不便,從南洋的呂宋、馬來亞、印尼、新加坡等地捎信款回鄉(xiāng),一年只能往返內(nèi)地2至3次,因而周期長,班次少。隨著海外華僑的大量增加,華僑寄信匯款回鄉(xiāng)逐年增多,一般“水客”已不能適應華僑信匯日增多的需要。于是,1880年,郭有品在故鄉(xiāng)龍溪縣流傳社創(chuàng)辦了首家民間僑批局———“天一批郊”。

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可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獲得某一種機緣。

“天一批郊”的“天一”二字,取自漢儒董仲舒的的“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即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合一。用“天一”作為局名寓意“天下一家”,體現(xiàn)了創(chuàng)辦人的仁愛之心,對于海外華僑與萬里之隔的故鄉(xiāng)眷屬來說,“天一”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使他們身感親近之情。這不能不說是某一種機緣。

“天一批郊”開辦之初,始終堅持“信譽為首,便民為上”的經(jīng)營之道,注重信用,熱情周到為僑民、僑眷服務,經(jīng)常按國內(nèi)習俗于每年春節(jié)、端午、中秋、冬至等節(jié)日前登門收匯,代寫僑批。對居無定所的僑民,則店前收寄,回信到達,掛牌招領(lǐng),創(chuàng)始人郭有品對華僑的每批銀信均親自收取押運。有一次,在押運僑匯途中,船遇臺風而沉沒,銀圓僑匯全部失落大海,郭有品獲救后返鄉(xiāng),便毅然變賣家中田產(chǎn)財物兌成銀圓,一一賠償支付匯款,分文不欠。從此,“天一批郊”信譽不脛而走,風聞所及,贏得各埠華僑的信賴,菲島以外華僑也紛紛通過呂宋的“天一批郊匯寄回鄉(xiāng),在南洋及國內(nèi)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收、轉(zhuǎn)、投僑批網(wǎng)絡,業(yè)務日益增多,區(qū)域日漸擴展。

1882年,郭有品回國完婚,完成了血脈緣的傳承。

閩南人從不把脈絡里流動著的血液看做是虛無的,除了血脈親緣,地緣、人緣、文緣等等都是與閩南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決定著閩南人從生到死的心跳和呼吸。

光緒十八年(1892年),廈門海關(guān)建立,郭有品隨即拓展經(jīng)營規(guī)模,依托流傳村的“天一批郊”為總局,在廈門口岸以及僑眷密集地晉江安海、僑民集結(jié)地呂宋(今菲律賓馬尼拉)設(shè)立了3個分局??偩峙c廈門局、安海局屬于派送局,呂宋局屬于收匯局。不久又購置兩艘小汽船,開通廈門至總局,廈門至安海的郵路。爾后又拓展外埠業(yè)務,逐漸在菲律賓的宿務、怡朗、三寶顏厝以及馬來亞、新加坡、印尼、香港等各埠設(shè)多個分支機構(gòu),并逐年增設(shè)。

光緒二十二年二月初七(1896年3月20閂),大清中華郵政局成立,這時,“天一批郊”已經(jīng)運作了十六年。

據(jù)《廈門海關(guān)十年(1892—1901)報告》中記載,在此期間,進入廈門的外輪1686只,帆船181只,廈門海關(guān)共收郵件108570件,匯票93442美元,近一半的郵件均是由天一信局轉(zhuǎn)接投遞的。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天一信局創(chuàng)始人郭有品不幸在廈門染疫,英年早逝。

烏鴉的叫聲留在了樹枝上。一個人在時光中消失,卻可以將他的精神殘留在時光上面,使后人的心跳聲變得更加鏗鏘有力。同時,我也相信,在人生波動的曲線上,每一個轉(zhuǎn)折點都站著一個人。日影的漂移、季節(jié)的變化和時光的流逝,都遵循著大自然的律法。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給我們向前的印象,而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到一年又一年的四季循環(huán),暗示了還有更大的循環(huán)隱藏在后面。

郭有品逝世后,長子郭行鐘繼承了父業(yè)。自古英雄出少年,郭行鐘繼承父業(yè)時,年僅17歲。與他父親郭有品當年“下南洋”時的年齡一樣。在郭行鐘的精心經(jīng)營下,天一信局業(yè)務銳增,贏利甚豐。次年,郭行鐘又大刀闊斧地將天一信局改名為“郭有品天一匯兌銀信局”,分設(shè)信匯部和批館,實行專業(yè)化經(jīng)營與管理,并逐年增設(shè)分局于外埠,進一步拓展了市場空間。

