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香恒
(1.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建設工程系, 江西 贛州 341000)
某鐵礦屬巖漿期后氣化-中溫熱液交代多金屬矽卡巖型礦床,礦石結構復雜,有半自形~它形粒狀結構,自形粒狀結構,交代溶蝕等結構;以浸染狀構造為主。金屬礦物以磁鐵礦、白鎢礦、錫石為主。次為黑鎢礦、赤鐵礦、褐鐵礦等,脈石以螢石、輝石、方解石為主。
(1)磁鐵礦:自形~它形粒狀均有出現,粒間較緊密嵌生,略具定向排布,與螢石等脈石礦物相間排列,構成條帶狀構造。磁鐵礦晶體中,常見赤鐵礦沿其節(jié)理交代,有的進一步交代形成假像赤鐵礦,進而完全為赤鐵礦所交代。粒徑大小分布在0.002~0.25mm之間,粒級0.10~0.15mm居多。
(2)白鎢礦:半自形~它形粒狀,多成群出現,構成雞冠狀粒狀集合體,多嵌布在螢石粒間或節(jié)理縫中,晶體中常包裹有質點狀,微細粒狀磁鐵礦包體,集合體粒徑大小在0.05~0.15mm之間,單體粒徑大小在0.02~0.04mm之間。
(3)錫石:呈半自形粒狀,常以散粒狀嵌布在礦石中,粒徑大小在0.03~0.10mm之間。
礦石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鎢的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表1 多元素分析結果
表2 鎢的物相分析結果
由表1、表2的結果可見,礦石中主要工業(yè)礦物為鐵、白鎢和錫石。白鎢的含量雖然較低,但已達到了綜合回收的工業(yè)要求。
對磁選尾礦進行了不同的工藝流程試驗,來考查有用金屬白鎢的回收情況,結果表明,采用搖床、跳汰等重選,以及強磁工藝獲得的指標都不理想[1-5]。
此外,磨礦細度是極其重要的技術參數,涉及到磨礦段數,以及投資和運行成本等重大問題[6]。對磁選尾礦進行工藝礦物學分析,以及試驗,表明經過一段磨礦(-0.074%占75%)后的磁選尾礦中鎢已經基本上得到單體解離,因此磁選尾礦不再進行二段磨礦。
捕收劑的選擇對比試驗結果見表3。從表3中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廣州院研制的GYR和ZL捕收劑對該礦的捕收能力較好,GYR捕收能力強,而ZL選擇性相對好。
表3 捕收劑選擇試驗結果
水玻璃對白鎢礦浮選有重大影響,水玻璃用量過低,則不能有效抑制含鈣脈石礦物,水玻璃用量過大,則會對白鎢礦浮選產生顯著抑制作用。碳酸鈉可調節(jié)礦漿的堿度,改變白鎢礦表面活性,加快白鎢礦浮游速度,分散礦泥,與水玻璃聯合作用可改善白鎢礦石的浮選。為了能更準確的確定藥劑的用量情況,特進行正交試驗,確定的浮選條件為水玻璃用量、pH值(純堿用量)、GYR用量、水玻璃模數,每個條件共進行三個水平,采用L34正交表安排試驗點[7]。正交試驗的條件安排見表4,正交試驗的試驗結果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影響精礦回收率指標和精礦品位指標的大小順序都為水玻璃用量>GYR用量>pH值(純堿用量)>水玻璃模數,綜合考慮精礦品位及回收率,最佳試驗條件選為水玻璃用量2000g/t左右、GYR用量600g/t左右、純堿用量(pH值)3000g/t、水玻璃模數選為2.0。
表4 水平對應條件情況表
表5 L34條件試驗安排及結果
工藝流程試驗主要是考慮精、掃選次數,精、掃選次數同樣是影響產品指標的主要因素。工藝流程試驗結果見圖1、圖2。
圖1 精選次數試驗結果
圖2 掃選次數試驗結果
從圖1中可以看出,采用GYR作為捕收劑,精選次數要達到五次,鎢的品位才能達到62%以上,但是通過適當的調整藥劑可以減少精選次數。從圖2可以看出,掃選三次后回收率變化不大,精礦品位也變化很小,因此確定掃選次數為3次。
全流程閉路試驗的工藝流程見圖3,試驗的結果見表6。
圖3 全流程閉路試驗工藝流程
表6 全流程閉路試驗結果
對閉路試驗浮選尾礦鏡下觀察發(fā)現,尾礦中含鎢礦物主要是白鎢礦,有極少的黑鎢礦,粒度大小在0.005~0.08mm之間,單體解離度達到90.15%,雜質礦物主要有螢石、方解石、輝石,少量的磁鐵礦、符山石、綠簾石、石英、黃鐵礦等。
(1)該礦的有用礦物主要為白鎢礦、磁鐵礦,雖然該礦含錫的品位達到0.25%,但難以回收;脈石礦物主要有螢石、石榴子石、輝石等。白鎢礦呈粗細不均勻嵌布,整體嵌布粒度偏細。
(2)通過粗磨磁選,磁選尾礦直接浮鎢,采用一粗五精三掃流程,可獲得含WO3品位61.92%、回收率74.82%的鎢精礦產品。該工藝流程所獲指標較高,且工藝流程穩(wěn)定可靠,藥劑制度簡單,生產易于實現。
[1] 林海清.近20年來我國鎢選礦技術的進展[J].China Tungsten Industry,2001,16(5-6):69-75.
[2] 徐曉萍,易賢榮.江西某鎢礦的可選性試驗研究[J].中國鎢業(yè),2009,24(3):22-24.
[3] 章國權,戴惠新.云南某白鎢礦重選試驗研究[J].中國鎢業(yè),2008,23(5):23-25.
[4] 趙磊,鄧海波,等.白鎢礦浮選研究進展[J].現代礦業(yè),2009,9(9):15-17.
[5] 胡熙庚.浮選理論與工藝[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l991.
[6] 龔明光.泡沫浮選[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7.
[7] 許時.礦石可選性研究[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