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銘
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思鄉(xiāng)散文。作者是一位詩人,共和國成立不久,由于社會生活不正常,作者受到了幾十年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作者美好的情懷并沒有消亡。當他搬家到了一個清靜的環(huán)境,讀到了自己陶醉的文章,心靈的閘門就打開了,思緒翻飛,想起失落久遠的故鄉(xiāng)和童年。
作者并沒有空泛地懷想,他找到了一個非常恰當?shù)囊庀蟆?。這是和苦寒的家鄉(xiāng)雁門關內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又是和作者的生活際遇非常相似的。所以,笛聲會很自然地“找到了我這顆它眷念的心靈”,“浸透了少年的血熱與柳枝的苦香”?!翱嘞恪币辉~,真是神來之筆,既是生活,也是心靈。末尾一句點題,浸透了作者一生的甘辛,把思鄉(xiāng)之情升華到精神層面了。
都說意象是抒情的靈魂。李白思鄉(xiāng),是看到了床前的明月光;杜甫思鄉(xiāng),是聽到了“劍外忽傳收薊北”的喜訊。張籍眼見“洛陽城里見秋風”,便“欲作家書意萬重”;王安石眼見“春風又綠江南岸”,便想到了“明月何時照我還”。他們都找到了寄寓鄉(xiāng)情的最佳意象。故鄉(xiāng)令人難忘的人、事、景何其多啊!但是要仔細尋求最能撥動自己心弦的,就像這篇文章說的能“穿越時空不息地飛翔著”的。這樣,自己動了真情,也才能撥動讀者的心靈。
作者對柳笛的描寫,可以說是形神兼?zhèn)涞摹.斾镢舆叺牧ψ冘涀兙G時,就能聽到此起彼落的聲聲柳笛。有的低沉,有的尖細?!安徽摷饧毰c深沉,那聲音都散發(fā)著苦香。當你把柳笛抿在兩唇間,舌尖頓覺涼滋滋,清爽極了?!边@是寫形?寫神?都是。作者就是這樣巧妙地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了。于是我們既聽到了柳笛“像純白的杏花似的綻開在空曠的荒原上”的樂曲,又“覺得自己的生命也變成了一管細長的柳笛”。我們已經(jīng)分不開笛聲浸透的“少年的血熱與柳枝的苦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