這是天一信局的鼎盛時期。1921—1926年,天一信局每年僑匯額達1000~1500萬銀圓,僑匯業(yè)務占當時閩南地區(qū)僑匯總量的三分之二。至此,天一信局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分布最廣,經(jīng)營時間最長的早期民間僑批局。其創(chuàng)辦之早,影響之深,在全國郵政史、金融史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堪稱“天下第一”。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天一信局掌舵人郭行鐘斥巨資在故鄉(xiāng)流傳村興建了“天一總局”。這是一個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氣勢恢宏、工藝精湛,富麗堂皇。由苑南樓、北樓、陶園三大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4495平方米,歷時十年,于1921年告竣。

苑南樓是天一總局最早興建的建筑,只是沒有后來的北樓那樣雕梁畫棟?!霸纺蠘恰贝箝T上方掛有“天一總局”青石門匾,刻著“辛酉梅月”的字樣,整體結(jié)構(gòu)優(yōu)雅大方、古色古香。苑南樓屋后東側(cè)有三進的閩南大厝依舊保留,是郭家的老屋,至今還居住著郭家的子孫。

北樓為天一總局的業(yè)務辦公大樓。大門上方掛有“北樓”青石門匾,刻著“民國十年”的字樣,是1921年建成的。建筑依舊呈中西合璧風格,外墻裝飾有安琪兒、和平鴿、騎車郵差、五角星、荷花、菊花、蘭花、牡丹、香蕉葉等西洋人物雕像和中式花草圖案。二樓走廊為花瓶狀欄桿,不過細部卻以中國傳統(tǒng)造型花紋為飾。

苑南樓和北樓的旁側(cè)便是陶園。陶園是個很精美的私家花園,占地3000多平米,園內(nèi)建有亭臺、樓榭、假山、猴洞、魚池、花圃。石砌小道曲徑通幽,更顯古樸和歷史滄桑。建筑的動態(tài)是雕像樣的靜止,卻又洋溢著一種極富誘惑力的音樂韻味。鄉(xiāng)村的寧靜反襯著一切細小的生息。

天一總局業(yè)務辦公大樓的落成,代表了上個世紀民辦郵政的最高峰,如今,雖經(jīng)百年,在天一總局舊址前我似乎還能看到當時信局辦公的“影子”。當時信局辦公室門口的“辦公重地,閑人免進”的幾個大字如今仍清晰可見,見證著當時信局的大氣與輝煌。

往事的美,包裹著我們對它的復原沖動。一頁又一頁的故事,一個又一個復雜或簡單的生活細節(jié),都已經(jīng)被無情的時光浸泡過了。如今,我們所能夠追憶的,只能是某些廣為流傳的場景。

別的事情早已經(jīng)消失了,而天一總局卻被記憶保存了下來。也許,這一過去時光中的意象有著我們無法預見的深遠意味,可能像蜻蜓的翅膀那樣,突然改變了我們思緒飛行的方向,我們所有細碎的念想,就在那個方向上。

透過歷史的云煙,我似乎看到了當年呂宋分局在收寄信款時的情景:天一信局一般在船期前三四天就會預先通知寄款寄信人,并派人挨戶詢收,然后呂宋分局將信扎成捆連同清單裝袋,由定期往返于南洋與廈門間托運貨物業(yè)務的客輪或由外國商埠郵局帶到廈門,僑匯則由外國銀行寄送廈門,再由廈門分局轉(zhuǎn)送到流傳的天一總局和其他分局。每次僑批到達天一信局,天一信局就在樓前升天一旗,附近幾個村莊遠遠便能望見,僑眷互相轉(zhuǎn)告及時領(lǐng)取,未領(lǐng)取的天一信局便于次日雇請族人作為固定信差分別投遞。

在投遞過程中,天一信局還制定了一整套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僑民寄批,信局須發(fā)給寄批者“票根”,以備查詢。收解僑匯手續(xù)正規(guī),訂明匯款費率,雇用固定信差,嚴禁信差向僑屬索取小費。為防止信差向僑屬索取小費,批封上常蓋有“概無取酒費,又無甲(搭配)小銀”或“照批分銀,概無取酒資,無甲小銀”等告減戳,從而避免信差克扣收信人的銀款。

