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七十二藝秘譜(4)
二十九、石鎖功
石鎖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兩臂提掖之力,其功效不亞于鐵袋功。
石鎖之形勢與尋常之銅鎖無異,有簧有殼,但無投匙之孔竇耳。以麻石或青石為之,小者二十斤,其大者六七十斤不等,此種初步專練提托。
先以一手握其簧,提至胸次,折腕向上舉,頻作升降,以練臂之實力。
然后握鎖由下向前平提,或向旁側平提,提至鎖與肩平為度,以練臂之懸勁。
基礎既立,則進而練習翻接、盤腰等法。
翻接即提鎖翻起,猛力上掖而脫手,使石鎖在空中翻一轉身或兩三個轉身而接之。其轉身之多寡,須視臂力之大小而定。初入手不必求其多轉,蓋功夫到家之后,自不患其不熟極巧生也。待鎖轉至面前即舉手搶住鎖簧,乘勢連續(xù)翻接之。
前面翻接極熟之后,則練旁側翻接。側面純熟之后,更進而練頂鎖者,即提鎖向上拋起,待其落下時以拳迎其居中之處,于拳面片刻,更撒手使鎖下墜,從上面搶接其簧,再拋再接。初以拳頂,繼以手背頂、小臂頂、肘節(jié)頂、手指頂,其法完全相同。
頂鎖之術既精,復習背花。背花有左右之別,右背花則以右手提鎖,從右腰后向左肩處上拋,略扭身向左,而從左肩之前回接鎖。左背花則反是。
練背花使勁不可過猛,后腰肋各部尤須加意照顧,偶不經意或使勁太過,鎖觸自身,每致重傷,務須手到眼到也。
背花之后,繼習盤腰,亦分左右。右盤腰則右手提鎖,從右腰處由后轉向左肋下甩去,向左旋身而接鎖。左盤腰反是。其余復有背花后頂接,及盤腰后頂接等法,則合二法而為一,學者可參酌行之。
以上各法練全之后,則可移較重之鎖如法習之,歷若干時更換較重之鎖,自二十斤依次遞加,至能用六十斤石鎖如宜僚(春秋時楚之勇士)弄丸而不覺費力時,則一條臂膊至少有二三百斤實力矣。
練時宜兩手互行,不必如死手功夫之專練左手也。此功成就較速,大約二年即可告成。
三十、鐵臂功
鐵臂功又名鐵扁擔,復稱臂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臂部之法也。其練法極簡單,而成功也亦甚容易。
初練時,就屋柱用臂輕輕擊之,須使內外周至,每日數行之。入后用力漸猛,臂亦磨煉漸堅硬,于是舍屋柱而就樹干習之。蓋樹干粗糙,凸凹不平,初不若屋柱之光滑,與之磨擊則皮膚易于腫痛,亦按日行之。
至一年之后,更舍樹而就石軸練之。先擊光澤平滑之石,久而漸易以棱角之石,按法周轉擊之,至能振臂一揮而石碎為度。于是此臂完全似鐵石之堅,用以擊人鮮有不筋斷骨折者;即刀劍棍棒遇之,一舉臂間亦能摧折而無遺,雖赤手空拳不虞敗矣。
此種功夫,見效極速,一年初步功成,三年已臻絕境。
三十一、彈子拳
彈子拳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拳面之第二骨節(jié)之擊法,亦為殺手之一。
練習之法至為簡易,與馬鞍功相仿佛。但馬鞍功專練拳面之力,此則專練骨節(jié)耳。
以手握半拳,手指之第一節(jié)屈置掌前手指之末節(jié),并不彎轉,與手背成平線,拇指屈置掌心,如擒拿術中之擒手。握定之后,即用前出之骨節(jié)以擊之。
初練時宜在平正之木頭上鑿擊,擊時屈肘送拳,略帶蓄勁,不必如馬鞍功之拳出臂平,長手從事也。唯人專用指節(jié)之故,最易受傷,蓋骨節(jié)處肌肉極少,練習之具又極堅實,以硬抵硬,但略不經意即足致傷,尤以初習時之數月為甚,故起手時務須留意。宜由輕而逐漸加重,切忌貪功。
