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柱
教學需要領異標新
◎/吳再柱
回想自己上學時老師們指導作文的情景,真正有些印象的,也就那么幾次。
三年級時,我們開始學寫作文。教我們語文的是一位女教師。有一天,她的男朋友來學校,幫她給我們上作文課。這位先生,給我們讀了一篇由他寫的下水作文,文題大概是《游太白湖》。讀五年級時,我們還是非常害怕寫作文。教語文的許老師一次讓我們“填充作文”,他把文章的基本內容都寫在了黑板上,在文章中間這里留下一個詞,那里空出一句話,讓我們把句子補充完整,就算完成這次作業(yè)。到了初二,一位剛剛從師范畢業(yè)的老師教我們語文。一次他讓人事先把兩篇寫得并不很好的文章,分別抄到前后黑板上,然后和我們一起修改作文;一次他主講一節(jié)作文公開課,把一篇寫得好的作文事先印好,然后發(fā)給聽課的老師和全班同學,上課時只根據(jù)這篇范文進行點評。
姑且不論這些教學方式是否科學,但有一點卻是千真萬確的,每每我自己上習作指導課時,這些情景便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作文課上過不少,為什么留下印象的就那么屈指可數(shù)的幾節(jié)呢?唯一的原因大概只有兩個字:新穎。
當前,很多老師不注重教學改革,不愿意去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在教學上墨守成規(guī)、不思進取,備課靠下載粘貼,二次備課甚至連教學反思也雷同。今天重復著昨天的故事,今年復制著去年的日子。這樣的教學,還期望能給學生留下什么值得回憶的東西?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那么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苯虒W的生命就在于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教學就會僵化,就會停滯。面對同一群學生,不同的教師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教學效果也會大相徑庭。一位教師如果只會被動地教書,思想保守、意識狹隘、方法陳舊、手段落后,那就會被時代所拋棄。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要想給學生留下值得記憶的東西,我們必須經(jīng)常推陳出新,用新的形式或內容來“刺激”學生;要讓學生記住,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絕活”,否則只會成為一個被學生遺忘的人。
黃梅縣獨山中學)