在我的追憶中,有關(guān)天一信局的一些場景不斷地被放置到一個失去了焦點的距離上,它們是那樣的模糊不清,就像置身在迷霧里。然而,也正是時間以迷霧的力量賦予了我們以重新想象過去舊時光的意念,讓我們將那些深埋在塵土下的碎片重新拾起,輕輕地擦拭著。

在閩南及東南亞,天一信局留下了腳印,留下了業(yè)績,留下了信譽。在家鄉(xiāng),天一信局更是留下了一些似乎永遠也抹不掉的東西。

抹不掉的東西,是可貴的。天一信局創(chuàng)始人郭有品父子在富庶之后不忘家鄉(xiāng)父老,于1898年興辦義塾,聘請塾師任教,村里學童免費入學,塾師的食宿、薪金由天一信局提供。還在流傳村創(chuàng)辦“喚醒堂”,為貧苦鄉(xiāng)人施藥施棺、周濟族親,每逢月十五請塾師在喚醒堂傳孔孟之道,講忠孝故事等,教育后人克己復禮;忠孝勤儉,并同族人共訂村規(guī),嚴禁族人吸鴉片、倡議“禁賭驅(qū)娼”,對一些不務正業(yè)且屢教不改者,資助船費遣往南洋謀生,深得鄉(xiāng)人稱贊。

郭有品病逝后,其子郭行鐘秉承父愿,仍致力于村民教育事業(yè),捐獻水田作為尚書田,改義塾興辦“私立流傳高、初兩等小學”,擴聘教師,興建教室及教員宿舍。1921年,天一信局又拆舊辦公樓擴建教室,成立龍溪縣七區(qū)第一私立流傳女子國民學校。天一信局除免費為教師供膳外,對已婚生育的女教師還雇保姆替其看管孩子,一時成為佳話。流傳小學首屆學生畢業(yè)考試時,龍溪縣令曹本章親臨監(jiān)考,考試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備受嘉獎。1928年,天一信局宣布停業(yè)。但天一信局每年提供2400元銀圓給流傳小學作為辦學經(jīng)費一直沒有中斷,直到解放后公立流傳小學建立才停止。

人以自身為尺度,建立起許多秩序,人依據(jù)這種秩序而生存。歷史上企業(yè)成功后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者不勝枚舉,但是像天一信局在宣布停業(yè)后繼續(xù)興資辦學的卻是極為少見。

然而,歷史的推進,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也永遠不會顧及或紀念人的悲歡與功德的。1921年后,東南亞一帶因戰(zhàn)后導致通貨膨脹,僑商經(jīng)濟嚴重受挫,僑匯不如往昔;加上1923年后國內(nèi)外郵政局提高民信郵資;銀信局利潤銳減,天一信局下屬的香港、呂宋分局虧損尤為嚴重,迫于無奈,經(jīng)營了四十八年的天一信局終于在民國十七年一月十九日(1928年1月19日)宣告停業(yè),并將分局房產(chǎn)轉(zhuǎn)賣以彌補虧空。

天一信局的停業(yè),曾引起閩南及東南亞金融界的短時間波動。

至此,作為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辦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分布最廣、影響最深、經(jīng)營時間最長的早期民間僑批信局,天一信局的僑批業(yè)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

2009年的夏天,當我記錄下有關(guān)天一信局在過去舊時光里逐漸模糊的某些歷史場景時,內(nèi)心卻總有一種無處擱置的不安,我不禁自己拷問自己:到底遺漏了多少更為精彩的故事?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心里就更加內(nèi)疚了:我對家鄉(xiāng)的歷史所知甚少,所知甚少。

【責任編輯 泓 瑩】

攝 影 肖點點

猜你喜歡
流傳南洋華僑
紐約“東村”的南洋菜
我的華僑老師
南洋愛國華僑三領(lǐng)袖的赤子情
經(jīng)典“詠”流傳
革命先烈精神永遠流傳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央視《經(jīng)典詠流傳》回文詩辯正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蹴鞠有達人,一“踢”永流傳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宜宾县| 嘉义市| 虹口区| 蕉岭县| 通辽市| 柞水县| 胶南市| 安顺市| 宁安市| 莱州市| 会理县| 临海市| 望城县| 仁布县| 吉木萨尔县| 安乡县| 道孚县| 浠水县| 常德市| 新丰县| 布拖县| 阳新县| 永和县| 西安市| 方城县| 岱山县| 凯里市| 辽宁省| 湛江市| 开鲁县| 博白县| 巩留县| 开化县| 剑阁县| 伊宁市| 涞源县| 清远市| 来宾市| 江北区| 彭山县|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