練習之初步,以能在堅實木頭上,然后再在麻石上,次再易以鐵板。能以骨節(jié)擊陷鐵板,則其功大成矣。
學者總以練左手為妙,此拳用以攢打骨縫最宜,在拳法則為虎爪拳也。
三十二、柔骨功
柔骨功為軟功內壯,屬內壯之主功,俗所謂拗腰、折腿之功夫也,為學武者必須練習之軟功夫,蓋可使周身骨節(jié)柔軟,身體輕靈,免除生硬牽掣之病,亦所以使筋骨利落之法也。
最初一步,宜從溜腿下手,故有“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之語。所謂溜腿者,即踢單飛是也。
踢時坐腿宜挺,踢腿宜直,務須踢得高,愈高愈妙。故技擊家有云“溜腿高起敏落”,踢過頭頂,始為合勢。踢時兩足互行,晨昏各一次,每次踢百數十腿。半年之后,進而練習朝天凳。
所謂朝天凳者,即一足直立,將另一足從前面舉起,以手扳之,使腿面緊貼肋際,腿底向天,直豎耳旁。亦須左右行之。
數月之后,更練一字腿,俗謂摔叉,此腿有橫、豎二勢。橫一字腿,即兩腿依原方向左右躺出,臀坐于地,兩腿平貼地面,成一字形,上身挺直。豎一字腿,即兩腿向前后躺出,左前右后,則右腿之面、左腿之肚兩部貼地;右前左后,則反是。以上各勢,皆系練習腿部。
至于練腰部,則先習貍貓伸腰、霸王舉鼎、仙人作揖,并足正立,兩手指交叉,及托于頂門之上,然后將上身下俯,至手心貼地為止,兩腿宜挺直,勿使稍有彎曲,頭與肩背部平,約一炊許,舒身休息。
此功練有成績之后,更練翻把,即俗稱為拗元寶。拗腰之法,將身向后翻轉,亦以兩拳貼地,身成橋洞勢為止。其次更練習左右拗折,練成之后,身體可以柔軟如綿,腰腿各部尤靈活異常。偃臥時可以縮做一團,環(huán)成一圈,隨意屈伸。蓋筋絡伸縮之力,較尋常人為大,然后更習拳械,無往不宜矣。
此功練前,或以木桶盛以開水,上覆以白布,待其稍溫,習者仰臥桶上,使熱氣蒸腰,則進步較速也。
三十三、蛤蟆功
蛤蟆功又名癩團勁,俗稱舉礅子,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也。蓋練習肌肉之堅實,用以御敵之法,亦鐵布衫功之意也。
此種功夫,須逐步練習之,不可急進。先練腕背等部,然后及于肩背胸腹,再進而達于腿股等部。此為運用功力之法,略近于軟功內壯,唯專重于力,不若分水功等之以氣為主而輔之以力也。
初步練習腕臂之力,以石礅最為相宜。蓋舉重懸身,其力固聚于腕臂之間,時常行之,力漸強而肌肉亦隨之逐漸堅實,如能舉至百斤之礅者,如宜僚弄丸,不覺費力時,棄械赤手行之,憑空作勢,提舉亦如舉礅,有如練習陰拳然者,一握放一伸縮間,力聚臂上筋肉隆起,突突成小股狀,則肌肉已堅實矣。
于是再練習運力,即握拳作勢下垂,而力即運至頭腦。運氣如打秋千,則力聚于肩臂;挺肩向后,則力至胸背各部。肌肉之棱起如上述后,上部之功已大成。
于是再練中部之胸腹,其法與鐵牛功、鐵布衫功相同,可參酌采用之。但至肌肉堅實時,相繼而練習運力之法,中部既成,則更練下部之腰腿。
其法每日站樁(即騎馬勢)若干時,力盡則起立散步,以舒其困,休息片刻復站之,其時間之久暫亦逐步增加,待肌肉堅實后復直立行之,則腿股之肌肉突突亦成小股矣。
再益以運送之法,全部之力可以任我之意而運用之,即刀槍亦不易傷矣。
此即技擊家所謂“內煉蛤蟆氣,外練筋骨皮”是也。蓋雖系硬功外壯,而稍兼軟功內壯也,誠祛病延年、強身御敵之良技也。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